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85章 四川特色方言:放黄、放筏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5章 四川特色方言:放黄、放筏子

四川话幽默风趣,一些方言词汇通俗易懂又非常贴近生活。

比如说话不作数,不遵守承诺,许诺他人的事情不能做到,普通话比较书面的表达为“爽约”,口语化一些,则用“放鸽子”。

而四川话除了吸收了普通话的用法,自身还有放黄、放筏子、扯火闪等有特色的表达方式。

一、放黄

“黄了”这个汉语的起源与商业习俗有关,后引申出事情没有办成或终结的含义。

“黄了”的“黄”,本身是因为古代生意往来,常把一些双方的约定写在黄纸上,作为双方的信用凭证。

因此,在四川方言中,“黄”字引申出信用、约定的意思,并产生两个词义相对的特色方言词汇:认黄(即守约)、放黄(即爽约)。

四川方言中所说的放黄,就是说话不算数。明明开始答应得好好的事情,到时候就变了,那就是不负责任,就是失言,就是爽约。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二《栖凤山》: 妻: “又虑此事不雅相。”夫: “嫁过丈夫放了黄。”

为啥要说“放黄”,而不是“不认黄”呢?

因为“黄”字词义是比较多的,在古代,黄色代表皇权,“黄”也代表权势,代表规矩。“认黄”也有了服管教、守规矩的意思,相应的“不认黄”的意思:蛮不讲理,好歹不分,遇事不问青红皂白,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认。和“放黄”不一样了。

二、放筏子

很多人不知本字写法,多见“放爬子”或“放耙子”的误用,属于同音借用。

放筏子读音:【fàng pá zi】音同“放爬子”

“放筏子”为啥发音为“放爬子”?

在四川盆地内很多地方,“筏”就发音为“爬”,这是“筏”字的古音。

例如现代调查的汉语方言音,南充、雅安等地,“筏”也见“爬”音,即pá。

再看与“筏”相关的一组同源字 :筏浮桴泭柎

《Abc上古汉语词源词典》认为:「筏桴泭柎」的竹筏义可能与「浮」的漂浮义相关。

古无轻唇音,现代普通话的声母f,在上古是b或者p。比如“浮”字,在四川很多地区比如广汉方言,至今仍保留pao的发音,在南方多省也是如此。“放筏子”发音为“放爬子”,是保留了上古汉语的发音。

四川方言中,放筏子表示爽约的意思从何而来?

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水运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盆地内有渠江、嘉陵江、沱江、岷江等大河,还有众多支流。虽然如今看来走不了大型轮船,但在过去通行木船,支流通行小型的竹筏、木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就说笔者所在地广汉,古代都有官方设置的三水关,负责成都平原北部地区的水运管理。

《方舆纪要》卷67《汉州》:三水关在“州东十里。关下有渡,即绵水渡口也,亦曰三水关渡。有巡司戍守”。

再如川东北的南江县,正直的河道航运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已有400余年,商贸流通、客商往来主要依靠清花江上的木船运输。

到清朝时期,正直的河道航运已经比较发达,上游可到达旺苍县的三江镇,下游经过恩阳、兰草、平昌、白衣、渠县、达县、合川,可达重庆。

南江内河运输主要有三条河道:南江至巴中,神潭河至巴中,正直至恩阳。其中,正直的河道运输线和航运时间最长,一直到2006年广巴高速全面开工建设(途经正直镇且设有互通出口),正直的河道航运才全面停止。

参看历史上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水路图,基本完全覆盖盆地所有区域。

过去水运以木船为主,大型木船不能行驶的小型河流,就靠“筏子”。

“放筏子”的河运方法(即放木排或竹排),就是利用河流,从上游将木材、竹材通过人工运作运往下游,运输规模很小,大约在10吨左右,兼做客货运。

筏在水面行,放筏人站在其上,筏上安置橹、桡来控制速度和方向,因“筏子”体轻面小,多数小型河流也可通行。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乘客或货商就迫切需要放筏人遵守放筏时间,不然就会耽误行程。一旦放筏人因为某些原因,例如被大一点的货商包船,提前“放筏子”走了,对于当天没有赶上的其他乘客或货商而言,就叫被“放了筏子”。

于是,四川方言中,“放筏子”逐步引申出“说话不作数,不遵守承诺,许诺他人的事情不能做到”的含义。

例句:说了昨天下午一起去钓鱼,你娃娃又放我的筏子!

三、扯火闪

“扯火闪”,是指正在发生闪电现象。

同时“扯火闪”在四川部分地区,词义又扩展出“失约”,即“放筏pá子”的意思,但应该仅限于部分地区,就不展开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