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屈尊归来 > 第252章 自古胡人多作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安胖五手握燕京三镇地方的军权,麾下有十九万大军,这便是他胆敢起兵反对天元王朝的依仗。

安胖五和喜儿皆来自粟特族,也就是中国古籍中提及的“昭武九姓”。他们原本居住在河西走廊,然而后来匈奴强盛起来,占据了河西,将月氏人全部赶走。

九个姓氏分别为:康、安、曹、石、米、何,以及火寻、戊地和史。这些被称作昭武九姓的人,原本是月氏族人。他们被匈奴击败后,便开始四处迁徙。有的人迁至西域,有的人前往中亚,还有的人留在原地,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安胖五是如何进入天元王朝的,如今已无从知晓。天元王朝初期,历经诸多战事,打败了诸如东西突厥、高句丽、薛延陀、新罗、后突厥等国家,众多胡人纷纷前来投靠。为安置这些胡人,天元王朝设立了一些特殊区域,名为羁縻府州,让胡人自行管理,天元王朝则收取赋税。这些羁縻府州大多位于边境地区。

天元帝天宝年间,全国划分为十个大区进行管理,起初有九个称为蕃节度使,后来又增设一个(后来也改为蕃节度使),它们分别是: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剑南和岭南。这些蕃节度使不仅手握兵权,还能管理地方事务,集军事与政治大权于一身,此举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

安胖五掌控着三个边疆大区的统帅大权,权力极大,他管辖着天元王朝东北的大片区域,包括如今的河北、山西、北京、天津、辽宁等地,并且掌握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兵马。

山西太原是河东蕃节度使的驻地,主要负责防御突厥。麾下管辖着:天兵军驻扎在太原、大同军位于朔县东边、岢岚军在岢岚、横野军在河北蔚县,还有云中守捉使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这些军队总计有5万5千人。

范阳蕃节度使的驻地设在幽州,即现在的北京,主要是为了防范奚族和契丹族的侵犯。

其手下管辖着多支军队:经略军在现今的北京市,威武军在密云,静塞军在天津蓟县,清夷军在河北官厅水库附近,恒阳军在正定,北平军在定县,唐兴军在河北白洋淀东边的漠州,横海军在沧州市东南,高阳军在易县。这些军队加起来,总共有9万1400多人。

平卢蕃节度使的驻地设在营州,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朝阳,主要负责防御室韦和靺鞨。它手下管辖着几支队伍:平卢军在辽宁朝阳,卢龙军在河北卢龙,榆关守捉使在河北抚宁东边,安东都护府在辽宁锦州,这些兵力加起来一共有3.75万士兵。

安胖五率领的军队成分颇为复杂,当时正值王廷从征兵制向募兵制转变之时。天元王朝已有一百多年未曾经历大规模战争,人口日益增多,有专家推测,要喜叛乱前,天元王朝人口或许多达八千多万,土地不够耕种,原本的征兵方式难以施行,无地之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开始招募雇佣兵。

在天元王朝,王廷和蕃节度使都能招兵买马,他们主要招募失去土地的农民当兵。由于胡人大多不从事农耕,所以招募的大多是汉人。可以肯定的是,安胖五的手下大部分是汉人。但汉人与胡人的比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己丑日,安胖五上奏章称:他手下的将士们攻打奚人、契丹人、九姓部落、同罗部落等,立下赫赫战功,希望能破例给予丰厚奖赏,还希望王廷将任命书直接交给他,以便他颁发给将士们。结果,一下子封了五百多个将军,还有两千多个中郎将。实际上,安胖五这是准备造反,先以此笼络人心。

公元754年,也就是要喜叛乱爆发的前一年,安胖五向天元帝请求:我带兵攻打奚人、契丹人、九姓胡人和同罗人等,立下不少大功。希望陛下能格外开恩,打破常规,直接为我手下的将士升官授奖,还希望陛下提前写好任命书,让我能在军队中当场宣布任命。

安胖五大笔一挥,直接封了500多人当将军,提拔2000多人做中郎将,企图以此拉拢人心。这些人皆是他的心腹,至于他们是胡人还是汉人,他并未明确说明。但从安胖五后来的行动来看,估计胡人占比较大,汉人较少。

倘若一个将军能统领2000士兵,那么500多个将军就能统领十万多士兵,再加上2000多个中郎将,安胖五此次任命几乎涵盖了他手下的所有士兵,如此一来,安胖五便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全部军队。

二月的一天,安胖五派他的副将李三去王廷上报,称想用三十二名蕃族将领替换汉族将领。天元帝当即下令,迅速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这些蕃将任职文书。

公元755年2月,安胖五让他的副手李三前往王廷上报,打算让三十二个蕃族将领顶替汉族将领,天元帝竟然又同意了,几乎是他说什么便是什么。天元帝立刻让中书省拟定一道命令,亲自签字后,便将委任书发出。

安胖五计划用胡人将领替换汉人将领。到了公元755年11月,安胖五在范阳发动叛乱,率领十五万胡汉联军一路南下,其余军队则留守原地。

从燕州往下的十七个州,原本都是东北投降的胡人,被分散安置在幽州和营州等地。王廷以这些州的名字对他们进行管理,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真正隶属于任何地方。后来安胖五叛乱,便驱使这些人出去为寇,他们就在中原地区肆意扰乱。

燕地一带有十七个州,都是安置从东北来的投降胡人。他们被分散在幽州、营州一带,正是安胖五牢牢掌控的区域,这也算是天元王朝的特别管理之地。这些地方还是安胖五招兵买马的地盘。等到安胖五起兵造反,就将这些胡人全部拉去当兵,用以攻打中原。

黄河以北地区的许多郡纷纷响应,共有十七个郡重新回归王廷掌控,兵力总计二十多万人。

仍追随安胖五的,仅剩下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这六个郡。

颜不凡在黄河以北带头反抗安胖五,不久后,黄河以北的众多州郡纷纷响应,共有十七个郡站到王廷这边,兵力加起来有二十多万人。而跟随安胖五造反的,仅剩下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郡和邺郡这六个地方。由此可见,黄河以北的大部分人还是心向王廷的。

这里所说的黄河以北并非现今的河北省,而是指黄河的北边。除靠近边界的地区外,黄河以北汉人肯定比胡人多。颜不凡率领的士兵大多是汉人,但安胖五的军队一旦出现减员,补充的大多是胡人。所以,要喜叛军里胡人的比例会逐渐升高。

例如,安胖五手下的闪电骑兵和同罗勇士,都是战斗力极强的胡人士兵,他们历经诸多大战。就拿赵大胆和钱威武在灵宝的那场战役来说,同罗勇士便参与其中。还有睢阳之战,孙无敌率领十几万同罗、突厥、奚族的精兵以及其他叛军一同围攻睢阳,那些叛军里,胡人士兵占了多数。再说到陈涛斜之战,天元将领周英雄率领十几万天元军,与叛将吴霸天带领的几万闪电骑兵交战,结果天元军被叛军打得大败。

幽州和营州一带,胡人约占总人口的14.6%,其中包含契丹、靺鞨、同罗、奚、新罗、突厥等民族。所以,即便安胖五大力提拔胡人担任将领和士兵,但由于汉人数量众多,胡人终究还是少数。

再来看看胡人将领的籍贯。安胖五建立的大燕国,前后四任君主皆是胡人,安胖五、安庆福、喜儿、喜小宝,这四位都是粟特族。至于怂恿安胖五造反的李阴谋和赵野心,他俩是黄河以北的汉人,不过在大燕国里,他俩的官职也不低。

范阳管事的副首领郑忠诚,老家在京兆华原,即现在的陕西耀县,是个汉人,协助安胖五镇守范阳。还有将领孙大力,他是绛州稷山人,现今属于山西运城,也是汉人,留守大同协助安胖五。平卢由王神秘管理,但他是哪里人不太清楚。西京留守的李名门,老家在华州下邽,也就是陕西渭南,他还是天元王朝军事名将李厉害的孙子,当然也是汉人。

其中唯有左相司马鲜卑与众不同,他是鲜卑人。

大燕朝的当朝宰相刘富贵,老家在河南商丘的宋州,即现在的商丘。洛阳被安胖五攻陷后,刘富贵被俘虏,后来投降,还当上了宰相。他是汉族人。另一位宰相张才子,他是天元王朝着名宰相张智慧的二儿子,老家在河南洛阳,肯定也是汉族。张智慧的另一个儿子张聪明,被安胖五提拔为中书令,同样也是汉族人。

安胖五手下有众多不同民族的将领,比如突厥族的阿史那建功和阿史那有礼,沙陀族的吴霸道,契丹族的孙豪杰和王猛士,混血儿蔡大胆,靺鞨族的李忠诚,奚族的李归降和张忠义,鲜卑族的独孤求败和李怀德。

安胖五的手下还有许多汉族将领,比如崔勇猛、田霸气、田霸气的兄弟田老实 ,还有尹无敌、何机智、高敏捷等人。张休息、张见面也是其中成员,别忘了薛英雄,他还是薛厉害的孙子。牛强壮、张志刚、李勇敢这些名字也很响亮,李英雄、李使者、张忠义也在其中。王猛士、申贡献、荣光荣,还有徐大胆、李天才,许勇敢、吉狡猾、张广大和徐回归,这些都是追随安胖五的汉族大将。

从这些人的籍贯来看,安胖五手下的文官大多是汉族人,胡人极少,即便有也是被汉化的胡人。毕竟,胡人之中识字读书的人本就不多,这也合乎常理。

武将大多是汉人,汉人将领大约占三分之二,胡人将领约占三分之一,大致是这个比例。后来,虽然胡人将领有所增加,但也未超过汉人将领,最多也就是两者持平。

对于大多数士兵而言,主要还是汉人居多,因为汉人的人口基数本就庞大。虽说后来安胖五招募了不少胡人士兵,但无论他招募多少,数量上还是难以超过汉人士兵。

总体而言,安胖五的手下,汉人比胡人多。不过,要喜叛乱的发生,并非仅仅是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那么简单。而且,打败安胖五的两位天元王朝名将,都是胡人,一位是契丹族的李光辉,另一位是铁勒族的仆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