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的欢迎宴会结束,蒋明春和几位领导交换了联系方式。晚上回到住处不久,市长秘书亲自送来了一份明天的行程表,让蒋明春过目。
来到一个地方就难免会有这些活动,蒋明春也从善如流。
明天的行程可谓是被安排的满满的。上午主要的行程是宁市的几个学校,还有文化展览馆。下午有场市剧院的演出,还有在文化宫举办的见面会。
“春明先生,苗市长特意强调,您要是对明天的安排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他反映。一切以春明先生的意见为主!”
蒋明春摇了摇头:
“还请李秘书代我向苗市长转达。我对明天的行程安排没有问题,一切按照领导的安排。”
送走了李秘书,梁玉萍看着满满的行程表,不悦的噘起了嘴。
蒋明春坐在旁边,伸手摸了摸她的头:
“怎么,谁惹我们玉萍同志不高兴了?”
梁玉萍被这种哄小孩的语气,搞的没法继续维持不悦的状态。
轻轻将头靠在对方的肩膀上,抬头注视着他:
“我没有不高兴,只是觉得这样的生活,要是变成以后得常态,我可能会没法适应。”
蒋明春把手里的行程安排,放到一边,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媳妇的小手,拇指在她细嫩的手背上轻轻摩擦:
“这样的生活也同样不是我想要的。
终日为了人情世故,为了面子名誉四处奔走。成于旦夕,败于一时。惶惶然!”
梁玉萍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家男人唉声叹气的样子。
从乡村的一个小老师,一步步成长到市长的座上宾。
蒋明春在梁玉萍的印象里,一直都是自信,强势的。
没想到随着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反而会说出‘惶惶然’这样的话。
梁玉萍反握住对方的手:
“明春,我还不知道你以后的打算呢?是继续维持创作,当一个作家。还是要进入仕途?”
蒋明春停顿了几秒,面带笑容目光温柔的看着她:
“你呢?你愿意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梁玉萍认真的想了想: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们还可以像过去在河湾村一样,一起教书,一起看着孩子们上下学。 我觉得那样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随后她又自嘲的笑了一声:
“可是我知道,这样的生活可能已经不属于我们了。过去在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能够得到的只有明天和未来。明春,我知道你有你的理想,你有你的目标。
我能做的就是陪伴,永远的陪在你身边。做一个合格的妻子。你累了我就帮你捶捶腿,你饿了我就帮你煮饭吃。”
连蒋明春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眼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有了湿润的痕迹。
可能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死缠烂打厚着脸皮把梁玉萍给骗到了手。
蒋明春轻轻的将玉萍揽在怀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好的生活啊。 玉萍,今天晚上......”
(以下内容仅vip可见!)
清晨,柳絮般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射进来。
蒋明春像是中了百万大奖似的,一大早就哼哼着乱七八糟的歌,洗漱穿戴。
时不时还要朝着床上依旧沉睡的梁玉萍瞅上几眼。
“舒坦啊!这才叫生活!”
看着镜子里容光焕发的自己,蒋明春嘿嘿一笑。然后蹑手蹑脚来到床边,倒了一杯温水,放在床头。
然后轻轻在梁玉萍的额头上落下一个吻,这才离开。
直到房门关上,正在沉睡的梁玉萍这才缓缓睁开眼,露出一个娇羞的表情。
下一秒就皱起了眉头:
“嘶~”
......
早上,蒋明春在教育局领导和市政府人员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宁市的卫校。
算起来,宁市一共有三所大学。
正牌本科大学只有宁市农林大学一所。
余下两所都是专科学校。
而宁市卫校,属于是中专院校。
不过这年头的中专,可不是后来的中专可以比的。
但凡能拿到中专文凭的,出去之后那都是包分配。
一大早,卫校的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已经站在校门口迎接。
“哎?你们听说了吗?春明作家昨天就到了。而且还是苗市长亲自迎接的。”
“我觉得很有可能!春明作家可是咱们宁市的骄傲!人家站在大会堂演讲的照片,还挂在《人民日报》上呢!”
“我跟你们讲啊,上个月我还去了春明作家的故乡。平县的河湾村你们知道吧? 那边还有一个小学呢?听说是春明作家捐赠的。”
旁边的学生立刻鄙视道:
“你到底看不看宁市日报啊?春明作家捐赠的是桌椅和书籍好吧!怎么到你这里直接捐了个学校出来!”
这时前面的学生代表忽然严肃道:
“都别说话了,来了来了!”
两辆小汽车缓缓驶来,最终在学校门前停下。
蒋明春站在几位领导中间,同卫校的领导和学生代表一一握手。
虽然之前就在报纸上见过这位年轻作家的真容,可现在看到活生生的人,这些学生们还是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
“也太年轻了吧!他看起来还没我大呢?”
一个女同学一脸花痴的喃呢着,身后的同伴立刻嘲讽道:
“说什么呢!你能跟人家比吗?
在卫校领导的带领下,蒋明春一行人,参观了学校的宿舍、教室、还有图书馆、办公楼。
绿漆白墙的走廊,是这个年代的标配。
学校内处处张贴的标语无一不彰显着时代的气息。
卫校的领导是一位女同志,过去在市医院工作。
是一位有着丰富从医经验的同志。而且说话也是极为风趣幽默。
在她的介绍下,蒋明春了解了卫校的历史。
卫校现在的校园是过去的夜大,57年的时候,又被当成了干部培训的地方。
后来因为宁市划分的问题这一片被分给了川县。要是按照地盘来划分,卫校还成了川县的大学。
因此有人戏称,川县是宁市第一个办了大学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