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年秋天,盛志久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姑娘。
那姑娘自幼丧父,身为家中长女的她,不但要照料身体虚弱的母亲,还要抚养四个年幼的妹妹。
等那姑娘累死累活,好不容易将四个妹妹抚养长大,并将她们一一找到好人家嫁出去,她早已过了花信之年。
其实,那姑娘长相端庄秀丽,又很会持家,还孝名在外。按理说,哪怕她年纪大了一些,也不至于嫁不出去。
可问题是,如今她家就只剩下了她和她的寡母。作为一个大孝女,她不放心留她母亲在家独自生活,想要在结婚的时候,带上她母亲,一起去婆家生活。
嫁人就嫁人,还带一个这么大的累赘,谁家乐意呀?
如此一来,她的婚事就成了老大难。
盛志久和那姑娘,这两个各有缺陷的相亲对象碰在一起,很快就看对了眼,继而碰撞出了火花,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盛志久表示,自己愿意将那姑娘的母亲接回家中赡养;那姑娘表示,自己可以不要一分钱彩礼。
既然双方当事人已经愉快地谈好了嫁娶条件,那么双方家庭理应成全这对婚路艰难的有情人。
万万没想到的是,对于盛志久的婚事,盛老太太既不出钱,又不出力,却脸大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家道艰难,养不起闲人——那姑娘的母亲身体很差,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干不了重活,连自己的口粮都赚不回,只能靠身边人养活。可想而知,她的到来,势必会占用老盛家的口粮份额。
当事人盛志久想娶,当家人盛老太太不让娶,这样一来,这么亲事就僵在了那儿,至今没个结果。
相比起爱而不得的盛志久,他堂弟盛志荣的亲事就顺利多了。
盛志荣看上了他妈张彩娥的娘家侄女张繁慧,想要娶她回家。
对此,包括盛老太太在内的老盛家诸人都没有意见。
老盛家和老张家已经商量好,只要新房布置好了,就立刻安排他二人结婚。
婚期将近,张繁慧已经住进了老盛家,就等着新房竣工,然后嫁入老盛家。
听到这儿,盛思源心念一动,立刻追问:“张繁慧?她右眼下面是不是有颗泪痣?”
梁家四兄弟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确定了!张繁慧,钻床底就是她!
盛思源凝神细思片刻,又问:“刚刚你们说,这个张繁慧是张彩娥的娘家侄女。真的是亲侄女吗?有血缘关系的那种?”
梁家四兄弟的脸上露出了如出一辙的茫然,很显然,他们想不通盛思源为何会有此一问。
梁满家最先回过神来,他挠了挠头,有些不确定:“这个嘛……嗯,应该是亲的吧?没听说张彩娥的侄女是捡回来的呀?”
由此不难看出,梁满家对张繁慧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
这也难怪。张彩娥的娘家距离梁店村很远,据说相隔近百里。梁家四兄弟年纪尚幼,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自然不可能清楚知道家住百里之外的某个人的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