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佛缘盛世耀明章 > 第57章 智者邓府对弈·子墨舌战群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章 智者邓府对弈·子墨舌战群儒

昨夜子墨趁夜色返回现代世界,匆忙取回所需之物。今晨尚在梦乡中,便被星彩儿唤醒。彩儿之祖父邓禹与父亲邓震,闻得刘睦疯病已愈,加之子墨近日锋芒毕露,其种种惊人之举已在刘庄近臣中传开,尤其是身为太尉的邓禹,对此尤为关切。故今日之会面,子墨已无法再行推诿。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氏,乃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与政治家,位居云台二十八将之首。早年于长安结识刘秀,两人一见如故。及至更始帝刘玄登基,诸多豪杰皆举荐邓禹,然其坚辞不受,直至刘秀出使河北,邓禹策马追赶至邺城,投身其麾下,力劝刘秀以河北为根基,广纳人心,伺机问鼎天下。刘秀称帝后,邓禹受封大司徒,领酇侯,食邑万户,后更获封高密侯,位极人臣。

尽管子墨早已熟读史籍,对邓禹其人及其性格特质了然于胸,然此刻即将面对这位老谋深算的智者,心中仍难免忐忑。毕竟,置身庙堂之外,不慕权贵,弃他人梦寐以求之高位如敝履,此种境界非寻常人所能企及。此事今日需得妥善解释,子墨暗叹一口气,摇摇头,心中默念: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吧!

抵达邓府,邓禹与邓震正于中堂品茗。星彩儿已先行至后堂拜见母族。子墨步入厅内,只见除邓氏父子外,空无一人,连侍婢丫鬟也不见踪影,顿感气氛肃穆,仿佛面临一场审讯。他心中一紧,疾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跪拜行礼。

“孙婿拜见祖父大人,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子墨,起来说话。”邓禹慈眉善目,示意子墨起身。

子墨依言起身,落座后,邓禹开门见山:

“子墨,《永平国策》之擘画,是否出自你手?”

“是。”子墨垂首应答,严谨有度。

邓禹续问道:“设立中书台、设置中书令之议,亦是你献于皇上?”

“是。”子墨坦诚应对。

邓禹目光犀利,语重心长:“皇上秘密设立暗卫与情报机构,独与你密谋,且你身居指挥使之职,是皇上屈尊以胁迫你担之,你为避朝堂纷扰,竟向皇上提出黑木门以江湖帮派之形隐匿于世。子墨,你胆子忒大,可知朝局暗潮汹涌、一旦不慎惹怒新皇、其手段是有狠辣?你不怕牵连家族,惹火烧身吗?”

邓禹饮一口茶,语调略缓:“年轻人有才,当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施展抱负,为何偏要这般畏畏缩缩?我邓家岂需你如此行事?《永平国策》老夫颇为赞赏,中书台之设亦合时宜。你既有如此才智,加上我邓家之势力,位列三公指日可待,何以不思进取,偏要做些见不得光之事?你有何说辞?”

子墨闻此言,内心稍安,料想邓禹所虑皆在预料之中。他从容答道:

“祖父大人勿怒。晚辈深知您对我寄予厚望,感激您平素的提携与激励。然我虽立寸功、进入朝堂不过一小吏耳、屈居人下而难展胸中所学。正因不愿涉足朝堂争斗。其中复杂险恶,一旦涉足,恐身陷囹圄,误我年华。我更看重家庭,愿多陪伴家人。我具备为相之能,这一点您与皇上皆深知。然于我而言,权力并非唯一追求。我渴望真正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实事,为朝廷为百姓谋福利,使普天之下黎民皆能安居乐业。唯有如此,我方能更好地照顾家人,给予他们温暖与关爱。我尊重您的观点,亦理解您希望我在朝中有更高地位。然我愿依个人意愿生活,以我之方式另辟蹊径为大汉贡献力量。我相信,这种方式同样能实现我之人生价值。”

听罢子墨之言,邓禹与邓震交换眼神,邓震接话道:

“子墨,你这倔脾气,先皇在时你便屡拒官职,如今三年过去,你仍旧如此。唉!”

邓震又问:“你的方式报效朝廷、造福民生,具体是什么方式?打算如何实施?”

子墨明白,二人关心的实则是他未来的计划与构想。于是,他将黑木门之事娓娓道来,详述其创立初衷、目的、功能、组织形式以及以民间身份存在的理由。

邓禹与邓震静静聆听,脸色逐渐缓和,待子墨讲述完毕,两人不约而同地赞许。

邓禹抚须而叹:“深思熟虑,高瞻远瞩,预事于未然,胸怀大局,布局巧妙,奇谋妙策,实属难得!”

子墨心中暗忖:此特务系统集后世千年智慧之大成,纵邓禹老谋深算,亦不得不叹服。

邓震亦赞道:“确大有可为,既利于社稷,又能远离朝堂纷争,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我今日方领略其中奥秘。”

邓震言毕,邓禹点头赞同。此时,丫鬟奉上热茶,众人饮茶之际,邓禹开始为子墨剖析朝廷现状,预测未来局势走向。子墨闻之,深感钦佩,邓禹所言与历史走向大致吻合,足见其军事家与政治家之名实至名归。邓禹又叮嘱子墨应注意防范哪些方面,并承诺凡涉及朝堂之事,邓家定会全力庇护。

此刻,子墨唤入金童玉女,二人依次向邓禹、邓震恭敬行礼。邓禹对金童力搏狼王之举大加赞赏,对这对曾孙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子墨示意张龙呈上精心准备的礼品。

子墨手中捧着一只紫檀木雕琢而成的精巧盒子,内里盛载一本厚重之书,他以极其敬重的姿态,双掌托举过顶,禀言道:“祖父大人,此乃童儿家师,一位避世修真的老神仙赐予晚辈之《战略经要》。孙婿研读之余,亦融入己见。适逢今日拜谒祖父,特耗数日光阴,亲笔抄录此奇书,以表孝心,望祖父大人笑纳。”

金童闻此,再度愕然,犹如石化般静立。

此书实为子墨在现代社会图书馆任职十数年间,遍访全球各地文献典籍与档案资料,悉心搜集、归纳整理出的军事战术精华。他精选符合当下时代特征之战例,辅以深度剖析报告,凝聚心血,汇成此书。幸而子墨身为军人,素来热衷研习古今中外各类军事理论,平日勤于笔记,故能如此迅速且完整地呈现出这部震撼世人的兵书。

邓禹闻听,不禁大喜。他素来痴迷兵法,常召部属一同演练各类战阵,尤因当年遭赤眉军挫败,痛失大司徒之位,此后更是废寝忘食,苦研各类军事理论,却始终未能觅得合乎心意之兵法。此刻,邓禹接过紫檀木盒,急不可耐地抽出兵书,仅瞥一眼篇目,便霍然起身,仰天大笑:“老夫寻觅多年,终得偿所愿矣!子墨,你我心有灵犀!”言罢,不顾旁人,径自步入书房,沉浸于书中世界。

趁此间隙,子墨又呈上第二件礼物——一柄以现代社会合金钢锻造的宝剑。剑鞘镀金,熠熠生辉,几乎晃花了邓震的眼。邓震急不可待地抽出剑身,剑光如银,再次刺亮他的双眸。邓震信手挽起一道剑花,喜形于色:“贤婿深谙吾心,此神兵利器,恐大汉疆域之内难觅其二!”他满心欢喜,未及询问宝剑来历,便径直奔赴自家练武场,欲一试锋芒。

此时,星彩儿携丈母娘缓步而来,子墨又呈上众多精致补品与日用品,件件皆为上品,丈母娘见状笑靥如花。一时之间,家中氛围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午宴过后,正当子墨准备告辞之际,一仆人疾步近前,禀报道:“候爷已在花香园设茶相候。”子墨只得转身,前往府邸后花园。

至花园亭中,已有四人落座,其中两人子墨识得,乃太常恒荣,当代大儒,另一位则是新任中书令钟离意。子墨连忙趋前,依序施礼。礼毕,方知余下两位乃是尚书令宋均与太仆伏恭。

侍子墨安然落座后,太常恒荣率先发言,对子墨将《孝经》融入国策之举赞许有加:“小王爷将《孝经》纳于国策,老夫深感赞同。此举有十大裨益:一者,弘扬孝道,使之深入人心,提升世人对孝行之重视;二者,作为道德教化之根本,引导世人修身养德;三者,重伦理,稳社稷与家庭和谐;四者,传承并守护我儒家孝道观念;五者,培养仁爱之心,激励世人相互关爱;六者,增强家庭凝聚力,促进成员间互助团结;七者,塑造价值观,影响世人价值取向,培育其责任感与道德观;八者,推动社稷和谐,营造良好的人之关系与世风:九者,稳固秩序,有利于朝局稳定与政权巩固;十者,增进世人对我儒家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恒荣先生一番宏论方毕,宋均接言道:“小王爷倡导入朝官员须经由基层县府举孝廉选拔,此点我亦深表赞同。其理由有五:其一,促进道德教化,重孝道与清廉,有助于民众道德观念之养成;其二,为国家提供一种选拔官吏的有效途径;其三,维护世间稳定,强化世间伦理道德,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其四,弘扬儒家思想,传播儒家理念;其五,激发孝道实践,鼓励世人尊崇孝道,身体力行。”

子墨静聆诸公之言,若有所思,心道:“此等政策果真出自吾手?似有悖论之感。”

邓禹适时开口:“今日在此,诸位皆为朝廷之柱石,可畅所欲言,共同探寻治国之道,以期为朝廷提供丰富借鉴与指导,助力固本安民,使国祚绵延,政通人和。古人云:‘政如江河,源清流洁,则国泰民安;政如磐石,根基稳固,则风雨不动。’愿我朝政局永固,盛世长歌。”

邓禹话音甫落,新任中书令钟离意即刻发问:“子墨兄才思敏捷,敢问社稷架构与朝局稳固之关联何在?”钟离意近日正为中书台章程而苦思,希冀借此良机一窥子墨之才,并寻求解答自身困惑。

子墨从容微笑,徐徐道来:“政道之奥秘,实在于政体架构乃朝局稳固之核心。君权之盛衰,往往直接左右朝局之安危。君主手握国家权柄,犹似巨舟之舵,其操纵之稳否,关乎航程之顺逆。此外,社稷体制之运行效率、地方行政之组织结构,乃至军权之配置,皆在深层影响朝局之稳定。官僚若各司其职,上下井然,如同车轮齿合,政令畅行,则国泰民安;反之,若官场腐败,地方割据,军权旁落,则朝局动荡,民心惶惶。故云:政体之构建,实为朝局稳固之基石也。”

众人闻子墨之论述,皆心生钦佩,钟离意更是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起身向子墨深深一礼,表达敬意与钦佩之情。

宋均再问:“经济基础与朝局稳固之关联,子墨兄能否详解?”

此刻,宋均已不再称子墨为王爷,改口唤其为兄,意在拉近彼此距离。

子墨从容应答:“经济基础,实乃朝局稳固之另一重要支柱,二者关系犹如江河与堤岸,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朝局之稳,实与经济发展之态势、赋税征收之法度、土地分配之政策等紧密相关。历览盛世,经济繁荣,民生富饶,百业兴旺,朝局自然稳如泰山;反观经济凋敝,民生困苦,或遇重大经济危机之时,朝局之稳固便如履薄冰,随时面临颠覆之险。故经济之平稳发展,恰如朝局之定海神针,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众人闻此论述,无不对子墨之见解心悦诚服,宋均亦上前躬身行礼,表达认同与敬佩之意。

恒荣此刻亦按捺不住,因其肩负着刘庄大兴太学、发展文化教育之重任,正为此事冥思苦想对策,遂紧随其后问道:“小王爷,对于文化与朝局稳固之关系,您又有何高见?”

子墨从容回应:“文化,虽无形无象,实乃一股强大的软实力,于朝局之稳固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恰如精神纽带,深深根植于民众之心,对于维系朝局稳定至关重要。吾辈当积极弘扬儒、道、佛之深邃思想,力推太学之兴办,强调宗教信仰之教化功能,以强化民众对共同文化之认同,增进民族团结之情谊,从而巩固朝局之稳固。文化之底蕴深厚,人心定则政令畅行如水,社稷稳定如磐;若文化衰颓,人心离散,则政令难行,社稷动荡不安。故言:文化者,实乃朝局稳固之灵魂也。”

子墨对文化之定位如此高远,恒荣听罢大喜过望,竟不顾大儒身份,匆忙向子墨行礼,子墨赶紧还礼言道:“老太师不必如此、学生掘见、学生掘见。”双方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同时随之开怀大笑。众人亦纷纷拍手称赞,一致叫好。

此时,伏恭略作思索,提出一个他认为较为冷僻之问题:“小王爷,近年来大汉天灾频仍,天灾之变与政局之稳固有何关联?”

子墨依旧镇定自若,娓娓道来:“天灾之变,实为影响朝局稳固不容忽视之要素。历来观之,地震、洪水、旱灾等天灾降临时,不仅造成生灵涂炭、财物损失之严重经济后果,更由此引发民生困苦、人心浮动,甚至诱发社稷动荡,直指朝局之根基。故朝廷应对天灾之能力,实为衡量其政局稳固程度之重要标尺。灾厄来临时,若能迅速动员,妥善安置,救灾如救火,百姓方能感念皇恩浩荡,人心安定,朝局自然稳固;反之,若应对不当,救灾乏力,民怨四起,朝局必会风雨飘摇,危如累卵。因此,治国者须深知:防灾备荒,安民抚患,实乃保朝局之稳之长远之计也。”

伏恭闻此,不禁愕然。这位王爷对天灾与朝局关系之阐述竟如此透彻,连他这位专家都自叹不如。伏恭毫不犹豫地大礼拜服,口称:“王爷惊世之才,令在下敬佩不已。”

邓禹忽而转换话锋,将那《永平国策》中饱含深意的“保储法”提上议题,语重心长地道:

“子墨所创之保储之法,其影响力之深远,依老夫看来,精髓之处在于保储法之施行,犹如朝廷之臂膀,使指顾间即可调遣百官,强化对整个体系的监察力度。此法既能震慑那些宵小之徒,防微杜渐,杜绝权臣篡权乱政、倾覆社稷之祸端,又能维护国之纲常伦理,确保江山永固,皇图永昌。正所谓‘国有利器,可镇乾坤’,不知子墨对此观点以为然否?”

子墨闻此言,谦逊有礼,恭声回应:“祖父高论精辟,孙婿深感钦佩。”

太常恒荣继而发言,其声沉稳有力:“保储法为社稷之基石。择忠贞且才智超群之士委以重任,政令因此得以畅行无阻,行政效率大幅提升。此举犹如春风化雨,遍洒四野,既维护了社会秩序之井然,又催动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乐业安居,百业繁盛。正如古圣所言:‘举贤才以安社稷,犹良用药,病去而体健。’老夫对此深感赞赏。”

宋均紧接着道:“保储法亦为士族之兴隆之源。其选官制度,使得士族阶层得以繁荣壮大。士族者,腹藏诗书,胸罗经纬,其参政议政,如群星拱月,共辅明君,大大提升了国家治理之水准,致国泰民安,四海清平。古语云:‘士者,国之宝也,士兴则国盛。’子墨之才,令宋均自愧弗如。”

最后,钟离意目光炯炯,激动而言:“子墨之《永平国策》,尤其是其中保储之法,堪称治国之道中之奇峰突起,创新之举。此法以精选忠良、设立储君、严密监督官吏等策略,既巩固了朝廷之威严,稳定了社稷之根本,又推动士族阶层成为国家中流砥柱。此等见识,最令我辈敬服不已。”

……

于是乎,一场大汉版子墨舌战群儒的佳话至此圆满落幕。邓禹与邓震父子皆心满意足,众人把酒言欢,直至日薄西山,仍意犹未尽,方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