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3章 新中国的艰难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3.1 不冷淡也不亲密的关系

1949年1月21日,杜鲁门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了。艾奇逊接替马歇尔出任美国国务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3年,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收效甚微,毫无建树,一片狼藉。

当时国统区经济体系近乎崩溃,政治体系危机四伏,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在解放战争战场上,国民党反动派节节失败,已呈现崩溃之势。

面对国会和报刊舆论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批评,艾奇逊认为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改变。艾奇逊向杜鲁门谈到,美国政府需要把援蒋失败的情况公之于众,应准备一份过去五年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文件,并向公众发表,以证明错的是国民党,而不是美国政府的政策。

杜鲁门同意了艾奇逊的主张,国务院随即在远东司成立班子,编辑发表的文件为《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强调这是今后一段时间美国政府最重要的行动之一。

他一再催促加快编辑,并指示前任国务卿马歇尔将军通读全部文件,还要求在白皮书开头写一个短文件,阐述全书中心思想。

马歇尔在任时,曾担心这是对蒋介石的落井下石,拒绝这样做。这次,美国行政机构内的军方、国会中的共和党人,以及国民党政府都表示强烈反对。然而,杜鲁门不为所动。

1949年8月5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彻底暴露了美国在国家关系问题上搞意识形态划线的实质,也暴露了“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

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变化的情况,伟人指出:

帝国主义凶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应当“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对于还在动摇、犹豫的这些人,我们要去争取。争取了他们,帝国主义就完全孤立了,艾奇逊的一套就无所施其技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正式成立。

彻底打乱了美国的布局计划。

10月2日,苏联政府承认新中国。

10月3日,美国政府表示,关于承认新中国的问题正在讨论中,目前没有定论。

艾奇逊在向杜鲁门分析远东局势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并非直接依赖于苏联,独立性远高于其他共产党国家。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这是中国共产党自立独立自主的坚实后盾。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此前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中美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取得进展。

要是美国在这个时候帮助中国共产党击败国民党,或许能换取中国共产党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但这样的话,美国也没有了谈判筹码,国际道义形象也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可一旦此时中美关系破裂,少说也需要二十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10月6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指出,美国可以承认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前提是需要满足以下三项条件:

首先,新政权必须具备独立掌控整个中国的能力;

其次,新政权必须继续履行前任政府的国际责任,这一条表面上看似苛刻,实则空洞无物。当时除了已经割让出去的领土外,中国几乎已不再承担任何不平等条约下的义务。

沙俄的租界和特权早已被列宁废除,德国的租界和特权在一战结束后被废除,日本的租界和特权在抗战爆发后消失,美、英、法的租界和特权也在二战期间被废除。

如果非要说还有什么国际责任需要履行,大概只剩下苏联在东北的租界和特权了。

最后,新政权必须能够得到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这一条则纯属为了凑数,不必多加解释。美国提出的这些条件,其实是一种外交暗示,意味着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给了新中国一个台阶,方便他借坡下驴。

之所以采取这种低姿态,是因为此时美国在西欧面临极大压力,不能继续在东方也陷入紧张的局势之中了。

以1950年为界,欧洲的力量格局已经出现了显着的不平衡。

自近代以来,西欧和中欧传统上有五个主要国家,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请注意,这里是1950年的欧洲,而不是1990年的欧洲。

此时的西德作为战败国,尚未拥有武装力量,也未加入北约,完全依赖美、法、英三国的军队进行保护。当时的西班牙,是弗朗哥领导的亲法西斯政权,非北约成员,与美国的关系极为紧张,甚至一度中断了外交关系。

意大利刚刚经历了二战,军备几乎损耗殆尽。尽管此时意大利的陆军人数不算少,约有10个师,总计15万人,但由于二战期间意大利是法西斯阵营,美军不愿立即为其提供武装支持,加上其本身实力不济,战斗力令人担忧。

换句话说,当时西欧五大国中,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实际上只有英国和法国能够对抗苏联。在西方阵营的整个中西欧地区,能依靠的也只有法国陆军和驻扎在欧洲的美军。

1950年,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包括第一步兵师、一个步兵团以及治安部队,总人数约为5万人;法国虽然拥有西欧最强的陆军,但其超过一半的兵力部署在海外殖民地,特别是在印度支那联邦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越南、缅甸和老挝,当地的战事也相当紧张。

法国本土仅保留了约6万人的5个师;而英国的情况与法国相似,超过一半的陆军驻扎在海外,本土仅有3个师,约4万人。

像荷兰、丹麦、比利时这些国家,在苏联坦克洪流来袭时,能指望它们吗?

换句话说,即便把意大利那10个连卡车都无法完全配备的师算上,再加上丹麦、荷兰和比利时的4到5个师,整个西欧也仅有25个师。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仍未实现摩托化,依然是传统的步兵师。

再看看苏联那边儿,情形要好得太多。

苏联在东德部署了4个集团军和两个独立加强师,在波兰部署了2个集团军,在罗马尼亚和奥地利各部署了1个集团军。

上述共计33个机械化师,均为经历过二战考验的部队。而这些仅仅是苏联在欧洲的驻外军队,并未包含其本土的军队,也不包括当时驻扎在旅大的近20万苏联士兵。

接下来谈谈苏联盟国的军事实力。

以1950年为节点,波兰拥有14个师,捷克斯洛伐克拥有11个师,罗马尼亚有8个师,保加利亚则有6个师,匈牙利的规模为5个师,连阿尔巴尼亚也有6个师。而已经与苏联交恶,但仍属于东方阵营的南斯拉夫则拥有多达20个师。

包括苏联驻东欧部队,不计入南斯拉夫的军事力量,东方阵营共有50个师,所有部队均依照苏联的编制。虽然东欧国家的装备略逊于苏军,大多是苏军淘汰的二战装备,但实力肯定强于同时期的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甚至与法国军队相比也毫不逊色。

如果苏联在1950年进行全面动员,至少可以动员200个师,其中大部分是二战老兵,同时苏联的库存装备足够武装400个师。

那么,为什么东西方阵营的军事实力如此悬殊,却仍能在欧洲维持战略平衡呢?

答案有两条:

其一,乔大叔朴素的实用主义思想;

乔大叔是个实用主义者。他从不掩饰自己在能力范围内的要求,一切都建立在实力基础上,行事风格直接明了,直来直去,国家利益计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而且,他对二战后苏联的现状,感到非常满足。苏联不仅恢复了1904年的领土面积(除了波兰和芬兰),还将整个东欧置于掌控之中,甚至占领了普鲁士人的故乡柯尼斯堡(后来被苏联改名为加里宁格勒)。

这一成就超越了任何一位沙皇。因此,他认为没有必要继续扩张,而是应该稳固已有的成果。再加上苏联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创伤,急需休养生息,此时不宜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其二,美国人拥有原子弹。

到1950年,美国拥有300颗原子弹,而苏联仅有3颗,核力量的对比极为悬殊。尽管双方向对方本土投掷原子弹存在困难(缺乏有效的投送工具),但打击彼此在欧洲的驻军则是不成问题的。

因此,由于欧洲的力量格局失衡,美国的战略重点必须置于欧洲,并始终保持一支能够随时支援欧洲的军事力量。这也决定了美军不可能在其他战场上投入大量兵力。

鉴于以上情况,美国非常乐意与新中国维持一种既不冷淡也不过于亲密的关系,唯一的底线是避免军事对抗。

然而,这种暗示并未引起中国的关注,当然,也不排除中国有意忽视的可能性。

早在《论人民专政》一文中说:当时的外交政策只能选择倒向苏联。不仅因为美国长期对蒋介石提供大量援助,还因为当时中国城市中大量资产掌握在美国资本手中。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开始在各大城市接管资产,场面之混乱和血腥程度堪比清初的跑马圈地。凡是国民党军政要员看中的房子,便随意将其冠以“逆产”之名,诬陷房主在抗战期间通敌叛国是汉奸,继而强行没收。

这种强盗一般的接收,导致国统区众多工厂和企业倒闭,物价飞涨,各种物资极度短缺。美国借机大量倾销战争剩余物资,随后将所得资金用于低价收购因破产而抛售的资产,使得美国资本与国民党的官僚资本实际掌控了各大城市的产业。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新中国的建设将无从谈起。

新中国随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官僚资产和外资资产的没收行动,中美关系由此开始恶化。然而,尽管如此,美国此时除了表示抗议外,还是没有采取任何特别的军事行动,也没有表露出干涉新中国解放台湾的意图。

3.2 中苏较量的莫斯科之行

1949年6月,刘少奇前往莫斯科访问。

在这次访问中,乔大叔建议:

“在国际革命运动中,中苏两国应该共同承担更多义务,并进行某种分工。我希望中国今后能够更多地负担一些,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指导和援助。”

还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革命的中心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而如今又转到了中国和东亚。因此,中国共产党应当承担起对东亚各国革命的指导责任。”

简而言之,苏共将负责欧洲的革命运动,而中共则承担起亚洲的革命任务。斯大林的这一“革命分工”绝非简单的口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直接影响了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态度与行动。这就是当时中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一个词——“输出革命”。

从“抗法援越”、“抗美援朝”到“抗美援越”,这个担子,我们一挑就是数十年。

1949年7月10日,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决议,鲜明地表态支持苏联。

那位伟人在废除外国在华所有特权后,于1949年12月首次出国访问,前往莫斯科。这次访问,特意带上了江西竹笋、祁门红茶、湖南湘绣等满满一火车礼物。

此次莫斯科之行,希望与苏联签订一个新的同盟条约,废除国民党时期签订的旧约,并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争取到苏联的资金援助与技术支持。谈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百年的命运。若有丝毫轻率,刚刚完成民族独立的中国,恐怕将难以再进一步。

中国历来的传统是“守在四夷”,即将国境线扩展至能力所及的最远处,凡事尽量在境外解决,除非特殊情况,绝不干扰内地的发展与建设。

可抗战胜利后,长城以北的广袤地区完全在苏联的控制之下。1947年初,苏联在旅顺部署了第39集团军、一支联合舰队以及5个空军师,这支由陆、海、空三军组成的强大武装力量实力非凡。而且,旅顺的海军基地正好卡在渤海湾的关键位置。

因此,苏联之行压力巨大。

苏联通过对日宣战,才获得了东北的安全缓冲区、外蒙古的控制权,以及大连港和旅顺基地,当然不愿轻易让步。

从22日到30日,整整8天毫无进展,外界猜测纷纷。

3.3 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然而,国际局势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美国很快得知了这一消息。

美国扶持的国民政府失败,使其在东亚失去了原有的势力范围,这让美国感到极为不满。然而,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

中苏两个大国,如果达成同盟,那将是极为可怕的局面。因此,美国的外交重点在于拉拢中国,同时挑动苏联的猜疑。若能导致中苏关系的不和,美国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在东亚的损失。

作为美国的异父异母兄弟,英国可能已经有所察觉,并准备与缅甸和印度一道,承认中国的外交地位。

1月26日,美韩两国政府签署了《美韩共同防御援助协定》。按照该条约,如果金日成发动对南朝鲜的进攻,美国必定会出兵援助。这一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乔大叔对即将爆发的朝鲜战争的整体战略考虑。美国的介入让乔大叔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势下,他绝不可能与拥有全球最大、战斗力强大的陆军的中国彻底决裂。迫于形势,乔大叔不得不调整原先的态度,迅速安排了双方的会谈。

1950年1月2日,在国际形势和舆论压力下,乔大叔初步同意废除旧约,重新签订新约。他派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传达了一个消息: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已经决定与新中国重新签订条约,让《雅尔塔协定》见鬼去吧。

随后,在外有英美拉拢、内有利益交换的背景下,中国和苏联于1950年1月22日终于完成了谈判,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根据条约,中国收回了已经失去5年的东北利益:苏联将在1952年底前无偿移交中长铁路,苏军撤出旅顺海军基地,并在对日和约缔结后解决大连港的问题。

关于外蒙古问题,条约中未作任何提及,意味着双方默认了外蒙古的现状。

对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当时的外蒙古已经公投,已无论是否承认其独立,皆已成定局。蒋介石政权先行签署条约,随后外蒙古又进行了全民公投,再加上苏联的支持,新中国凭借当时的微弱实力和有限的影响力,几乎没有可能收回。

如果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不基于现实,而是依赖幻想和狂热的民族主义激情,最终必将导致一无所获。

当时贫弱的新中国最重要的利益是什么?就是夺回东北的主权,保证领土不丢失。

从中国的战略利益来看,外蒙古与东北不可同日而语。

通过艰苦的谈判,终于成功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作为盟友,苏联向新中国转让了大量财产,归还了长春铁路、大连、旅顺口以及在这些地区的所有权利,失去了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苏联与中国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实际上是针对美国及其盟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苏联而言,这项条约至关重要,不仅保障了苏联7500公里边界的安全,还确保了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拥有一个最为可靠且体量庞大的盟友。

失去的东北,终于通过谈判收回来了!

但条约里还是留下一个隐患:中苏友好互助,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与军事及其他援助。

经中国政府提议及苏联政府同意,中苏两国可共同使用旅顺海军基地,共同对侵略者作战。至此,朝鲜战争前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

鉴于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美国为遏制中国崛起,多次提出重返亚太的战略计划,而苏联自然也不愿放弃远东的不冻港。这对一个对土地有强烈执念的国家而言,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乔大叔支持北朝鲜的行动,实际上是出于以下四种可能的考虑:

第一种走势:北朝鲜利用苏联支援的大量装备和贷款,出其不意的突袭之下,是必然可以击败南朝鲜的。元山,仁川,釜山,济州四个都是天然良港,作为苏联支持的回报,金日成已许诺统一后租借给苏联。这都是很不错的不冻港,完全可以顶替失去旅顺和大连的损失。

第二种走势:美国出兵干涉,北朝鲜奇迹般的顶住了美国的进攻。那苏联就等于用极少的物资,利用一个代理人缠住了美国,苏联可以趁机在欧洲大幅扩张势力,美国不敢有任何动作。

第三种走势:美国出兵干涉,北朝鲜失败,中国不出兵干涉。北朝鲜失败,金日成将被迫退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美国把战火烧到东北边境。因为中国薄弱的海空力量,长期的军事对峙将造成极大的压力,极大可能向苏联求助,苏联就能继续名正言顺的在旅顺海军基地和大连港驻军,继续拥有面向太平洋的出海口!

第四种走势:美国出兵干涉,北朝鲜失败,而中国出兵干涉。很显然,中国是不可能单独抗衡美国的,依然必须要请求苏联的军事援助。一旦苏联地面部队进入东北,那等于重新获得了驻军权。通过保持苏联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存在,就可以重新拿回新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失去的利益。

当时的苏联认为,中国是不太可能直接派兵参战。毕竟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且进入他国领土作战,也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不仅要防备敌方,还要警惕盟友可能突然撤退或不服从指挥。

当时,除了中国自己,其他所有的国家,都不相信中国能够打赢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