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5章 中美双方的部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5.4 中美双方的部署

7月27日,首任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一边向华盛顿汇报情况,一边告知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美韩联军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团司令,都不得撤离朝鲜半岛。必须要么坚守釜山,要么战死沙场,不会有类似敦刻尔克式撤退的机会。

在命令前线死守的同时,麦克阿瑟着手从国内调遣部队,驻扎在美国本土的第2、第3步兵师以及海军陆战队第1师迅速整备,准备奔赴远东。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陆军先后投入了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最多时战场上有名士兵参战;空军则投入了五分之一的兵力,期间共出动数万架次飞机,战场上同时作战的飞机数量最多达到1700余架;海军方面,美国几乎动用了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出动舰艇210艘,海军航空兵参战的作战飞机达到383架。在为期三年的战争中,共有十几个师级单位参与了地面战斗,朝鲜战场上长期驻扎和活动的主要是7个师级编制的地面部队。

美军的配置堪称豪华。

第1骑兵师(1st cavalry division, USA),独立战争时期由华盛顿组建的第2骑兵团,后与第3和第7骑兵团合并成立。历经印第安战争、墨西哥远征,参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被誉为“开国元勋师”。

而美军的第一海军陆战师(1st marine division, USA)更是享有极高的声望,曾参与瓜岛登陆战、硫磺岛战役以及冲绳岛战役,最终登陆日本,被罗斯福总统授予“优异部队”称号,成为首支获此殊荣的部队。

此外,美军的第2步兵师、第3步兵师、第7步兵师、第24步兵师、第25步兵师、第40和第45步兵师,皆是参加过二战的精锐主力师级作战部队,战斗经验丰富,能征善战。

1950年7月7日,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出兵决议后,16个国家开始筹备派遣军队,组成了联合国军。这支联合国军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加拿大、法国、菲律宾、土耳其、泰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作战部队,此外还有来自瑞典、印度、丹麦、挪威和意大利的医疗队。

值得指出的是,韩国军队也在“联合国军”的指挥下行动。因此,如果将韩国军队计入,联合国军一方的参战国家总数实际上应为17个。

“联合国军”侵朝部队最多时人数达93.26万,受“联合国军”指挥的韩国部队则超过59万,两者总计超过152万人。

其中,美国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超过30万;

英国位居第二,出兵1.45万人;

加拿大排名第三,派出8123人;

土耳其则以5400多人位列第四。

其他参战国家按兵力多少依次为: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泰国、埃塞俄比亚、法国、希腊、哥伦比亚、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南非。

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一举派出了三支精锐部队。

两个步兵旅,分别为第27旅和第29旅,共计作战人员人,长期保持在朝鲜战场上轮换部署的,有两个旅的规模,出兵人数位列第二。特别是英国的第29旅,旗下的格劳斯特团、北桑伯兰团和厄尔斯特团,都是拥有光辉历史和卓越战绩的王牌部队。

加拿大派出的帕特里克公主轻骑兵旅,共有7720名士兵参战,外加海空后勤支援人员,全部由二战老兵组成,出兵人数位列第三。

据传,土耳其旅的旅长亚兹吉准将为了能够指挥该旅加入联合国军,主动请求降职一级。该部队由3个步兵营、若干炮兵和工程兵组成,总人数超过5400人,作战部队中排名第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五个以盎格鲁-撒克逊族裔为主、语言相通、文化一致、宗教信仰相近、血缘关系密切的国家组建了“五眼联盟”。

这个联盟比传统的政治和军事同盟更加紧密,其核心任务是,在成员国之间共享各自掌握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密切关注朝鲜局势的发展。自从朝鲜战争爆发,尤其是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宝岛海峡之后,中国政府始终对朝鲜战争的动向保持高度关注。

如果朝鲜战局恶化,北方蒋介石军队与美军将会跨过鸭绿江直逼东北;

在南方,有第七舰队强大海空力量的支持,蒋介石也可以反攻大陆。

显然,国内外敌人勾结里应外合,完全有可能将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

为了防患于未然,果断地制定了战略部署。

7月中旬,那位伟人将驻扎在中原地区的国家战略预备队,共三个野战军、三个炮兵师、三个高炮团和三个工兵团,调往东北鸭绿江沿岸。同时,在黑龙江屯垦并准备集体转业的第42军,也停止农耕作业,奉命前往丹东。这些部队整合组成了东北边防军。

日后,这四个野战军声名远扬,它们分别是“万岁军”38军、“东北虎、常胜军”39军、第40军和“旋风纵队”第42军。

与此同时,还要求各大军区务必在六个月内完成剿匪任务,整装待命。

金日成万万没料到,他企图通过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行动,竟会引来“联合国军”的干预。在紧急情况下,他请求乔大叔出面干预,希望能通过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力阻止联合国军的介入。

乔大叔也意识到事态已经扩大,便指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恢复参会,阻止联合国军干预朝鲜战争。在朝鲜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8月1日,苏联代表首次出席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苏联代表马利克提出了一项提案,要求朝鲜战争各方立即停火,停止一切敌对行动。然而,该决议仅获得3票通过,最终被否决。

8月30日,朝鲜人民军发起了釜山战役,迅速突破洛东江防线,直指釜山。

在此前的战斗中,人民军采用了二战时期苏联的战术,通过集中装甲部队突破美韩军队阵地的一处,然后向两翼敌军的侧后方进行迂回。

这一战术屡次奏效,连机械化的美军也无法招架。

美军抵挡不住,并非因为战斗力不足,而是由于参战时,韩军几乎被消耗殆尽,兵力严重不足,各处阵地都难以防守,更别提拿出多余的军队,与敌军进行机动作战、迂回作战。美军只能分散防守,坚持守住防线,最终却被逐一击破。

然而,到了釜山,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美韩联军在釜山外围布置了防御,这就是着名的釜山环形防线。这个防线面积很小,长度仅约160公里,并且呈扇形结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侧翼。

与此同时,美军的两个师也相继登陆,各个方向的兵力部署非常密集,这是美军第一次在各个战线上拥有了足够的兵力。

朝鲜这边,虽然此前战事进展顺利,但存在一个极大的隐患。

随着他们不断向南推进,补给线越来越长。而美军的海空军不断进行袭扰,导致前线部队的物资和粮食供应开始出现短缺。粮食问题相对容易解决,可以从当地掠夺,毕竟南朝鲜本就是粮食产区。然而,弹药和武器的供应却是个大难题,当地并没有这样的资源。要想有炮弹使用,必须从几百公里外运送,极为不便。

釜山附近5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此刻已经部署了约10万美军,而北朝鲜进攻的军队人数也大致相当,约为10万。

双方在百余公里的战线上陷入了拉锯战,每当北朝鲜人民军试图推进,都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战线因此陷入僵持。人民军的力量在持续消耗,已经接近崩溃。前线再也无法获得任何补给,所有的战场优势已转移至美军一方。美军往往不惜投入数千发炮弹和几十架飞机,哪怕只是打击有一个人民军战士在活动的地方。

金日成和人民军的将领们,深知时间对他们极为不利,寄望于此役取得最后胜利,迅速结束战争。为了这一目标,他们竭尽全力,甚至不惜将人民军的最后一丝力量孤注一掷。

战斗惨烈程度超乎想象。以至于以后活着回到北方的人民军将领们,发明了一个在朝鲜妇孺皆知的名词——“洛东江岁月”?。

通过这场战斗,人民军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战斗力,凭借一股顽强拼搏的精神,竟然再次赢得了重大胜利。到9月3日,沃克将军感到惊慌失措,因为人民军已经在五个方向上突破了他的防线,第八集团军和南朝鲜军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9月3日,沃克在稳住阵脚后,展开反攻。

第五陆战团率先出击,人民军的防御阵地瞬间化为火海。

次日,美军摧毁了九师司令部,人民军吐了口血后,又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给了美军一拳,再次把美国人打退。这是人民军回光返照的一击。

到了9月5日,沃克手握二十万大军,面对仅有六万的人民军,且在火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居然开始考虑是否应该退守至最后一道防线。第八集团军甚至拟定了9月6日清晨撤退的命令。

然而,沃克在清醒过来后果断撤回了这一命令。

从那天起,直到仁川登陆为止,沃克没有再发动大规模反击,而是通过持续的小规模战斗,牵制住人民军的主力。被人民军锁在釜山笼子里的第八集团军,准备在第十军仁川登陆后一举突破人民军包围圈,两路人马会师后,彻底的围歼人民军主力。

而此时的人民军,杀红了眼,只要稍微恢复一点力气,就再次奋不顾身地冲向美军,全然不知巨大的危机已经降临。

“他们是出色的军人。”回想起那场惨烈的釜山之战,骄傲的麦克阿瑟,终于在心中对人民军由衷地感叹了一句。

早在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便展开了对朝鲜战局发展的兵棋推演。

他们深入分析了美军第八集团军在二战中的作战历史,得出结论认为:釜山环形防线只是美军的正面牵制力量,美军极有可能在吸引北朝鲜军队南下后,在朝鲜半岛北方进行第八集团军最擅长的两栖登陆作战,然后从中部拦腰切断北朝鲜军队的补给线、联络线,将北朝鲜军队困死在釜山外围。

关于登陆地点,总参部曾拟定了四个选项,分别为仁川、海州、南埔和兴南。

而美军在准备实施登陆时,也列出了几个备选地点,即仁川、海州和南埔。

最终,总参部判断,美军极有可能将登陆地点定在仁川。

总参谋部将这份报告通报给了金日成。不仅中国,苏联也察觉到了朝鲜战场上潜在的重大危机。在朝的苏联军事顾问,同样对美军可能发起的两栖登陆作战进行了分析推测,但他们认为仁川不太可能成为美军的登陆点。

从客观角度来看,仁川的确并非理想的登陆地点。

通往仁川港的航道只有两条,分别是飞鱼峡和东航道,但这两条航道早已布满水雷。此外,仁川的浅滩不适合大型军舰停靠,而且其沿岸的防御工事也相当坚固。

中国总参的观点认为,作战应从敌方的思维角度考虑。那些港口宽阔、水深适宜、容易登陆的地点,必然会受到人民军的严密防守,反而不利于部队展开。而相对不适合登陆的地方,正如二战中的诺曼底,其背后的交通条件和地形特征非常适合展开纵深攻势。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仁川,尽管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且存在诸多登陆障碍,但也正因如此,在这里登陆,才能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遗憾的是,朝鲜并未接受中国总参谋部的建议。

随后,麦克阿瑟在东京的作战会议上力排众议,坚决选择仁川作为登陆地点。他在陈述理由时,与中国方面的预测惊人地一致。他指出,由于仁川巷道已被布雷,且登陆条件极为恶劣,敌人不会预料到进攻会在此处展开。此外,攻占仁川的胜利还可以避免因在更北方登陆而面临严酷的冬季作战。通过在仁川的行动,联合国军可以切断朝鲜的补给线。

而仁川之所以被选中,还因为它靠近汉城。

由于受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影响,再加上美国反情报网络的误导,朝鲜方面将后方主力部队部署在了仁川以南的群山地区,只有少数部队向仁川调动。

然而,这些部队的机动速度过于缓慢,直到美军开始登陆时,他们仍未能及时抵达。

其实直到这个时候,朝鲜战争的局势依然还有一线生机。

美军选择在北侧登陆,是因为北朝鲜的后方空虚,此时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进驻北朝鲜后方填补这一空白,美军即便成功登陆,也无法实现战役目标。

而最理想的填补力量,正是集结在鸭绿江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当年蒋介石双拳出击,一拳指向山东、一拳指向西北,那位伟人就曾果断命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如今他兵强马壮,岂能看不到其中的利害关系。

然而,中国此时并未出兵。

《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大国参战必须审时度势,切不可轻启战端。

尽管不直接介入,中国仍采取了“出而不战”的部署,营造出如猛虎隐于山中的战略态势,有效威慑各方敌对势力。这一策略与上述道理完美契合。

当时,朝鲜在发起战争前并未通知中国,金日成自尊心强,不愿中国干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主动出手。无论是人性还是国家行为,都是如此——只有等到他被打得奄奄一息时,才会对我们的援助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