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8章 第二次战役(6)冰天雪地长津湖-4 太轻敌的阿尔蒙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章 第二次战役(6)冰天雪地长津湖-4 太轻敌的阿尔蒙德

长津湖战役交战双方,都是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

志愿军第九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是一支相当过硬的部队。孟良崮战役中大败张灵甫,淮海战役中俘获杜聿明,解放大上海后又被称作“霓虹灯下的哨兵”,英名远扬,威震八方。

第9兵团第2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以“跑得、饿得、打得”着称,是全军闻名的王牌军,曾经与国军两支王牌军同时作战。

第27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也是一支非常擅长打硬仗的王牌军。

美军包括海军陆战第一师和第三、第七步兵师,以及韩国第一军团,约10万人。

海军陆战队第1师,组建于1941年2月1日,约1.6万人,是一支两栖步兵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从组建以来,这支军队参加了太平洋战争里的瓜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等多个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未打过败仗,号称王牌师,堪称美军的骄傲,3次获得总统优异部队的嘉奖。陆战1师在长津湖遇上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

美第7步兵师隶属于美国陆军战斗序列,是陆军当中的精锐部队。第7步兵师有两个团参加了仁川登陆,即31团和32团。其中31团在第一波登陆仁川,第32团随第二波登陆。随后,美军第7步兵师先后参加了汉城战役和北上之战,直至在长津湖遇到志愿军第9兵团第27军。

美第3步兵师是美国陆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先后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在抗美援朝战争时,这支军队虽然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却没有遭到志愿军第9兵团的包围,幸运地逃过一劫。战役打响后,第3步兵师在咸兴接应败退下来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随后一起往南撤退。

10月间,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时,韩军第1军团是在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的指挥下进行作战的。到10月底,麦克阿瑟一纸命令将该部的指挥权交给了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由此,阿尔蒙德成为了“联合国军”东线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在作战指挥上实际上获得了与沃克平起平坐的地位。

第10军军爱德华·马洛里·阿尔蒙德中将,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曾经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后期,他担任过盟军总部的参谋长,协助麦克阿瑟开展工作。

阿尔蒙德对麦克阿瑟忠心耿耿,但指挥冒进、生活奢华。即使在战场上,依然要每餐享用上好的红酒和牛排、有24小时热水的露营车,同僚们估计,大约有3000左右的士兵,专门为军指挥部在战场上的奢侈享受服务。

在第一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在西线遭遇重创,被迫撤退至清川江边;而在东线,志愿军第42军成功阻止敌军于黄草岭一带。

尽管东线部队也遭受了一定损失,但仍保持进攻态势。东线的美韩联军共计5个师,最早进入战场的是韩军首都师和第3师。这两个师越过三八线后,打得顺风顺水,势头很盛。

美军第1陆战师和第7师分别在元山和利原顺利登陆,未遭遇任何抵抗,部队装备精良、人员齐整。与此同时,美军第3师刚在日本完成整训,正向东线战场推进。

无论是战场形势还是部队状态,东线的第10军都优于西线的第8集团军。尽管从兵力上看,第10军人数少于第8集团军,但阿尔蒙德掌控的这5个师共计10万人,相当于西线“联合国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较之西线,东线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组织后勤供应。

第10军能够依靠元山、兴南、利原等港口获取作战物资,而沿海岸线推进的韩军也可以借助坦克登陆舰进行沿海补给,后勤物资供应不像西线那样面临困难。

阿尔蒙德对于部队北进信心十足,“他最渴望的是,能够在他的竞争对手沃克将军之前抵达鸭绿江边”。

第8集团军在西线遭遇挫折,而东线又出现了中国军队的身影,这一度让阿尔蒙德停顿了下来。然而,仅仅几天后,随着麦克阿瑟下令重新发起进攻,对麦克阿瑟言听计从的阿尔蒙德,很快又头脑发热起来。

11月10日,远东司令部情报处向陆军部递交了一份报告:

一支中国军队已经在长津湖和赴战湖一带集结,对第十军的当前作战区域,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支中国军队也许现在就有能力在东线夺取主动权和发起反攻,对当面的“联合国军”形成包围,并可能推进至兴南以北或以南地区。

这条重要情报并未引起陆军部的重视。

他们更愿意相信远东司令部联合战略计划,以及作战部门的判断:认为第十军对面的中国军队仅有区区7500人左右,这样的兵力不足以构成严重威胁。

11月11日,阿尔蒙德发布了第6号作战命令,指示部队向北部边境推进。

远东司令部联合战略计划与作战部门,对第10军的作战计划进行了审查,并围绕麦克阿瑟提出的“怎样才能更好地支援第8集团军”这一问题,强调该军的行动应突出以下关键点:

向朝鲜边境推进并歼灭敌军部队;

与第八集团军保持联络,确保其右翼安全;

阻止敌军从北部侧翼插入第八集团军的防区;

清剿游击队并在占领区内建立行政机构。

联合战略计划与作战部门认为,这些行动既能使第10军保持进攻锐势,又能将后勤补给方面的困难降到最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行动还可与第8集团军形成东西呼应之势,达成对敌方的侧后包围。

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这个行动存在一定的风险。关键问题在于,第十军的战线可能会被拉得过长,一旦西线的第八集团军无法跟上第十军的推进步伐,东线左翼将有暴露的危险。

然而,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阿尔蒙德,都没有对第10军,主要是第1陆战师越来越暴露的翼侧给予足够的重视。

麦克阿瑟所关心的,是在最寒冷的节气到来前尽快推进到北方边境,达成占领全朝鲜的最终目标。为此,他要求第10军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对担任主攻的第8集团军提供支援。

阿尔蒙德则认为,支援第8集团军的最佳策略,并非立刻向西推进,而是先继续北上,等到抵达长津湖地区后,再转而向西,去切断正在西线战场与第8集团军作战的中国军队的后方交通线。

11月15日,麦克阿瑟致电阿尔蒙德,指示他制定一项计划,在部队抵达长津水库以北的长津城附近地区后,转向西方发起进攻。

尽管该指示没有要求第10军调整原定的作战计划,但再次明确规定,该军到达长津湖后,主要进攻方向并非直接向北,而是先向西,然后再转向北。

这样,第10军的行动被纳入了麦克阿瑟总攻势的整体布局中。按照麦克阿瑟的命令,阿尔蒙德制定了新的推进计划,沿下碣隅里至武坪里的轴线向西展开行动。相比之前的方案,这一计划更精确地体现了麦克阿瑟的意图。

作为麦克阿瑟最忠诚的属下,阿尔蒙德一心想要成就麦克阿瑟的英明,抓紧时间催促各部向鸭绿江突进。

此时,东线美韩军各部已在约240公里宽的正面沿4条轴线并行展开:

在惠山镇东南约48公里处,韩军第3师占领了合水;

在合水东北约64公里外,韩军首都师正在逼近东北海岸重要的港口城市清津的外围;第1陆战师占领了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并向柳潭里推进,准备进一步向西发起进攻;

1950年11月21 日,在下碣隅里东北约112公里处,第七步兵师的先头第十七团抵达鸭绿江边的惠山镇。

阿尔蒙德惊喜万分,屁颠屁颠地驱车到了鸭绿江边,和第七步兵师师长戴维·巴尔少将,以及第七师副师长亨利·霍兹准将、第七师炮兵指挥官荷马·奇佛准将等人合影,拍照留念。

合照完毕,阿尔蒙德还眉飞色舞地给十七团授勋,说“这是战争中唯一到达鸭绿江边的美军部队”。

昏头昏脑的麦克阿瑟给阿尔蒙德以及第七师发来贺电,极其煽情地说:

“仅在二十天前,第七师才在利原滩头实施两栖登陆,在崎岖陡峭的山地中前进了两百英里,并在严寒中打败顽敌,这件事将作为一件出类拔萃的军事业绩载入史册。”

面对这样的褒奖,第七步兵师师长戴维·巴尔少将并没有迷失自我,他在阿尔蒙德召开的庆功宴上不断发牢骚、说怪话。

阿尔蒙德在宴会上大讲第七师的功绩,他就在下面悄悄地骂他的娘:

是他逼我不顾一切前进的,没有侧翼的保护,天气极其恶劣,我身上的补给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用量,好像占领鸭绿江边的一个前哨阵地,就tmd赢了这场该死的战争,这真让人弄不明白,在这个根本没有路的鬼地方,咱们还是小心点为好!天哪,我已经有十八个士兵冻掉双脚了!”

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和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等人是面和心不和的,特别爱听别人说麦克阿瑟、阿尔蒙德的坏话,他就用心地记下了巴尔说的牢骚话,后来载入了他的回忆录中。

1950年11月23日,长津湖战役前,当天是感恩节。

美第十军,把节日的氛围被渲染的特别夸张。

餐桌上铺着餐布,摆放着餐巾,瓷器,银器和刀叉;有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

还有鸡尾酒和精美的姓名卡片。

美国人相信最艰苦的时期即将过去,拿下朝鲜就可以回家了。

而在华盛顿的官员,这个时候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起了关于战后和中国谈判的事情了。

其实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在中美第一回合的较量中,联合国军已经被毙伤俘敌1.5万余人,但是麦克阿瑟仍然认为这些装备低劣的中国部队的出现,只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中国只不过是在象征性出兵而已。

感恩节的第二天,24日早晨十点,麦克阿瑟非常嚣张地发表了一个特别的公报,向全世界宣布开始发动圣诞总攻势,扬言中国人无力大规模卷入这场战争,战争在两星期之内就会结束。

当天,麦克阿瑟批准了阿尔蒙德的作战计划,所作的唯一改动是将第10军与第8集团军的分界线重新加以调整,把第1陆战师作战区域向西和向南作了延伸。同时,麦克阿瑟授权阿尔蒙德,自主决定进攻发起时间。

阿尔蒙德决定,于11月27日上午8时发起进攻。

关于对第10军的进攻计划,李奇微后来评论道:

它看上去像是一次纯粹的图上作业,出自外行人之手。它虽有理论上的吸引力,但完全不符合现实:一个巨大的山岭地带,基本没有陆地交通线,开始行动时,很快就要面对从北极圈吹来的冬季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