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9章 第三次战役(9)果断结束这次战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章 第三次战役(9)果断结束这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的纵深大致限定在三八线以南、汉城以北的数十公里的有限区域内。至于是否攻占汉城、是否渡过汉江,都不在事先设定的目标之列。

在实际的战役进程中,志司果断决定终止这次战役,这一决策成为最为关键的转折点。

1月4日,志愿军与人民军进入汉城,标志着第三次战役的攻势达到了顶点。

根据战场态势的发展,志司一方面决定继续加大压力,进一步将敌人从汉江南岸驱逐,进而占领金浦和仁川,以巩固对汉城的控制;

另一方面则指示各部队不得追击过远,对南逃的敌人只追至水原即可,然后在此待命。

这时,汉城解放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中朝人民欢欣鼓舞。平壤上空礼炮轰鸣,北京的群众则纷纷上街,彻夜庆祝。

《人民日报》刊发社论《祝汉城光复》,文章称:

“汉城是朝鲜至关重要的战略重地。汉城的再次解放,令美国在朝鲜失去了战略核心。前进!向大田进军!向大邱进军!向釜山进军!将拒绝撤离朝鲜的美军侵略者赶下海去!”

金日成在命令平壤和汉城两地以240门大炮鸣放24响以示庆祝,并宣称:汉城的解放是一次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胜利;美帝国主义必须意识到,离开朝鲜的时刻已经到来!

志愿军前线将领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他们认为,依靠志愿军现有的力量无法将敌军赶入海中。

首先,志愿军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作战,极度疲惫,减员严重,亟需补充和休整。

其次,尽管第三次战役取得了胜利,但美军主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虽遭遇失败,但其后备力量依然雄厚,技术装备远胜一筹,敌我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显着变化。

再次,志愿军的战线迅速向南延伸,运输线已扩展至500至700公里,加之敌机的疯狂轰炸,运输工具匮乏,补给愈加困难。部队所需的粮食大多依赖于当地筹措,但当地群众的余粮有限,难以满足需求。最后,东、西海岸的防御空虚,侧翼暴露无遗。

在第三次战役中,尽管敌军已经构筑了坚固的防线,但他们并未坚守阵地,而是有计划地向南撤退。如果我们贸然快速南进,一旦敌军从侧翼或后方登陆,实施南北夹击,那么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类似仁川登陆后的局面。

当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朝鲜战场上中朝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在胜利的表象背后看到了“志愿军随时可能面临厄运”的危险,这种直觉与内心的忧虑让他深感不安,甚至到了“几天几夜难以入睡”的地步。

这展现了一位成熟高级指挥员的远见卓识与清醒判断。

志愿军总部的其他几位领导人意见一致,未曾出现分歧。而身处前线指挥部的韩先楚也发电给志司,强调此次战役中的参战部队几乎全是老兵,前线部队已经极度疲惫,面临着诸多困难。

沿着三八线南部的群众纷纷逃离,敌人的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掠夺一空,致使部队在吃饭和休息方面都面临极大困难,体力显着下降。再加上后勤补给跟不上,前线部队急需粮食、弹药和鞋子等补给。如果不增派新的力量,仅凭现有兵力发起大规模攻势,显然是不现实的。

1月6日24时,志司向志愿军左右纵队指挥员韩先楚、吴瑞林及人民军第5军团军团长方虎山发电指示,命令各部队立即停止追击,在原地集结待命,并加强警戒和防空,防范敌军反扑。电报还对各部到达指定位置后的工作进行了安排。7日晚,召集中朝两军领导人开会,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会上提出:

从各方面来看,敌人显然在诱导我军进一步推进,试图制造我军后方补给困难,同时让东西两侧海岸暴露出来。随后,敌人将利用其海空军的优势,从侧翼或后方海岸实施登陆,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意图再次重演仁川登陆的伎俩。对此,我们联合司令部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能陷入敌人的陷阱。

8日,志司向中央军委发去电报,报告第三次战役已告结束。

在此期间,中央军委及作战部对朝鲜战局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

如果能获得空军的支援,或者有两三万辆汽车用于运输,或者立刻投入两个兵团的战略预备队,志愿军便能够继续向南追击,扩大战役的胜利成果;然而,这些条件当前一个都不具备,继续追击将会非常危险。

因此,同意志司决定,停止追击,结束战役。

第三次战役自1950年12月31日发起,至1951年1月8日结束,历时8天8夜。在此期间,中朝两国军队并肩作战,成功突破“联合国军”设立的三八线防御阵地,攻占汉城,并将战线推进至三七线附近,向前推进了80至110公里。

在此次战役中,据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共歼灭敌军1.9万人。

当年军委作战部统计显示,共击毙、打伤和俘获敌人人,其中击毙和打伤敌人总计5979人,俘获敌人7030人。而美英军中被击毙、打伤和俘获的共计1590人,敌人被歼灭的数量在三次战役中为最少。缴获各类火炮456门,缴获及击毁坦克和装甲车共计54辆,缴获及击毁汽车423辆,整体缴获量也显着低于前两次战役。

此次战役中,志愿军战斗减员共计5039人,非战斗减员人数则超过战斗减员,达到9975人。其中,逃亡、掉队和因病送医的人数分别为1977人、3051人和3443人。这显示出,由于部队长时间连续作战且无法得到休整,疲劳程度加剧,非战斗减员已经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保持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1月8日,志司向中央军委报告第三次战役结束的当天,中国驻朝大使馆临时代办柴军武发来电报:金日成首相计划于10日前来商讨作战事宜。在电报中,柴军武提前告知了他所掌握的情况:金日成认为部队的休整时间不宜过长,大约一个月就足够了;如果休整时间拖得太久,河川结冰融化后,部队的行动将变得更加困难。

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朝方领导人曾对志愿军停止追击的决定表示不理解。经过双方的协商沟通,最终达成了共识。如今,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身为朝鲜的领袖,金日成只希望尽早实现朝鲜的统一,下令停止进攻的命令,让他感到非常难受。1月10日,金日成在柴军武的陪同下,来到志愿军总部所在的君子里。

在第三次战役发起之前,志愿军总部的人员从大榆洞向南转移,途经北仓里和玉泉站,最终于12月18日抵达成川郡的君子里。从此,志愿军总部(兼中朝联合司令部)便设立在当地的一个矿区内,直至第三次战役展开。

当晚22时,展开会谈。

首先向金日成介绍了志愿军的现状,并对当前敌情进行了分析:

志愿军入朝作战已超过两个月,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战斗中伤亡人数超过5万。此外,由于疾病和冻伤逃亡的人员约有4万,总计减员达9.1万。目前运输条件十分困难,粮食、弹药、棉衣和毯子无法运达,导致作战部队人员体力严重下降,兵力极为不足。部队迫切需要进行休整和补充,同时改善运输状况,以便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当前,敌军在前线的兵力仍有二十多万,并已在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完成防御部署。

敌人在这条战线上布防相比退守洛东江更容易对付,我军应做好充分准备,力求在下一次战役中消灭更多敌军,避免其主力撤退并集中在釜山狭小区域,这一点极为关键。从各方面分析,如果不再歼灭敌军七八万人,且没有其他特殊的政治变故,敌人不会主动撤出朝鲜。因此,尽可能在朝鲜境内消灭敌军,是最具意义的策略。

金日成表示,志愿军确实需要休整,但应尽可能缩短时间。可以先派出三个军队南下,剩下的部队再休整一个月后继续南进。

志司认为这可能会迫使敌人放弃更多地方。然而,目前军队非常疲惫,且未得到补充,既没有车辆运输部队,也缺乏坦克和飞机的掩护。只能依靠夜间徒步行动,与敌人的摩托化部队竞赛,想要在追击中消灭敌人非常困难。

而且,过早地将敌人逼退到半岛最南端的狭窄区域,不仅对下一战役中的分割歼敌不利,还会加大作战难度。

金日成说:无法消灭敌人的情况下,扩大领土同样十分重要。

志司认为,与其首先扩大领土,不如优先消灭敌人。只要敌人被消灭,领土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当前的关键在于继续争取胜利,彻底击溃敌人。

金日成词穷理尽,没有立即表态,打电话要求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连夜赶来参加会谈。

于是,会谈暂时中止。那天晚上,金日成在志愿军总部留宿,一夜未眠。

11日,金日成搬救兵的时候,志司也收到中央发来的急电:“如朝方同志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以南进,则亦建议提议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

电报内容并未明确指示是否应结束攻势转入休整,而是表示朝方可根据自身判断进行处理。这一电报对正在与朝鲜领导人当面沟通的志司来说,提供了一个避免直接“顶牛”处理问题的灵活方式。

9月11日下午,朴宪永奉金日成之命,赶赴君子里参加会谈。

会谈一开始,朴宪永就坚定地表示:“只要志愿军继续向南推进,美军就必然会撤出朝鲜。美军在朝鲜已经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现在需要有个台阶下,只要志愿军继续向南进攻,他们就有了退出朝鲜的台阶。”

他反复强调:“如果我们不去追,他们就找不到台阶下,就不会退出朝鲜。”

“你们从哪儿瞧出了美军在朝鲜支撑不下去了?”

“美国是个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资本主义国家,得不到无产阶级民众的支持,而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美军侵略朝鲜,既失去了民心,又没有道义,肯定支撑不下去!”

让人啼笑皆非。

志司: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但现阶段尚不足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再歼灭美军3到4个师、约5万到6万人,这一因素就会转变为有利条件。两个月后,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力量将比现在强大得多,届时可以根据局势决定是否南下推进。

朴宪永说道:到那时,美军可能就不会撤退了。

金日成插话道:志愿军最好在半个月内有三个军向南进攻,其余部队休整一个月后再继续南下。

志司说道:既然你们认为我军一旦向南进攻,美军必定会撤退,那么将从仁川到襄阳以北的整个海岸线的警戒任务和后方交通线的维护,交由中国志愿军负责。人民军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等军团,约12万人,已经休整了两个月,可以继续由你们指挥,按照你们的意愿向南推进。如果美军如你们所设想的那样撤离朝鲜,我自然会为朝鲜的解放而欢呼庆祝。如果美军不撤退,志愿军将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南下。

金日成和朴宪永着急了,人民军还没有恢复元气,怎么能单独向南进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进行试验,就会付出成千上万人的代价。

在反复阐明情况并据理力争之后,金日成和朴宪永最终承认自己存在速胜思想,并表示既然志愿军尚未准备好,那么就休整两个月。1月12日,志司致电北京,汇报会谈结果,表示金日成已同意暂停南进,进入休整。几天后,志司领导人前往金日成处,再次进行深入商讨,并于18日返回。

于19日通过电报向中央通报了商谈的情况,并指出:

金日成和其他朝鲜领导人深知,仅凭朝鲜人民军的单方面力量去追击南撤的美军和韩军,是不现实的,也是一种冒险的举动。他们还表示,他们已经召开了党中央政治局会议,认同中方提出的关于为未来的进攻做好准备而需要休整两个月的建议是正确的。

中央把志司的两次来电都转交给了乔大叔。

乔大叔迅速回复了电报,明确表示:“中国志愿军的领导是正确的”,“毫无疑问,真理掌握在中国同志手中”,并赞扬大将军在如此劣势的装备下,击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是当代杰出的军事天才。

君子里这场争论,体现了在战争指导上两种不同思想的分歧。朝方领导人出于良好的主观愿望,希望一举解放全朝鲜,虽说这一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照此执行,不仅在实际作战中难以实现,还必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大将军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战争,并展现出对战局发展的深远考量,未被各方的议论、指责或质疑所动摇,坚持了正确的判断。这种坚定的立场在避免因战略指导失误而导致战争进程再次逆转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年后,他回忆道:

“我一辈子打了许多仗,从未感到过恐惧。然而,当志愿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推进到三七线时,我四下环顾,确实感到非常害怕。当时我不是担心个人安全,而是看到几十万中朝军队面临敌人的猛烈攻势,心里不禁感到极度恐惧。

我几天几夜辗转难眠,总是思索如何摆脱这个困境。我们军队推进到三七线后,已经向南方扩展了几百公里,后方的物资供应线本就难以维持,这时敌人又用飞机对我们的运输线进行猛烈轰炸,使得志愿军的物资、粮食和弹药供应变得极其困难。

空中敌机的轰炸、地面上美军的坦克大炮、两侧沿海的美军舰队,使得敌人即便不上船,也能将炮弹打过来。此外,正值寒冬,冰天雪地,战士们不仅吃不饱穿不暖,非战斗减员也逐渐增多。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志愿军随时可能面临更大的灾难。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作儿戏,因此必须果断停下来,停止推进,并做好应对敌人反攻的各种准备。”

李奇微自然也不会忽视这一点。他不仅没有如金日成所预期的那样在遭遇战斗时轻易撤退,反而准备进行果断的反攻。美军计划趁志愿军孤军深入时,发动第二次仁川登陆。然而,志愿军并未落入圈套。

于是,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仅十余天后,全线后撤的“联合国军”迅速集结了最精锐的美军部队打头阵,动用了联合国军5个军16个师及3个旅,外加1个空降团以及全部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总兵力达25万余人,向志愿军和人民军发起了猛烈反扑。

这次反扑从最初的局部试探,迅速升级为全面进攻。由于志司及时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并主动撤退,放弃汉城,采取机动防御的战略,成功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朝鲜战争双方在战场上的攻防态势,再次经历了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换。

刚刚完成休整部署并计划两个月后发起一场大规模进攻的志愿军和人民军,猝不及防地被迫提前结束休整,仓促迎战,瞬间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