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不能忘却的197653 > 第24章 军血战烽火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51年6月底,志愿军67军入朝,没多久,美韩军发起了猛烈的秋季攻势,9月初,第67军来到了硝烟弥漫的金城以南地区,打响了67军入朝以来的第一枪。

第67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改编而成。代理军长李湘(后邱蔚继任军长),政治委员旷伏兆,下辖第199、第200、第201师。

第67军驻守在第68军的右侧,两军的防区以北汉江为分界线。当第68军在文登川谷地阻击美军第10军的进攻时,第67军也在北汉江以西、金城以南,展开了迎战美军第9军的防御作战。

第67军在前线部署了第199师和第200师,共两个师,西起芳通里(金化东北),东至北汉江,正面宽24公里的防线,屏护着通往金城和昌道里的公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刚上阵,第67军就接管了长达24公里的防线。

要知道,按照这一阶段对抗美军的经验,一个满编师按一万八千人计,防线就不应该超过10公里。而67军两个师,不超过4万人,在长长的防线上,一开始兵力就分得有点散。

此时美韩军攻势正旺,美军第9军指挥着两个美军师(第7师、第24师)和两个韩军师(伪2师、伪6师)展开进攻,兵力达五万余人。

其中美7师是号称“滴漏部队”的精锐,完成作战任务像计时的滴漏器一样准时无误;韩2师团、韩6师团则是韩军中战斗力名列前茅的主力师。可见,这几支部队都是美韩军中的硬手,就美24师水一点。

金城以南地势相对平坦,美军认为装甲部队有文章可做,所以在此战中,美韩联军总共投入了200辆坦克。然而,采用并不是“坦克劈入战” 的战术,而是将坦克分散配属到步兵小队中,配合步兵发起冲击,或者通过坦克实施侧后方迂回,分割包围志愿军的前沿阵地。

志司对此早有所备,给67军配备了反坦克炮、火箭筒、反坦克地雷等多种对付装甲部队的武器,67军也花了相当功夫构建反坦克沟、反坦克障碍等各类工事。

10月13日凌晨3点,美韩联军开始对第67军阵地发起进攻,第一天就投入了17个营的兵力,第二天27个营全部都投入到战场中,出动坦克超过90辆。有钱任性的美军,一直拥有巨大火力优势,在一天之内,就发射了高达10万发炮弹,打到了67军的阵地上。

现在的美国,一个月的炮弹产量不过也才7-8万枚,还不够当年这一天用的。

同时飞机还全天持续进行轰炸,投掷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

来势之猛,超过秋季攻势以来的任何一次。

这种铺天盖地的火力打击,美军还没开始冲锋,就把志愿军阵地的战壕、交通沟毁掉了大半。面对如此豪横的打法,此时志愿军还没找到太好的应对招数,67军将士们只得依托残存野战工事,边打边修,苦苦支撑。

金城以南的战场地形比较独特,地势南高北低,美韩联军在南,第67军的前沿阵地在北,低于敌军发动攻击的位置。

南边像赤根山、白石山、黑云吐岭这些大山,都被敌军逐一占据,特别利于观察和隐蔽集结。金城川河谷横贯整个防区,形成多条纵向道路和山沟,有利于敌军的机动和冲锋,但是却把第67军的防御地带割裂成了一块一块,严重影响了排兵布阵的延续性。

虽然第67军一上阵地就花大力气改造地形,加修工事,在纵深14~17公里的第一防御地带,构筑了3道阵地,但时间太仓促了,阵地工事没有能够形成体系,基本上还是以土木结构为主的野战工事,作为防御依托。

攻击开始前,67军对美军投入兵力之大、攻势之猛,事先预料不足,没有充分重视二线、三线的工事修筑,再加上时间也不够,就导致一线阵地被突破之后,二线工事相当薄弱,无法形成有力的纵深防御。

这一仗,第67军打得相当艰苦。

韩伪军步兵攻得很凶,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一波又一波杀向67军阵地。

志愿军200师598团8连在734高地上,与韩伪2师团一个大队(相当于一个营)血战一整天,双方从一开始的机枪对射,打到互扔手榴弹,最后拼上了刺刀。8连几乎全员阵亡,只剩刘东武排长和一名小战士。又一波韩军攻了上来,刘东武支开小战士后,毅然操起一根爆破筒扑向敌群,壮烈牺牲。

韩伪6师派出两个大队猛攻旧岱里西山,作为韩军战斗力第一的师团,韩伪6师果然够狠,士兵们也不怕被自家火炮误伤,追着延伸的炮火使劲往前冲,一下子就攻上了志愿军阵地。面对凶狠的敌军,守卫旧岱里西山的志愿军199师597团3营更不要命,虽然防线被突破被分割,但3营战士们死战不退,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用重机枪近距离猛扫,手榴弹扔得漫天飞满地滚,连伤员都举起石头跟敌人拼命。

志愿军的顽强防御,虽然杀伤了大量敌人,但是韩军仗着有兵力优势,不断与志愿军拼消耗,很多阵地拼至最后一兵一卒,还是无奈失守了。这一天,67军歼敌高达5000余人,但自身也伤亡惨重,主力师199师有7个连队几乎拼光。

10月14日这一天,战斗最为激烈。美韩军继续猛攻,志愿军一线阵地多处失守,整个防线被打得支离破碎,美韩军占据几个制高点后,向周边低处的志愿军阵地,疯狂倾泄火力。

一线团阵地几乎全被敌人占领。第199师被迫撤到金城川以北继续抗击。美韩军步步紧逼,继续猛攻志愿军阵地。67军见一线部队伤亡太大,把预备队201师调了上来,又消灭了敌军4000余人。

10月15日,激烈的战斗继续。

血战了三天的敌我两军,都杀红了眼,整个阵地硝烟弥漫,尸体横陈山野。韩伪6师见有些位置刁钻的地堡、阵地久攻不下,发起蛮劲,组织敢死队,士兵满身挂满手榴弹,冲到志愿军防御工事的射击口往里面塞手榴弹;志愿军战士们寸步不让,不是在与敌浴血厮杀,就是埋头抢修工事,虽然人人都疲惫不堪,但是顽强的战斗意志却毫不动摇。

激战的金城地区,顿时成了整个朝鲜半岛的焦点。

志愿军司令部赶紧调集资源,顶着美军飞机对后勤线的轰炸,每天抢运弹药70吨以上,全力保障67军的作战。

三天恶战,67军统计的歼敌人数已飙升到1.7万人,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歼灭敌军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超过了38军。

消息逐层上报,连中央都开始关注了,专门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我军三天歼敌一万七千人”的报道,热情洋溢的赞扬了志愿军67军不怕牺牲、勇克强敌的顽强精神,充分肯定了这场大战的巨大战果。

《人民日报》很快传到了前线,指导员、文化教员趁着战斗间隙,一字一句的向战士们朗读了报道,满身硝烟、精疲力竭的将士们欢欣鼓舞,士气大振,转身就浑身是劲的又投入了战斗。

67军虽然也付出了高达9000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但是士气高涨,整条防线也基本完整,没给敌军可乘之机。美军第7师也因为伤亡严重,在15日撤回至二线休整,由美军第24师接替。

10月16日,志司致电第20兵团、第67军及各部队:

我六十七军在两次防御战中,均表现英勇顽强,虽然自己伤亡较大,但杀伤敌人更多,敌我伤亡成为二与一之比,使敌攻势逐渐减弱,证明该军在战术上、工事构筑上均有显着进步,仍望继续努力,彻底粉碎敌之所谓秋季攻势。

在这封电报中,还对前线其他各部队提出了要求:

敌人此次采取“逐段轮番攻势”以来,各线作战均能英勇杀敌,给敌以极大损伤,盼我各线部队加强工事,讲求战术,好好准备,严阵以待,给犯敌以歼灭性打击,这是最好削弱敌人的机会,为下次大战役奠定胜利基础,尚望全军上下努力为之。

杨成武调68军203师,配属67军作战,接替了67军199师和200师的阻击任务,并于10月15日仓促参战,参与了轿岩山、烽火山一线的阻击战斗。

这个时候,杨成武已将军、师的第二梯队全部投入战斗,兵团手中已无预备队伍,只得请求志愿军司令部调派部队增援。

志司回复杨成武:

“以201、203师及202师接替和加强第一线部署甚妥,望照执行。另调一个军接替67军很有必要,前电军委调66军,当再电催促。如该军暂不能入朝,再由三兵团抽一个军调归你们指挥,待军委复电后再告。”后经毛主席批准,把第12军也调配到金城西南,来补充增强第67军防御力量,阻止敌人向金城的进攻。

美韩军这边,在遭遇重大损失后,攻势已明显减弱,但又还没死心,想拼耐力把志愿军耗干。16日下午3时,美韩军队转变了思路,开始对选定的要点,逐次实施重点打击。每攻打一个目标的时候,均投入两个以上的营级部队,坦克投入数量少的时候20辆左右,多的时候达到60辆之多。

对月峰山、梨船洞等要点,美韩军队每天要打出1万-3万发炮弹,要知道当下的俄乌冲突,在漫长的战线上,乌军一天也不过才打出1万发炮弹,由此可见,当年的志愿军承受了多么大的炮火压力。

面对敌人随时随地倾泻而下、似乎总也打不完的炮弹,67军上下都在思考应对之策,还是一线战士率先找到了办法。

志愿军200师598团一个班驻守北汉江桥口山头的阵地,此地颇有战术价值,是美韩军重点攻击的目标,开战后敌军对此阵地的炮击就没停过。

这个班好几位战士都经历过闻名全国的冀中地道战,深知地道的军事作用,也都是土工作业的好手,他们上阵后,就一刻不停的往地下挖。

敌军炮火非常凶猛,志愿军辛苦挖上一晚的工事,常常一个白天就被轰塌大半,但战士们毫不气馁,最后把两个防炮洞从底部挖通了,成了U字型坑道,敌军开炮时,战士们就躲坑道里,敌军步兵冲上山时,战士们就钻出来开火,效果非常好。

67军迅速推广这种战术.

67军来自华北野战军,本来就有丰富的地道战经验,很快就将这些经验与当前的战场情况融会贯通起来,战士们根据阵地地形,因地制宜,陆续修建起“Y型三洞口”“x型四洞口”“h型四洞口”“鸡爪型多洞头”等各种形形色色的坑道。

敌军火力凶猛,炮弹足以把山头表面轰得寸草不生,可火炮再凶猛,还能把山头打穿炸平不成?志愿军的坑道工事,迅速把美韩军队最为倚重的火力优势,给降了下来。

68军203师607团四连的反坦克小组,在李清云的带领下,巧妙利用敌方坦克的死角,悄悄地靠近到距离敌军坦克仅仅10米的地方。三人同时投掷出去反坦克手雷,成功炸毁了三辆敌坦克。

敌军试图逃窜时,他们迅速追击,又冲了上去。

李清云再一次用两颗手雷摧毁了一辆坦克,小组战士杨立波把爆破筒塞进了敌方坦克的履带中,也炸毁了另一辆坦克。最终,李清云的小组共击毁了坦克7辆,歼灭敌军30余人。在这场战斗中,李清云英勇牺牲,战后被追授一等功。

第67军当晚做了部署调整,但没能及时收缩次要阵地,加强重点守备,再加上二线工事及兵力部署薄弱,导致美军很快逼近金城以南东南的烽火山、轿岩山一线。

607团2营机炮连12班奉命配合4连,坚守月峰山前沿无名高地。

这个阵地是二营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前的一条公路从四连阵地中间贯通于敌我双方阵地。敌人出动多辆坦克掩护步兵连续向我军阵地冲击,企图攻占四连阵地,继而夺取月峰山主峰。

因此,打击敌军坦克,守住前沿阵地,成了坚守月峰山阵地里最重要的任务。

4连和炮排12班就担任了这一重要任务。

17日凌晨,30多名敌人从对面山上悄然下山,12班战士郑玉田敏锐察觉到这是消灭敌人的绝佳时机,立即向排长报告。

然后,郑玉田趁敌人毫无防备的时候,果断的使用无后座力炮,连续发射5枚炮弹,成功歼灭25名敌人,其余的敌人仓皇逃窜。

不久之后,敌军又派出7辆坦克对我方阵地发动炮击,郑玉田迅速在山脚下隐蔽,精准瞄准敌方坦克,连发两弹,成功击中一辆坦克,坦克很快着起了火。

为了避免火炮位置暴露,他在发射完炮弹后,毫不顾忌炙热的炮身,迅速扛起炮管撤离。当敌军的坦克向他们进攻时,他们早已转移到了新的阵地。就这样,他们每打一炮便迅速更换地点,不仅成功保护了自己,还在一天内摧毁了敌人的6辆坦克,其中5辆都是由郑玉田亲手击毁的。

敌军损失了六辆坦克,恼羞成怒,气急败坏。

18日,敌军出动50多辆坦克前来报复,对12班的阵地上来就是一顿狂轰乱炸。但是12班早就已经从月峰山山脚,转移到了另一个预备阵地。他们刚架好57无后座力炮,就见敌人大批坦克汹涌而来。

郑玉田凭借丰富的反坦克作战经验,冷静瞄准并稳重击发,连续发射7发炮弹,摧毁敌方3辆坦克。随后,他扛起炙热的炮管迅速转移。由于郑玉田和战友多次击毁敌军坦克,成了敌军的“眼中钉”,遭到了密集炮火的猛烈轰击。加上炮弹也已经耗尽,没有办法继续还击,郑玉田不幸被敌方炮弹击中,英勇牺牲。

因郑玉田以14发炮弹击毁敌人8辆坦克的英雄事迹,1953年10月6日,追记特等功。

18日凌晨5点,敌军出动50余辆坦克和8架飞机,配合两个团加两个营的兵力,再次对我方展开全线进攻。战斗持续至下午14点30分,我军主动撤离了385.2高地和415高地。

这一天,607团6连1班的战士李飞和他的战斗小组,在坚守月峰山阵地时,与敌人斗智斗勇,凭借巧妙的战术,多次击退敌人,成功粉碎了敌军11次进攻,创造了0:360的辉煌战绩,荣获特等功。

此刻,双方的攻防战已接近白热化阶段。

杨成武指出:

“从整个形势看,敌我双方打得都很疲劳,看得出,敌人没有预备队,进攻的势头无法进一步加强了。敌人倘若能够加强攻势,我们也没有力量可以拿上去了。整个预备队都用上了。这时,我们倘若有后备力量,是完企可以对敌进行反击,歼灭更多的敌人的。敌人为了它的疯狂已付出了沉重代价…然而,我们自己也伤亡了一万多人——在一次粉碎敌人攻势中伤亡达万人是罕见的。”

考虑到第67军伤亡很大,志司几度打算将他们撤下来,转移至金城以北、淮阳以南组织防御。彭德怀就此征询了杨成武的意见,杨成武认为部队不能撤,如果撤了,二线工事没做好,反而不好守;当前敌人也是强弩之末,只要我们能挺住,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为此,第20兵团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全体一致决定:当前正是每一寸土地都要奋力争夺的关键时刻,无论战斗多么艰难和残酷,我们都必须坚持下去,务必要稳住现有的防线。

第20兵团党委的意见得到了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的批准。

10月22日,美韩军实在攻不动了,只能鸣金收兵。

从10月13日到10月22日,10天的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是第67军从未遇到过的火力劣势下的防守战。因为与美军作战的经验不足,阵地设防不够坚固,兵力配置不当,预备队过早出动,终至陷入消耗战,丢失了大量阵地,部队受到很大伤亡。在这次防御战中,第67军及配属的第68军203师伤亡达人,交足了一笔学费。

这10天的激烈战斗中,67军歼敌达2.3万人,第67军及配属的第68军203师伤亡达人,交足了一笔学费;而美韩军统计自身伤亡4500余人,其中美军1700余人,韩军2700余人。

美韩军的大规模攻势虽然被迫停止了,但是金城地区的小规模战斗却一直没停, 双方为了改变阵地态势,你一拳我一脚,持续给对方军事压力。

第67军进行了局部战术反击,对美韩军占据的8个阵地攻击11次,并成功夺回4个阵地,全歼守敌。1951年11月9日,第67军将阵地防务全部交给第12军,尔后奉命回撤休整转为兵团二线部队。

11月初,67军撤下前线休整。67军迟滞了美军的进攻,虽然被敌军占去了金城以南132平方公里的土地,但67军的防御,打出了中国军队阵地防御战的极高水平。

一年后,志愿军轮换防务,第67军重返一线,继续守卫金城地区。

不幸的是,指挥67军在金城以南阵地重创美军的军长李湘,却在1952年被美军的细菌武器感染,得了败血症和脑膜炎。虽然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但还是于1952年7月病逝于朝鲜战场,年仅38岁,由邱蔚继任第67军军长。李湘去世后,聂帅亲自写词哀悼曾经的老战友:我深以丧失了二十年的老战友、青年优秀将领——李湘同志而哀悼!

1954年9月,第67军奉命从朝鲜回国,调归华东军区建制。在朝鲜战场的3年间,第67军共歼敌人,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各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