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轩连忙阻止他继续问下去,“这事我下工后再与你细聊,你先按流程办入城,房子你就与我一同居住就好了,省点粮食。”
苏若诚只好按下疑惑,拿着苏若轩给的入城纸顺着人流办理入城。
因为有了苏若轩的入城纸,苏若诚办理入城倒是没有遇到什么阻挠,甚至都没有人问他以前犯了什么事而被流放。
只是问了他是否识字,曾做过什么工作,会什么手艺之类的。
他如实回答后,对方给了他一本入城指南,然后给他安排了一个粮食登记工作,并告知三日后到指定的地点上工。
当日晚上兄弟俩就在苏若轩的小院子里相聚,久别重逢,两人都十分激动同时内心又充满了疑惑。
苏若轩是疑惑苏若诚不是被判了两年流放,怎么会来到了安城?
而苏若诚的疑惑就比苏若轩多得多了,例如为何苏若离会改了名字,父母为何没有一起来安城,安城的规则为何如此奇怪等等。
最终还是苏若诚率先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苏若轩才想起苏若诚被父母推出去顶罪的时候,温玥的身世还没被发现,苏若诚还不知道温玥其实并非是他们的亲妹妹。
估计苏若诚此刻来到安城,也是与他当初一般,是念想着温玥会因为他们兄妹一场的关系而照料他们。
想起过往的种种,苏若轩只好把此前发生的一切都一一告知了苏若诚,让他彻底歇了走温玥关系的心思。
温玥本来就不待见苏家人,就怕若苏若诚不识趣主动去找温玥,温玥干脆直接把他们兄弟俩都赶走了。
而此刻确实如苏若轩所料,苏若诚确实是想着走温玥的关系而来的,毕竟曾经兄妹一场,大难当前,给他们一点照料也不过是小忙而已。
但他是怎么都没想到在他离开后,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事。
虽然他恨父母偏心,但此刻听闻父母被控制,小弟还成了药人,这怎么都让他感到难以置信,更惊恐的是,导致这一切的竟然是他们全家都宠爱无比的小妹苏若锦。
想起之前自己也曾被苏若锦利用,他忍不住疑惑道:
“大哥,若锦为何要如此对我们?我怎么觉得若锦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其实,苏若轩心中也有这样的疑惑,点头道:
“以前我觉得若离突然忤逆父母,变化很大,现在看来,变化更大的反而是若锦。
“若离虽然是对父母死心了,但喜欢营商、心存善念这些最核心的品格还是没变的。
“但若锦看起来一直柔柔弱弱没有什么变化,但她却突然认识了诸如唐明宇、秦管家等人,还有得到了太子的倚重,在我们面前也从不说一句真话。
“甚至没有一句商议,就直接把父母、小弟他们当作工具一样给唐明宇那怪物做实验。
“相比与若离,若锦更像是不把我们当亲人的陌生人。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是被妖孽所控制了,怎么会有人如此对待自己的亲人。”
苏若诚闻言眉头锁得更死了,犹豫道:“但我们就任由若锦如此虐待父母和小弟吗?”
“但我们现在自身难保,能怎么办?”
苏若诚迟疑了片刻,提议道:“既然若离不想与我们拉关系,我们就用不走关系的方法。
“苏若锦如此作为,即使是普通人告官,也是可以状告她不孝及有违常伦的。
“既然如此,我们何必绕关系,干脆直接报官好了,让官府的人想办法把父母小弟救出来。”
苏若轩觉得也有道理,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吧,等洪水退去,我们就去报官。”
与此同时,城主府内,温玥却十分开心地收到了两份信报。
一份是夏云翔传来的好消息,他们的水师冒雨突袭东临,借着雨势掩护登岛,直接就把东临杀个措手不及,不过三日时间,成功控制了东临岛。
更幸运的是,他们在东临岛找到不少存粮与种子,可以缓解了安城日益紧张的粮食供应。
另一封信是顾学源从帝都送来的,用的是留在山寨的信鸽,问她城西的山头是否还有其他存粮。
虽然是求救信,但温玥却是高兴的,一方面证明顾学源挺过来了,没有如上辈子一般在洪灾中死去,而且信鸽不再受暴雨影响,能正常传信了。
另外一方面是顾学源走了大运,夏云翔打下东临,恰好给了顾学源这批人生机。
走水路的话,帝都与东临的距离要比安城近的多,只要顺着水流,乘船而下,三日后就能到达东临岛。
如此想着,她立即就分别给夏云翔与顾学源回信,让顾学源则动员组织百姓趁大水还没退去,立即砍木做船离开,而夏云翔则开船到南陵的出海口去接应离去的百姓。
安排妥当后,温玥却又再次陷入了忧愁当中。
最近来安城的百姓愈发多了起来,再这样下去,安城的粮食也要不够了。
如此想着,她立即就把温辰安以及刚来到安城不久的宇文奕唤来了书房,开门见山就问道:
“你们四方城,有办法与北苍牵线搭桥吗?我想买粮。”
北苍与四方城是这次天灾中最幸运的两个国家,雪崩时,大雪崩向的是西凉那一侧,北苍完全没有受影响,反而因为现在天气快速变暖,而让他们的农作物收成比往年更好一些。
四方城因为在大陆的中心位置,也没怎么受影响,因为面积较少,粮食只能自给自足,能向外售卖的粮食也有限。
所以,现在还能有余粮售卖的,就只有北苍国了。
宇文奕沉思了片刻,说道:“我可以让我爹娘帮忙传个信息,但至于北苍是否愿意卖,我就不能保证了。”
温辰安:“我这边也可以找师门的人帮忙问问。”
温玥就知道四方城的人一定不多不少都会与四国的人有接触,能联系到就好。
她连忙就补充道:“你们尽管先联系,价格好商量。
“我们这里的粮食估计还能撑一个多月,但要到秋收的时间,至少还得两个月。
“中间的空缺,暂时就只能买了。”
温辰安点了点头,叹息道:“你压力别太大,这么多人的粮食,总不能你一个人去想办法。”
说着,他忍不住抱怨道:“西部的事,秦家那边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