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烈心里面冷笑,几声大踏步的向前走。
如今这个时代,自己所熟悉的人和关心自己的人都在这里,他们都要与敌人血战,自己一个人跑了还有什么意思?
就算日后自己能够重新再打回来,能够将敌人全部杀光,可空荡荡的只有自己一个人,人生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奔头?
真想成为孤家寡人不成。
众人都看着宁烈昂首挺胸走到了女帝的面前。
“末将见过陛下。”
“末将先前出城探察敌情了,所以早操来迟了,还请陛下恕罪。”
宁烈猛地出声道,声音之大震的周边几个人心头一跳,就连其他文武大臣也是心头一紧。
所有人都沉默着看向宁烈,不知道他为何如此。
但女帝却满脸的若有所思。
“所有的大臣都商议着想要逃走,不知道宁将军有何想法?”
宁烈抬头笑出了声,两行洁白的牙齿显露出来却格外的渗人。
“本来我也是想要逃走的,不过我突然想到陛下,您不走,楚红玉也不走,就连老丞相也没有离开,我又要离开什么?”
“如今的我,有陛下的爱护,有***的爱慕,有老丞相的栽培,可谓是人生得意,倘若你们三位也走那么去了长河以北,我还有心气辅佐你们从头再来,再造一番大事业。”
“可是你们都不走,我一个人就算重新打了回来,也不过是孤家寡人,那样天下与我有何意义。”
宁烈咧嘴轻笑道。
“更何况楚红玉还欠我一个承诺。”
宁烈回头深深地看向楚红玉,眼带着无尽的深情。
络腮胡的一番话,成为了压死宁烈心中名为侥幸的稻草最后一根骆驼。
在所有人都选择逃命的时候,只有宁烈逆着人流,重新回到了皇宫之内。
面对必死的情况,依旧想要抗争,这在宁烈看来是无比傻的行为。
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今的天下离不开他宁烈,自己走了,女帝他们真的就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随着宁烈一番铿锵有力的发言,文武百官的目光死死的看在了宁烈身上。
宛如刀剑一般的目光,看着宁烈浑身鸡皮疙瘩爆起。
刚才宁烈的一句话几乎将那些心存侥幸想要逃命的大臣的活路彻底堵死了。
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握紧了拳头,尤其是被众多王爷举荐过来的李四更是咬紧牙关。
宁烈如今的名望简直令他心惊,先前还热闹非凡的文武大臣们,在宁烈踏入金銮殿的一刹那,全部都沉默了。
所有人都在看向他,都等着宁烈的发话。
这是何等的名望,何等的声威。
自己虽然有了许多王爷的支持,更是探花出身,可是比起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宁烈,还差了很多。
这让李四既羡慕又嫉妒,同时还有一股无形的杀意。
“既然如此,宁将军不妨说一说你的退敌之策。”
主战派都是一脸欣喜的看着宁烈。
主逃派满脸的纠结。
宁烈沉思了片刻,才缓缓抬起头。
此刻整个大殿之中唯有宁烈的声音在回荡。
“10万青年10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更何况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本是应有之理。”
“所以我想请陛下放弃皇都!”
话音刚落,众多大臣脸色巨变,很多人适应不了宁烈的反差,满脸的纠结,险些一口血吐出来。
老丞相和楚红玉顿时脸色一变。
他们都听出了宁烈言外之意,这是要和大梁的军队硬碰硬,在野外交战。
不过那可是足足五十万的重甲骑兵,就算他们所有人都填上去,也挡不住对方的一轮冲锋。
尤其是老丞相,此刻已经充满了后悔。
宁烈来拜见自己的时候,怎么没有给他下药?
直接把宁烈迷晕了,丢上马车运到长河以北就完了。
明明早上的时候还在自己面前信誓旦旦的要逃命,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怎么就一顿饭的功夫,转眼就要10万青年10万兵呢?
“宁将军,你这是何意?”
“究竟是死战到底还是迁往长河以北,如今大敌在前,不是让你卖弄关子的时候。”
有大臣颇为不满的道,对于宁烈这模棱两可的说法,非常的不满意。
老丞相顿时横眉冷对:“虽然我也没有听懂宁烈话里的意思,可是我却知道他绝非在卖弄关子。”
“此战唯有死战,必须要打出来属于大燕的声势,否则不战而逃,都将丢失百姓的信任,就算我们保存了大部分的实力,退回了长河以北,也绝无在打回来的可能。”
宁烈铿锵有力的说道。
“唯有死战!”
女帝眼眸无比的深邃,死死的盯着宁烈看了又看。
楚红玉捂住了嘴巴,满脸的震惊。
满朝文武天下所有人没人比她更了解宁烈的,明明先前还在劝自己一起逃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宁烈突然之间就转变了念头。
宁烈面对所有人的注视,依旧面不改色,风轻云淡的站在大殿中央。
只是一些了解宁烈的人,此刻眼眶已经红了。
尤其是老丞相,他经历过战场上的厮杀,也经历过人情的冷暖,更加知道像宁烈这样的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自身生命的重视。
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宁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难道宁烈不知道吗?一旦大梁的军队来到了皇都附近,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大燕就会覆灭,而这些文武百官或许能够通过各种办法活下去。
但唯独宁烈绝无生存的希望。
他是大梁的眼中钉肉中刺,欲杀之而后快的人。
可就这样,宁烈还是来了。
“也许退守长河以北是一条不错的计策。但是我在战马上辗转反侧,却始终难以心安。”
“皇都有上百万的百姓,天下有亿万的子民,一旦我们选择退守,长河以北无异于将这些人拱手让于大梁。”
“倘若大梁的慕容雪心狠手辣一些,将所有的子民全部赶往长河以北,我们绝无幸存之理。”
“大梁和大燕的仇恨根深蒂固,一旦被大梁夺走了天下,天下的子民动则被满门抄斩,又或者被屠城灭族。”
“届时整个天下百姓十不存一。”
“长河以北固然好,朝廷文武百官年代,皇室众人都能够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那些平民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