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雄英最强三代目 > 第14章 大明税收为何这么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章 大明税收为何这么少

朱雄英立马去皇宫找到朱元璋道:“皇爷爷,我想在您的御花园要一块地方种庄稼。”

正在批阅奏折的朱元璋,诧异的看了一眼朱雄英:“咱大孙想要爷爷还能不给吗?”

“御花园里面,还有一块空地,就给你去折腾吧。”

“谢谢皇爷爷,孙儿先走了。”

随后朱雄英找来一群太监,拿出一部分,土豆,玉米,红薯的种子,教着他们种了下去。

于此同时李善长被抄家这件事情,不仅仅是朝廷上的官员议论纷纷,就连金陵城的百姓,都开始讨论了起来。

原本朱元璋还以为,自己肯定要背上一个杀害功臣的名头。

可自从杀了李善长全家之后,整个京城的百姓竟然都在说杀得好!

甚至有人已经将李善长看成了,十足的大贪官。

还有的人,不知道从哪里,编造了一个故事,直接把李善长遍造成了赵高那样的奸臣。

也不知道这些老百姓是怎么得来的消息。

京城之中竟然还流传了另一个版本,那就是李善长跟北元私通,还说的有理有据。

这么多年了,李善长都没有被朱元璋杀。

恰好最近北境传来了大明灭掉北元的消息,李善长立刻被抄家了。

乍一听,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再加上朝廷官员之中流传出一些消息,确实跟北元有关。

李善长私通北元这件事情就算坐实了,朱元璋在明间的名声,自然也算是保住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京城似乎是恢复了过往的宁静,朱雄英还是那个锦衣卫指挥使。

锦衣卫还是那个锦衣卫。

只不过最近锦衣卫似乎变了个样子,没有了之前的那种很重的戾气,相反,更像是一个冰冷的机器。

不断有官员从各地被锦衣卫抓过来。

进了锦衣卫走一遭,所有贪官都换了一副模样。

朱雄英则是当起了甩手掌柜,一切全权交给毛骧去做。

惬意地过了两个多月的安稳日子之后,朱雄英一大早,便被李公公赶过来叫醒了。

这上早朝的时间很早,其他官员天没亮就已经要出门。

等走到皇宫奉天殿的时候,天也才微微亮。

朱雄英还好,他住在东宫,本身就在皇宫之中。

东宫跟奉天殿的距离算不上太远。

但朱雄英的眼皮子在打架,压根就起不来。

李公公没办法,只能让人把轿子抬了过来。

从东宫抬到了奉天殿,一路上摇摇晃晃的,终于把朱雄英给晃醒了。

李公公在轿子前面走的那是满头大汗,等到了奉天殿门口的时候,轿子终于停了下来。

李公公拨开轿子的帘子,满脸焦急地说道:“我的小祖宗哟,快出来吧!”

“早朝都已经开始了。”

朱雄英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一脸懵逼的问道李公公:“是朝堂之上又有什么大案子了吗?”

“倒也不是大案子。”

李公公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先前韩国公一案,不是六部之中,有三部的尚书,都告老还乡了吗?现如今陛下拿不准主意。”

“但这六部的尚书可都是要职,必须得选出新的尚书。”

“哦,这事爷爷亲自决定就行了。”

朱雄英打了个哈欠,转头又想回到轿子中继续睡觉,却被李公公一把抓过来。

“陛下说了,今天无论如何你都得去上早朝!”

朱雄英就这么被拖着,走进了奉天殿。

奉天殿中,文武百官跟朱元璋都已经到位,朱雄英这才晃晃悠悠地,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朱元璋瞟了朱雄英一眼,面不改色地说道:“那么户部尚书,就由郭桓暂替。”

“吏部尚书,由李信接任。”

“礼部尚书......刘仲质接任。”

朱元璋直接将三部门的尚书,全部都定了下来。

朱雄英听了之后,满脸的问号。

不是说要新上任三位尚书,所以才把我叫来的吗?

怎么我人还没到,你直接就宣布了?

没等朱雄英反应过来,朱元璋又在龙椅上说道:“今日的奏报放到后面再说,朕今日想问众爱卿一个问题。”

“我大明税收,如何才能提高?”

眼下空印一案的贪官,已经除的差不多了,但即便算上他们贪污的粮食,大明的税收还是远远不如宋朝,也不如不久之前的元朝。

这是堵在朱元璋心中的一块石头。

凭什么宋朝跟元朝的税收,都能比大明多?

我大明就比上面的两个朝廷差吗?

朱雄英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方才知道,老朱为什么会把自己叫过来,原来是为了税收的事情。

“陛下,我大明与宋元两朝不同。”

刚刚升职的刘仲质,从群臣之中站了出来:“宋朝与元朝,都是经历过百十年的沉淀,税收才比大明高。”

“眼下大明已经扫清了北元的障碍,北境一带的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假以时日,我大明的税收肯定会越来越高。”

朱元璋表面上点了点头,但心中却对这个说法十分不满。

你的意思是咱在北边打仗打错了吗?

什么都不做,税收就能进兜里了!

这话也就能说给昏君听一听,但朱元璋很明显不是昏君。

他将目光看向一众大臣。

这些大臣们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进言?

他们哪里懂这些!

许久之后,又一名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应该在刘大人所说的基础上,再加以一些措施,便能提高大明的税收。”

说话之人,是刚刚升任户部尚书的郭桓。

按照历史的走向,郭桓最多也就做到了户部侍郎。

但因为朱雄英的出现,原本的户部尚书郭允道告老还乡了,郭桓倒是提前升上来了。

“郭爱卿有何高见?”朱元璋淡淡地问道。

“臣以为,要提高大明的赋税,那必须由各县官员,督促百姓耕种。”

郭桓侃侃而谈:“百姓耕种积极了,粮食产量提高了,那我大明的赋税自然会提高。”

“另外,县官员还要督促百姓开垦农田,农田越多了,那么百姓便能交上来更多的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