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被收押后,朝堂上支持慕容瑾的大臣们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深知,王虎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众多,若不彻底清除其残余势力,朝廷仍难安宁。于是,这些大臣们纷纷主动找到慕容瑾,商议如何协助皇帝彻查王虎一党,还朝堂一片清明。
慕容瑾回到府邸不久,张尚书、李侍郎等几位核心大臣便登门拜访。慕容瑾亲自将他们迎进客厅,众人分宾主落座后,张尚书率先开口:“慕容将军,王虎虽已被收押,但他的党羽犹如潜藏在朝廷中的毒瘤,若不连根拔除,后患无穷。我们必须尽快想个周全之策。”
慕容瑾点头称是,神色凝重地说道:“张尚书所言极是。王虎心思缜密,其党羽分布在朝廷各个角落,想要一网打尽并非易事。我们需从长计议,不可打草惊蛇。”
李侍郎也附和道:“没错,我们既要全面清查,又要避免引起朝堂动荡。我认为可以先从与王虎来往密切的官员入手,暗中调查他们的行为,搜集确凿证据,然后再一举揭发。”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慕容瑾沉思片刻后说道:“李侍郎此计甚好。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密,王虎党羽必定有所警觉,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很可能销毁证据,甚至狗急跳墙。”
这时,一位年轻的大臣提出:“慕容将军,我们是否可以利用王虎被收押这一契机,故意放出一些风声,引蛇出洞?比如,透露一些关于王虎罪行调查的模糊信息,让他的党羽自乱阵脚,从而露出破绽。”
慕容瑾眼睛一亮,说道:“此计妙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可靠的渠道,散布消息说皇帝对王虎一案极为重视,要彻查到底,任何与王虎有牵连的人都将严惩不贷。这样一来,那些心中有鬼的党羽必定会有所行动。”
于是,众人开始详细商讨如何实施这个计划。他们安排了各自的亲信,通过不同的途径在朝堂内外散布消息。有的大臣利用自己在官场应酬中的人脉,有的则通过与宫中太监的交情,将消息巧妙地传递出去。
与此同时,慕容瑾和其他大臣们也没闲着。他们暗中调集人手,密切监视那些被怀疑是王虎党羽的官员。这些官员的日常行动、书信往来、人际交往等,都在他们的监控范围之内。
果然,消息传出后,一些与王虎关系密切的官员开始坐立不安。其中,吏部的一位郎中,平日里与王虎走动频繁,听闻消息后,急忙找来自己的心腹,商议对策。
“大人,如今王虎大人被收押,皇上又要彻查他的党羽,我们该如何是好?”心腹焦急地问道。
郎中眉头紧皱,来回踱步,说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你立刻去把我们之前与王虎往来的书信都找出来,全部销毁。还有,通知其他几位大人,让他们也小心行事,最近不要有任何异常举动。”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慕容瑾安排的人看在眼里。负责监视的亲信迅速将消息汇报给慕容瑾。慕容瑾得知后,立刻与其他大臣商议,决定趁此机会,深入调查这位郎中,寻找更多他与王虎勾结的证据。
经过几天的秘密调查,他们发现这位郎中不仅与王虎有频繁的书信往来,还曾参与王虎策划的一些诬陷其他大臣的阴谋。而且,他还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为一些不合格的官员谋取职位。
慕容瑾等人掌握了这些确凿证据后,决定向皇帝奏明。在朝堂上,慕容瑾将这位郎中的罪行一一陈述,并呈上了相关证据。皇帝听后,龙颜大怒,下令将这位郎中立刻收押,并要求慕容瑾等人继续彻查其他与王虎有关的官员。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王虎的党羽被揭露出来。每一次有新的证据呈到皇帝面前,皇帝对王虎一党的愤怒就加深一分。而慕容瑾和支持他的大臣们,也越发坚定了彻底清除王虎残余势力的决心。
在这个过程中,大臣们之间的配合也越发默契。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证据,有的负责分析线索,有的则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为王虎党羽的定罪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王虎的党羽也并非坐以待毙。他们察觉到了慕容瑾等人的行动,开始暗中谋划反击。其中一些党羽企图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制造混乱,干扰调查的进行。他们准备在朝堂上弹劾慕容瑾,指责他在调查过程中滥用职权,诬陷忠良。
就在慕容瑾等人忙于调查时,一封弹劾慕容瑾的奏章呈到了皇帝面前。皇帝看着奏章,眉头紧皱,心中不免有些疑虑。他深知慕容瑾的为人,但这奏章上的指控看似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他重视。于是,皇帝决定再次召集朝堂议事,让慕容瑾与弹劾他的官员当面对质…… 一场新的朝堂风波即将拉开帷幕,慕容瑾和支持他的大臣们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他们能否成功应对,彻底清除王虎的残余势力,一切都充满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