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汤潇逸已经看到了隐患,巨大的隐患。

这些人在期盼他登基称帝,方便自己往上爬,汤潇逸也能理解,人之常情嘛,他当初也有这种想法。

一个萝卜一个坑,上面的人不走,他怎么进步?

但屁股决定脑袋,现在他再进一步,就进无可进了,下面很多人也会被委以重任。

但他们还能维持现在的状态吗?

还是说,去担任一省要员职务后,快速的变成地主或者其他什么人的代言人。

如何腐化一个人,华夏研究了两千年,其实手段并不复杂,大家也都知道如何才能防止。

但两千多年来,贪官污吏、腐化的特权集团从没少过。

为什么?

因为人的贪欲是无穷的,人性如此。

汤潇逸不会妄想着反人性,那是不科学的,但搞一个自净机制,把反人性改成引导。

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

明朝得位最正,但也是贪腐最严重的大一统王朝,甚至比清都过分。

因为朱元璋一开始设立的制度就是反人性的。

我们都知道薪水太低养不了家要找其他路子,要不断的把生活过得更好。

那些从科举中千军万马杀出来的人会不知道?

也许许多学子在科举时都是想着要奉公廉洁,但当了老朱家的官就会发现,就那点薪水,无法兼顾理想和现实。

工资不够人就会自己找活路,而这些通过科举的开始自己找路子,什么最快最方便还来的多呢?

于是,士大夫、地主、商人便勾结起来,并在利益的驱使下结成朋党。

如果说朱元璋想要一片清水,那明中开始就是黄河。

以至于明朝出了个至清之臣海瑞海刚峰,吃顿肉都能被人津津乐道。

最终明亡于党争。

如果不是利益集团勾结,党争至少不会这么厉害。

到清国,吸取了这个教训,给了养廉银。

虽然大部分官僚仍旧被腐化,但清廉的官员还是比明朝多得多,因为明朝就海刚峰。

说到清国,最近清国的情况可不是很好。

…………

京师。

噼里啪啦~

小皇帝愤怒的将茶碗摔在地上,精美的景德镇出品的御用茶碗就这么碎成一地。

“废物!饭桶!李渐甫,你的北洋是干什么的!”

“朝廷花了几千万上亿两白银,给你的淮军,是让你保家卫国,平定叛乱,抵御外敌的!”

小皇帝愤怒的看着趴在地上的北洋大臣,双目通红的像要吃人一样,

“你呢?淮军是如何报答朝廷的?”

“海上对战东瀛海军,败了,陆上于半岛抵御倭寇,竟然连旅顺口、辽东都丢了。”

“北洋海军不得不退守威海卫。”

“打不过东瀛也就罢了,平叛总行吧?”

“结果呢?威海卫被逆贼轻易夺取,北洋舰队悉数投降,朝廷花费巨资创建的舰队,就这么成了叛军的。”

“此次平叛,也是你淮军屡屡出问题,先是让出阵地导致决战一败,再是决战时出工不出力,遇敌即溃。”

“我问你,为什么沙俄帝国训练的十万新军折损了八万,八旗折损过半,醇亲王、沙俄将军亚历山大等悉数被围。”

“而你的淮军折损不过二三成,就全部跑回来了?”

“你北洋是不是已经投敌了?!”

小皇帝已经快炸了,亲爹被俘虏,主力已经被击溃,算得上全歼。

大汉军继续进攻,清国已经可以说毫无反抗之力,大厦将倾。

他要变成亡国之君了。

“皇帝!”

太后本来还挺欣赏这样的皇帝的,还希望皇帝再骂一会儿,但最后一句话让她不得不站出来了。

骂可以,但有些话还是不能说的。

都这个时候了,万一成真了呢?

皇帝一僵,呆愣了一下,冷哼一声,坐回了椅子。

太后其实觉得刚刚小皇帝骂人的样子还有点像人君,虽然看起来暴虐一些,但总比唯唯诺诺来的好。

但她这么一说话,皇帝就怕成这样,又让她失望了。

“臣有罪,抵御倭寇不利,乃臣之罪。”

北洋大臣趴在地上接话,面无表情,

“但此番平叛,淮军并非主力,也并无战力。”

“海上,海军被东瀛重创,又丢失了旅顺和船政、江南厂,威海卫无力修理。”

“虽船多,但实际上并无战力,加上叛军突然袭击,威海卫才落入敌手。”

“陆地上,抵御倭寇一战,淮军受损颇大,战争之后,武器、兵力缺乏。”

“此番平叛,淮军尽是新兵,又兵械粮饷不足,开战之前,沙俄人还调走了淮军炮兵。”

“以至于淮军进攻,无炮兵配合,损失惨重,士气大败无力再战。”

“这次开战之前,醇王爷也调淮军防守津门,拱卫京师,警惕叛军偷袭登陆。”

“所以淮军才先回来了。”

“淮军有罪,但非战之罪。”

北洋大臣的反应很硬了。

算是跟小皇帝还有满贵们对着干。

放在以前,高低会被参个藐视皇权,怎么也会被狠狠的申饬一顿,然后吐出一些权利好处。

以前他肯定不会这么干,但这次不同。

因为袁和聂把淮军大部带回来了。

虽然是一群败兵,武器弹药丢了不少,士气也不行,但好歹那么多人在那儿呢,都是打过仗的兵。

比京师临时拼凑的这点八旗+民夫强多了。

要是真的翻脸,淮军随时能打进来。

正因为如此,太后才制止小皇帝。

“李大人言重了,这次罪不在淮军,起来吧,来人,给李大人看坐。”

太后发话了,因为太后知道,目前能用的只有北洋大臣和北洋的军队了。

而且长安已经被大汉军占据,北方大汉军又在进攻山海关,清国已经是想跑都没地方跑了。

还能跑到哪里去?蒙古草原?

要是刚进关的时候还行,那时候跑出去还能放牧。

现在,放牧?八旗大爷怎么会放牧种田呢?

想要逆转大局,只能靠北洋大臣,他手里捏着最后一支军队,而且和外国的关系不错。

外交一直是北洋大臣在代理。

当然最重要的是,太后知道,北洋大臣已经这个年纪了,想着身后事,不会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