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实际上,在失去了武卫军和定武军后,清国已经进入了最终倒计时。

北洋大臣最后也没有反,因为他老了,准备保一波身后名,但他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曾经不管是对捻军,还是太平军,本质上都是农民起义,是农业文明内部的正常更替对抗。

那时候的淮军、湘军,能够得到外来的工业品,自然能获得胜利。

而这一次,大汉军本质上已经进入工业时代,对依旧处在农业时代,依靠买武器维持近代化的清军,实现了碾压。

更重要的是,清国曾经依靠出卖利益获取的国际支持,被汤潇逸用利益交换搞过来了。

所以,北洋大臣能做的也不过是清国的老三样。

第一,许诺利益,收买地主士大夫贵族等人的人心。

第二,出卖国家,获得列强支持。

第三,攻心为上,给大汉军开价、传谣言,从内部分化瓦解。

前面两个用处都不大,清国地主士大夫贵族等统治阶层在沙发帝国的全力帮助下,被大汉军轻松击败。

第三个,对于大汉军还真的造成了些许影响。

清国收买了些许大汉军军官,这世界上人这么多,大汉军超过百万,总是什么人都有的。

不过,清国做了无用功。

因为大汉军不是清军,士兵不是军官的私有财产,而且实行双长制(参谋长)。

少数被收买的大汉军军官被另一个指挥官,或者手下的士兵抓了起来。

这就是作训处的作用!

所以总体上,清国的反击作用不大,无法有效延缓大汉军的进攻。

不过因为雪下的越来越大,大汉军南方人居多,一时半会儿出现了不少非战斗减员。

而辽东军和鲁地兵都被抽调到了龙江一带,做出战斗准备的架势威胁沙俄。

所以进攻的步伐变得缓慢。

…………

京师,老妖婆正拿着一串药师珠,闭着眼睛对着佛像。

仿佛在求神拜佛一样。

“太后,荷兰人那边的消息,船被逆贼拦下来了,他们把人都抓走了。”

李莲英进来后,小心翼翼的跪在老妖婆身后。

老妖婆数珠子的手一顿,眼睛缓缓睁开:

“知道把他们抓去哪儿了吗?”

李莲英几乎趴在了地上,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回太后话,逆贼将人抓去了威海卫,听说在城中划了一片地方充做牢房。”

老妖婆叹了口气,看着佛像,手中的珠子一松,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李莲英跟着这响声浑身一抖,贴着地面的脸上满是惊恐。

“罢了,罢了……天意如此。”

老妖婆站起身,听到这话的李莲英全身僵直,动都不敢动。

太后瞥了他一眼,又走向大门,看向门外。

日头偏西,照着深宫内的点点白雪:

“汤家父子打到哪儿了?”

李莲英连忙调转跪拜的方向,头对着老妖婆的脚:

“汤逆已经到了保定,定武军、武卫军正在固守,东面逆贼已经抵达了津门。”

“淮军主力已经集结津门,逆贼不敢强攻。”

西面大汉军追着清军残余——不到两万的主力跑,后因大雪,害怕脱节,降低了追击速度。

东面大汉军已经抵达了津门外围,淮军全面收缩。

之所以停下来,完全是因为王福生不想硬磕炮台工事,正在等天气好转。

津门的战略战术意义重大,但仗打到这个地步,重要程度直线降低。

王福生不需要强攻,只需要吸引、围困住淮军主力,剩下的再绕过津门,直达京师,一切就都解决了。

津门毕竟是淮军的大本营,就算淮军士气低下,也没有人能确定他们会不抵抗。

津门内有炮台,装备大口径重炮的炮台,随便来两炮,整班整排的建制就报销了。

而且津门内也有津门机器局等各种企业工厂、码头铁路,贸然强攻,难免不会造成损伤。

综合考虑,还是围困更有性价比。

反正打掉京师,他们就没有继续抵抗的理由了,一切迎刃而解。

老妖婆不懂军事,但大汉军能绕过津门这么浅显的道理还是懂得。

毕竟大汉军是从陆地上攻来的,任意往那边都能绕开津门。

老妖婆扶着门:

“李莲英,拟旨。”

李莲英赶紧撑起身子,掏出纸笔开始记。

“前明崇祯皇帝都敢以死殉国,皇帝和哀家也会留在这宫中,与京师、与大清共存亡!”

“然哀家能死,大统不能亡,当静心蛰伏,以待天时,重振大清。”

“若城破,哀家和皇帝归天,朝廷当迁至库伦,精心练兵,寻机南征。”

“国不可一日无主,载沣为宣宗嫡孙,皇帝亲弟,醇亲王有失,载沣当继承和硕醇亲王爵,若皇帝和哀家有失,当为摄政王总理朝政。”

“再由宗令、各旗主王爷、军机大臣、各一二品大臣选出德才兼备的宗室子继承大统,延续皇家血脉和大清江山。”

真的圣旨会复杂很多,而且其中许多称呼也会变,例如这话是老妖婆说的。

但下旨意是是圣旨,主角会有变化。

载沣其实不适合当摄政王,毕竟只有13岁,就算懂得多些,也只是一个小孩儿。

但他是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爷爷也是皇帝,身份摆在那儿,从血统来说最尊贵。

毕竟大清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清了,没有什么东西能说的了,只能讲血统。

用载沣的血脉作为噱头,至少能让众人说不出话来,也能在蒙古王爷们那儿多争取一分面子。

甚至就算要出卖给沙俄帝国,也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老妖婆很怕死,但她也知道,局势到了这一步,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毕竟她只是一个会站在权利分配者角度玩弄权利的人,而不是一个真的战略家或者政治家。

甚至连政客都算不上。

怎么力挽狂澜?

所以她决定,留在京师,与京师共存亡!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跑也跑不了,蒙古草原这一步棋,只是她一厢情愿。

刮着白毛风的蒙古草原,她一个老太太,进去了还能活几天?

她不会被冷死饿死,但天寒地冻的,她一个老人,一场小病就能要了她的命。

不如留下来,还能搏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