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整个韶南关都是如此,想要顺利拿下并大量俘虏人员,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对负隅顽抗者,必须要坚决消灭,只有放下武器的敌人,才有资格被当成俘虏。”
刘志勇开口就是强调俘虏政策,他担心指战员们为了多抓俘虏而畏手畏脚。
“谈谈你的作战思路,你准备怎么打?空中侦察报告,南汉守军的大部已弃关南逃,我们不能被拖在这里,必须马上开避前进通道,否则阻击的部队压力会很大,搞不好到嘴的鸭子就飞了。”
“是,师长,一团保证为大部队建立安全的前进通道。”
初步的试探性进攻后,一团长已有方案,只不过这个方案在他看来胜之不武,不能体现出镇永军的战术素养。
方案没有任何的取巧,以坦克开路、摧毁通道内所有的障碍,通道百米内的所有建筑物也都要摧毁,确保敌人的火器不能对镇永军构成威胁。
在这个前提下,再以坦克和步兵逐一清除可能存在的抵抗目标。
“别说得那么含蓄,一句话,就是推平韶南关吧,这个方案我同意了,有什么困难吗?”
刘志勇马上点头,这个方案跟他的意见是一致的。
“师长,这样的话,那耗费的弹药量可就多了,会不会让别的部队笑话?”
“笑话?一团长,打仗可不是笑话,能否达成战斗目标才是关键。再说,与南汉的第一战,就是要彻底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打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顺,没有哪个人会白白地送死的。这天下的死士,自古以来你听说过几个?马上执行吧。”
战斗的进程跟刘志勇说的差不多,最初南汉兵还能依靠工事抵抗得很激烈。
几十辆坦克以碾压的姿态冲向工事,镇永军步兵的班用迫击炮远距离炮击,一路打下去,所过之地便只留一片废墟,躲在工事里的南汉士兵很少能生还。
如此一来,之前稍有信心的南汉军心,很快就瓦解。
战斗中,不怕士兵不能悍不畏死,怕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悍不畏死是徒劳,只须让敌人明白了这一点,崩溃随时就可能发生。
有了这个小小挫折的警示,接下来的战斗顺利了很多。一是南汉军的信心几乎被摧毁殆尽,一方面是镇永军再次强化了作战意识,要尽可能地发挥火力优势,不要在乎弹药的损耗。
总之用李子强的话来说,什么武德不武德的,也不要提什么堂堂正正摆开架式来打,镇永军就是要杀敌于百步之外。
当刘志勇志得意满地站在韶南关的城头,看着关城内外都忙于收拾硝烟还没散去的战场时,一团长拿着一件火器模样的东西前来报告。
“一团长,出什么问题了吗?”
见这位得力的下属并没有打了胜仗的喜悦,表情还有些古怪,刘志勇不等他报告情况,就开口问道,心里想着莫不是又出了什么乱子。
“报告师长,这是从守军都指挥使大营里搜到的火枪。”
一团队没有废话,递给刘志勇一把做工还算考究的火枪,又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
从外型上看,这是一把燧发火枪。
但与陆记最早出产的火枪不同,这是一把后装式线膛枪,陆记从没有出产过这种型号。
刘志勇清楚记得,陆记的火枪是直接从前装燧发枪换装成后装底火击发的步枪,很显然,缴获的这支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产品。
“呵呵,南汉军的仿制能力还真不错,居然想到这样的法子。”
把玩着手中的这把四不像的火枪,刘志勇开始还并不在意,可看着看着就脸色大变,忙问道。
“这种火枪缴获的多吗?娘的,可能真出大事了。一团长,马上将那儿戒备起来,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
“师长,这,只缴获了这一支。”
一团长指了指火枪,看刘志勇一脸的严肃,心里也在打鼓。
“不该问的别多问,马上执行命令,我们去大营。还有多少人知道这支枪的存在,马上将这些人控制起来,不许向外扩散这一消息,违者军法从事。”
还没等一团长反应过来,刘志勇已急匆匆地独自向大营走去。
在南下之前的一次高级军官的会议上,李子曾强调过,此次南下时要特意留心,南汉军中的火器,有没有比燧发火枪更先进的装备,而这把火枪就是。
做为陆记的老人,刘志勇当然清楚后装线膛火枪的制作不易。从这把枪的制作工艺来看,不是凭手工就能打造的,至少要用到专用的刻膛线设备,这是其一。
另外,这把枪的加工精度也非常高,同样也必须用到机床设备。
有了这样的设备,就有可能大规模生产,同时也证明,生产这把火枪的工厂已具备相当的工业基础。
可是,令他不解的是,若南汉已具备这样的工业基础,为什么没有大量列装这一型火器。
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更令刘志勇不安,火枪的手柄上刻有一组字符,也就是陆记最早使用的数字,据说是外海人发明的。
这样的数字,除楚南外,外人极少有人用到,也不会用,这才是刘志勇变脸的真正原因。
“这把火枪,会不会出自外海人之手呢?”
去大营的路上,刘志勇一直在琢磨着这件大事。
在三兄弟的口中,外海人所居住的大岛已淹没于一次天灾中,那么这支火枪很可能是寻找外海人的唯一线索。
等满腹狐疑又十分急迫的刘志勇,赶到已被炸成废墟的南汉军大营时,镇永军的士兵刚刚布置完警戒,这里已暂时被列为禁区。
“一团长,调一个连的士兵过来清理一下,不能放过任何一件物品。”
刘志勇看着一片的狼籍,皱了皱眉又下达命令,此时他已顾不上其它的事情,心里在考虑该如何向上汇报这一发现,也期待能找出更多的线索。
没有令他失望,经过一百多名士兵的仔细清查,从废墟中找到一只已损坏的记时钟。
整个大陆内,只有陆记能生产此种精准的记时钟,但在刘志勇的记忆里,找到的这一只记时钟,并不产自陆记。
有了第二件佐证物,刘志勇再也无法淡定,马上将在韶南关的发现直接电告给李子强,然后忐忑地等着进一步命令。
然而,令刘志勇不解的是,等了近两个小时后,司令部的回电中只强调要严守此事不能扩散,所搜寻到的两件可疑物品会有军情处的专人负责处理外,李子强并没有就此事多做指示。
唯一让刘志勇觉得事情有了改变的是,在随后的军事会议上,前线总指挥李小强决定加快南下的步伐,要以最快的时间打到兴汉府。
有了李小强的最新命令,战事的进展比预期的还要快,只是苦了后勤和跟在后面的接收大军。唐子恒最是受累,后勤和接收都由他在统筹。
比原计划早了十天,201师的先头部队就打到了英州城下,再往南就是丘陵、平原,林河也由此成了清江,水路运输不再是难事。
英州城北十公里处的镇永军大营,李子强亲临前线指挥部,英州将是镇永军真正靠武力拿下的第一座城市,不由得他不重视。
当然,除了三兄弟外,外人也不可能知道李子强的真正目的。
英州是南汉第三大城池,城市有居民五万多人,加上退守到城内的南汉军,现在的英州城内,有十余万人数之多。
“各位,以何种方式拿下英州,将会为我们以后如何攻取城池做出示范,这个示范也是给那些守城的军队和官员看的。在攻城之前,受军委会和政务院的委托,将大家召来,为的是统一思想。”
镇永军出兵南下后,原本对峙的刘松和刘协两大势力,在面对外敌时竟然达成了和解,双方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英州归刘协,兴汉府则划归刘松。
既然和解了,按理该合兵一处共同对敌才是正理,南汉的掌权人如此操作,弄得李子强让情报部门反复确认后,才相信这个事实。这样也好,更便于镇永军各个击破。
“司令,我先说说。”
唐子恒要抢先定下调子,在李子强的示意下第一个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