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的大秦朝堂上,气氛凝重。
杨汪和并州牧王扬战战兢兢地站在大殿中央。他们身着官服,原本应是威严庄重,此刻却因内心的惶恐而显得有些狼狈……
杨汪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委屈:“陛下,微臣认为自己有冤屈。那名女子以自己的贞洁之名举报,其中必有隐情。微臣也是依律办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扬也连忙附和道:“陛下,微臣未曾接见那名老妇,实是事务繁忙,一时疏忽,并非有意怠慢百姓。”
朝堂上的群臣听闻,顿时议论纷纷。
有人小声嘀咕:“他们这分明是在狡辩。”也有人点头道:“不能仅凭一方之言就定案,确实需要仔细调查……”
嬴安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听着他们的辩解。待他们说完,他缓缓开口:
“朕认可你们所说,确实不能单凭一方之言定案。但在案情未查明之前,杨汪你囚禁百姓长达三年,这不是昏庸是什么?王扬你身为并州牧,对百姓的诉求置之不理,这不是怠政又是什么?”
杨汪和王扬听了,连忙跪地磕头:“陛下明鉴,臣等知错,臣等有罪。”
他们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嬴安目光如炬,扫过他们二人:“杨汪,你身为弘农杨氏族人,王扬,你身为太原王氏族人,本应以身作则,为百官楷模。如今却有才无德,做出这等有辱门风之事!”
杨汪和王扬脸色瞬间煞白如纸。“有才无德”这四个字,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击中了他们的要害。他们深知,秦皇此言一出,自己以后的仕途算是彻底断送了……
朝堂上一片寂静,群臣都低着头,不敢出声。他们心中既对杨汪和王扬的行为感到不齿,又为他们的下场感到唏嘘。
嬴安扫视了一眼群臣,沉声说道:“此案事关重大,朕会派人彻查。在结果出来之前,杨汪和王扬革职查办,听候发落。”
“遵旨!”杨汪和王扬有气无力地应道,心中满是绝望。
嬴安又对群臣说:“此事给诸位提个醒,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群臣齐声应道。
退朝之后,嬴安独自坐在御书房内,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在思考着究竟该派何人前去雁门郡,彻查这起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案件原委……
三年时间,足以让许多线索湮灭,要想查个水落石出,谈何容易?
但嬴安自幼深受儒学熏陶,心中秉持着正义与仁道,他不能对这样的事情放任不管。
于是,在第二天早朝时,嬴安再次提及此事。他目光扫过朝堂上的群臣,开口问道:
“诸位爱卿,此案已过去三年,查案难度颇大。但朕不能对此事置之不理。不知哪位爱卿自告奋勇,前往雁门,查探此案件的原委?”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群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默不作声。他们心中都清楚,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而且过去三年了,要查出真相实在是太难了……
嬴安见此情景,心中有些失望。他再次开口:“难道诸位爱卿都不愿意为朕分忧,为百姓伸张正义吗?”
就在这时,一位折氏一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身着朝服,神色恭敬地说道:
“陛下,微臣有一建议。京兆尹何敞为人刚正不阿,处事果断,若派他前往雁门,定能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
群臣们暗自感叹,折氏一系的官员可真记仇。以前,何敞为了整顿咸阳秩序,对折氏的一些不法行为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整治,现在折氏终于找到机会反击了……
何敞站在群臣之中,听到这个提议,心中也是一沉。他知道这是折氏在借机报复自己,但他身为京兆尹,肩负着维护大秦律法的重任,此刻也不能退缩。
他上前一步,向嬴安行礼道:“陛下,微臣愿前往雁门,彻查此案。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辜负陛下的重托。”
嬴安见何敞主动请缨,心中甚是欣慰。他点了点头,说道:
“好,何爱卿,朕就派你前往雁门。你此去一定要仔细查探,务必查明真想,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微臣遵旨。”何敞领旨退下。
数日后,晴空万里,官道上尘土飞扬。
京兆尹何敞身着一身简朴的官袍,腰佩长剑,骑着一匹骏马,带着几名精干的随从,匆匆赶往雁门。
何敞面色凝重,心中思绪万千。他清楚此次查案困难重重。时间过去三年,线索难寻,而且还可能会受到各方势力的干扰。
但何敞生性刚直,不畏强权。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查明真相,还受冤者一个清白!
一路风尘仆仆,何敞等人终于抵达了雁门郡。
雁门郡城高墙厚,城门口守卫森严。何敞出示了自己的官凭,顺利进入城中。
进城后,何敞并没有立即去衙门,而是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下。他知道,要想查案,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情况。
于是,何敞换上便服,带着一名随从,开始在城中四处走访。
他们先去了集市,这里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何敞装作一个普通的商人,与商贩们闲聊,试图从他们口中打探一些关于三年前那起案件的消息。
“老汉,我听说三年前这里发生了一起案子,有个男子被指控强迫未婚妻,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何敞向一位卖菜的老汉问道。
老汉看了看何敞,压低声音说道:“唉,这事儿我知道。那男子挺可怜的,听说都快订婚了,却被那女子诬告。那女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好好的婚事不要,非要告人家。”
“那后来呢?”何敞追问道。
“后来?后来那男子就被关起来了,到现在都没放出来。听说那女子后来也没嫁人,一直一个人过。”老汉摇了摇头,叹息道。
何敞又问了几个商贩,得到的消息都差不多。看来,这起案件在当地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随后,何敞又去了案发地点附近走访。这里是一个普通的村落,房屋错落有致,村民们过着平静的生活。
何敞找到了那名男子的家,只见大门紧闭,门上挂着一把大锁。
何敞向邻居打听,邻居告诉他,这家人自从儿子被关起来后,就很少有人回来了。
“那他们家还有什么人吗?”何敞问道。
“就剩下一个老母亲了,听说去扶风敲登闻鼓去了,到现在都没回来……”邻居说道。
何敞点了点头,他在村落里继续走访,试图找到更多与案件有关的线索。
何敞来到村中的一处水井旁,这里是村民们日常聚集的地方。他看到几个妇女正在井边洗衣服,便走上前去,微笑着打招呼:
“几位大姐,我是从外地来的,想打听点事儿。三年前这里有个男子被指控强迫未婚之妻,你们知道这事儿吗?”
妇女们停下手中的活,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妇女说道:
“知道,怎么不知道。那事儿闹得挺大的。那男子平时看着挺老实的,真没想到会做出那种事。”
“是啊,听说那女子当时哭得可伤心了,说那男子欺负她。”另一个妇女附和道。
“那你们觉得那男子真的会做出那种事吗?”何敞试探着问道。
妇女们犹豫了一下,年纪稍大的妇女说道:“这可说不准。不过那女子也不像会说谎的人,而且当时她的家人也都很生气。”
何敞听了,心中有些疑惑。他觉得这起案件似乎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随后,何敞又去了村里的一些长者家中拜访。这些长者在村里德高望重,对村里的事情比较了解。
何敞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询问案件的情况,老者叹了口气,说道:
“这事儿啊?我也说不清楚。那男子和女子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一直挺好的。怎么突然就出了这种事儿,我也想不明白。”
“那您觉得有没有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搞鬼?”何敞问道。
老者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那男子家里虽然穷,但为人正直,可能得罪了什么人吧……”
何敞听了,心中一动。他觉得老者的话很有道理,这起案件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更深的阴谋。
离开村落,何敞回到客栈,将这几天走访得到的线索整理了一下。他发现,虽然大家对案件的看法不一,但都觉得这起案件有些蹊跷。
何敞决定下一步去衙门查看案件的卷宗,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第二天,何敞身着官袍,带着随从来到雁门郡衙门。衙门里的官员们看到何敞,都纷纷上前迎接。
何敞向他们说明了来意,要求查看三年前那起案件的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