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综影视另类剧情 > 第295章 宝玉成了贾元春儿子2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5章 宝玉成了贾元春儿子22

她赶忙起身,快步迎上前去,温柔地招呼道:“皇儿,快过来坐下。”说着,她轻轻拉着宝玉的手,将他引到榻边坐下。

贾元春看着宝玉眼下浓重的青黑色黑眼圈,心疼地开口道:“我的儿,这几日可真是苦了你了。朝中事务繁杂,你也不能这般不顾惜自己的身子呀。”

宝玉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母后,儿臣没事。如今父皇刚逝,朝中局势未稳,儿臣身为皇帝,自然要将一切安排妥当,才能安心。”

贾元春轻轻叹了口气,坐在宝玉身旁,说道:“我知道你心中有担当,可这身子才是最重要的,若把身子累垮了,还如何治理这江山社稷?

你父皇将这天下交到你手上,不仅是希望你能守好祖宗基业,也盼着你能好好照顾自己。”

宝玉微微点头,感激地看着贾元春,说道:“母后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只是这初登大宝,诸多事务都需儿臣亲力亲为,方能放心。”

贾元春抬手轻轻抚摸着宝玉的头发,如同小时候一般,说道:“我儿辛苦了。但往后啊,也得学会适当放权,让底下的臣子们多分担些。你看你,才几日,便憔悴成这般模样。”

宝玉应道:“母后所言极是,儿臣日后会注意的。只是目前,儿臣实在不敢有丝毫懈怠。”

贾元春看着宝玉坚定的眼神,心中既欣慰又心疼。

她知道,宝玉已经长大,肩负起了沉重的责任。她轻声说道:“罢了,你心中有数便好。这几日,你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黛玉那边,有宝钗陪着,想来也是妥帖的,你无需太过忧心。”

宝玉说道:“多谢母后关怀,儿臣确实有些想念黛玉和皇儿了。等过几日,黛玉出了月子,便接她和皇儿进宫。”

贾元春微笑着点头:“如此甚好,一家人团聚,才是真正的圆满。你也该多陪陪他们才是。”

宝玉恭敬地聆听着贾元春的教诲,待贾元春话语稍歇,宝玉赶忙开口:“母后的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定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也会保重自己的身子。”

贾元春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欣慰:“你能如此,我便放心了。”

宝玉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决定说出此次前来的重要目的:“母后,儿臣此次前来,还有一事相商。”

贾元春见宝玉神色凝重,不禁关切问道:“何事?但说无妨。”

宝玉微微皱眉,叹息一声道:“母后,荣国府是儿臣外家,儿臣岂会不想着提拔。只是如今这荣国府内……实在是有些状况堪忧啊。”

贾元春眉头轻轻皱起,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哦?你且细细说来。”

宝玉一脸忧虑地解释道:“母后,儿臣登基不过短短几日,便听闻荣国府有不少子弟仗着儿臣的名头,在外作威作福。

这些事,已然传到了儿臣的耳朵里。荣国府如今这般行径,若是继续下去,恐会生出大祸。儿臣担心,长此以往……”

贾元春听了,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若有所思地说道:“我倒是不曾听闻这些事。

你说得在理,荣国府身为皇亲国戚,更应以身作则,不可肆意妄为。”

宝玉赶忙说道:“儿臣也是为了荣国府好,毕竟是儿臣外家,若能后继有人,儿臣也倍感欣慰。

所以儿臣想,母后能否多给荣国府赐些先生,好生培养下一代,以后也好为儿臣分忧。”

贾元春点头应道:“你不必为难,此事我定会处理妥当。为了你,也为荣国府的未来,我定不会坐视不管。”

宝玉闻言,赶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多谢母后深明大义,如此,儿臣便放心了。”

几日后,贾元春精心挑选了几位宫里德高望重的嬷嬷,又从太学中选出数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一并派往荣国府。

这日,荣国府内得知太后派人前来,阖府上下赶忙齐聚大厅迎接。

贾母率领众人,恭敬地等候着。

只见为首的太监身着深色宫装,神色庄重,手中捧着太后的旨意,高声宣读:“太后有旨,荣国府蒙圣上恩宠,位列皇亲。

今闻府中子弟言行多有不谨,特赐太学先生前来,旨在悉心教导府中子弟,望尔等勤奋向学,谨言慎行,莫负皇恩……”

宣读完毕,贾母赶忙率众谢恩。

那太监收起旨意,目光扫视众人,严肃说道:“太后对荣国府寄予厚望,如今派先生来,便是要让府中上下焕然一新。

往后,各位少爷小姐的言行举止、学业功课,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贾母站在最前方,在听到太后旨意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欣喜。

她年逾古稀,人老成精,这些年看着贾府的种种,心中早有忧虑。

贾府表面上依旧风光无限,可内里的一些弊病,如子弟们的骄纵、学业的荒废,她又怎会不知。

她虽有心改变,无奈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许多想法也只能有心无力。

此刻,听闻贾元春赐下众多先生,她深知这是贾府难得的转机。

若能借此机会,让贾府的子弟们走上正轨,学好诗书礼仪,贾府定能成为新的世家大族,不至于轻易败落。

想到这里,贾母满是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宽慰的笑容。

再看贾府其他人,尽管心中想法各异,但在这时,面上都不得不摆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样子。

贾琏平日里喜好交际玩乐,对读书本就没什么兴趣,此时听闻自己也被要求去学堂,心中虽有几分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太后旨意,只能乖乖地被按去学堂,听先生们的教诲。

教书先生们按照严格的教学计划,为贾府的子弟们授课。

从清晨的诵读,到午后的课业讲解,再到晚间的温习,每一天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的氛围下,贾府愈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贾政看到家中子弟们一改往日的懒散,开始勤奋向学,心中满是欣慰。

贾母更是每日看着子孙们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

王夫人虽不太明白贾元春此举背后的深意,但那毕竟是自己的亲闺女,自然是全力支持。

当宫中的嬷嬷细细向她传达贾元春的交代时,她更是连连点头,无有不应。

她知道女儿不会害自己,肯定会为自己这个母亲着想的。

想到这里,她对贾元春的安排更加上心,甚至将自己疼爱的如同眼珠子一般的唯一的孙子贾兰,也毫不犹豫地送去了学堂。

贾兰年纪虽小,但自幼聪慧懂事。

进入学堂后,每日都刻苦攻读。他的认真努力,不仅得到了教书先生们的夸赞,也成为了贾府其他子弟学习的榜样。

在这一系列的改变下,荣国府仿佛迎来了一场新生。

曾经那些关于贾府的闲言碎语,也渐渐消散。

整个贾府正朝着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