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两人之间的盟友关系,谷少海提议把自己的一个侄女嫁给张伟的长子张智达,
据谷少海所说,这个侄女年方十六长相和学识都非常出众,绝对是张智达的良配。
这其中的具体操作两家已经在接触之中了。
谷少海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和张伟交好,原因张伟大概也能猜到。
除了看好张伟本人的政治前途外,无非是想凭借自己和太子搭上关系,然后坐上首相的宝座。
当然,张伟对此也是持欢迎态度的,主要原因是谷少海的利益和张伟的利益并不冲突。
谷少海年纪比张伟大二十来岁,他的上位挡不了张伟的路,却可以为张伟挡掉一部分风雨。
张伟与谷少海之间的盟友可靠程度,在双方完成结亲之后,可以达到七八分。
除了这两位,张伟还有两位准盟友。
一位是张伟多年的老友,吏部的右侍郎洪涛。
洪涛和张伟的老恩师刘胜武,刘副相有一定的渊源。
在刘胜武的介绍下,从张伟当年出任淮安知府时,两人就开始有一定的交往。
洪涛在张伟前期的官场生涯中帮了许多忙,张伟当然也给予了一定钱财的回馈。
洪涛的家人和朋友去苏北活动时,张伟也给了一定的方便。
两人现在的关系是属于彼此需要,彼此帮扶,但又不是很明确的盟友。
张伟另外一名准盟友就是张伟在苏北的老上司,现在的兵部侍郎左定宇。
张伟和左定宇的关系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左定宇刚从福建调到苏北任布政使时,左定宇是比较欣赏张伟,对张伟的提拔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后来张伟担正式担任苏北的左参政开始,两人既合作又斗争。
自从左定宇调到北京担任兵部左侍郎以后,两人的关系又迅速变好。
等张伟也来到北京,担任礼部左侍郎,太子詹事府詹事之后,左定宇多次主动上门拜访,向张伟表达了同进同退的意向。
张伟对这种要求当然并没有直接回绝,在多次朝会之上,左定宇都积极支持张伟的意见,但是两人之间也没有明确约定成为盟友关系。
由于左定宇最大的政治后台代如海已经致仕回家,所以他现在和张伟的关系已经反过来了,张伟变得相对更主动一点。
以张伟现在的情况,即使有了上面的支持,自己独立的政治势力,再加上可靠的政治盟友,如果想上台执政,必要的政治声望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单以苏北省来论,张伟政治声望还是很高的。
他早年间抗击倭寇,在淮安修过通水渠,平定过扬州盐乱,又组织过整修全省的水利,最后还给苏北主持修建了盐城新港。
以上种种加起来,使得张伟在苏北行省声望极其之高。
但上升到整个大夏朝廷来说,张伟基本上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政坛新秀,根本没有什么政治声望。
当然,政治威望这种东西要么做出大功绩,要么靠时间慢慢来积累。
这种东西张伟不着急,也急不来,他现在要做的是稳打稳扎,一步步来,先想办法让自己进入内阁再说。
正在张伟琢磨着从内阁中扒下一位让自己取而代之的时候。
此时当了十多年吏部右侍郎的洪涛,也越发看自己的上司吏部左侍郎马民不顺眼了。
马民在吏部内部的资历其实比洪涛要浅,他是靠着首相王楠的推荐直接上来的。
当年王楠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当了几年内阁阁员。
后来大顺帝觉得这样有坏朝廷的规矩,于是王楠只能担任吏部尚书。
但是王楠在离开内阁之时,又推荐了自己的老乡,时任辽东布政使的马民上调到吏部任左侍郎。
不久之后,马明就以吏部左侍郎的身份入阁。
就这样,洪涛做为前首相王伟杰的爱将,被王楠和马明联手压制在吏部右侍郎的位置上,已经多达十二三年。
洪涛眼瞅着自己已经年近花甲,自己前面的马民却丝毫没有挪窝的迹象。
再这样耗下去,自己此生都没有入阁的可能了。
终于有一天,洪涛找到了同为前首相王伟杰门生的礼部尚书谷少海。
两人一番商量之后决定联手扳倒王楠和马民。
如果能扳倒的王楠和马明两个人,到时候洪涛可以接应马民的位置,进入内阁。
谷少海也可以凭借王楠倒台之后形成的相位空缺,至少再往上走一步。
但要是只扳倒了马明,那洪涛还是可以获得相当大的进步,谷少海就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了。
但是单凭目前两人的力量,恐怕还做不到扳倒首相王楠。
于是谷少海说,现在我们要扳倒王首相,恐怕只有借助张伟,张卓然的力量。
大顺二十八年六月份底的时候,张伟正在自家院子里听已经在太子府报到任职的何再道的汇报。
";大人,按您的吩咐,李宁国已经被安排进了吏部观政,邹永平去了鸿胪寺。
这两人家里都有一定的关系,不用我们做特别的安排。
熊勇去了通政司,赵磊进了刑部。
朱光宁和肖振宇因为都是第一甲前三名,按照惯例都直接在翰林院有了翰林编修的职务。
太子殿下的指令,本届殿试的前三名在翰林院任职满两年之后,自动转入进太子詹事府担任从五品的左右中允。
您安排的第二批的新科进士也大多进入了六部三司和顺天府衙门等关键部门任职。
具体的安排是…”
两人正聊着呢,周师爷进门打断了张伟和何再道的聊天。
周师爷对张伟说:";老爷,谷绍海谷阁老和吏部洪侍郎一起来府上拜访。”
张伟顾不得和何再道一一详细的说,让他把清单放在书桌上后。
他吩咐周师爷道:";我马上亲自出门去迎接两位大人,让家里把消暑的雅间客厅先准备好,准备好府上的冰镇饮料。";
谷少海和洪涛这两位重量级的人物一起来张府拜访,肯定是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