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其他的人,种种情形,她都能理解。
可是此刻章氏却忽然从门外进入,出声阻拦:“阿松不可!”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来,只求能让阮青松改变主意。
“虽然科考改制,可是松儿,当初你被诬陷,多少人落井下石!此番回去,哪怕你能高中,那些人呢?那些人就能对你刮目相看吗?”
“你是母亲的骨肉,母亲哪能眼睁睁看着你再次入那虎穴?”
“母亲!如今我们沦落至此,是儿不孝,如今的我,哪有资格享受你们辛苦得来的成果!”
“我是阮氏长子,是眠眠和清儿的兄长,是您与父亲的儿子,我怎能……”
他双拳紧攥,双眼尽是不甘。
章氏又何尝不知晓自己儿子的苦楚,可是他们是流犯,京都那地,岂是说进就进的?
到时他若真高中,京中无人助他,他还要独自面对那些虎狼之人,怎叫她放心?
可是看到儿子日日痛苦,甚至因为手刃铃儿的父母,痛苦至极,这种感受,她也难受不已,苦到心间。
一旁的阮眠握住章氏的手。
“母亲,既然兄长已经下定决心,那我们就支持他吧。”
“就如兄长所言,科考改制,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兄长才能后半辈子安心的过,不是么?”
嫂嫂这几日能如此坚定地投入生活,肯定是也知道了阮青松想重考回京的事,必然是支持的。
她当然也支持,京中有她不少人,除了阿淮以外,还有货运一大帮子人,肯定不会让他出事。
万一真能沉冤昭雪呢?
他们阮氏二老,乃至整个阮氏,单从心理上来说,也是极为开心的。
其实就算没这个机会,阮眠也计划着有朝一日进京见阿淮时,为兄长平冤。章氏紧锁眉头,虽然没有马上应允,但至少还是松口了一些。
阮眠让兄长放心:“母亲这有我,兄长只需好生努力便是,我相信你。”
有她的支持,阮青松也似受到莫大鼓舞。
章氏这边,她慢慢开导便是。
趁着今日身子好了不少,阮眠还去找了林大人一趟,但文蔷依旧没下落。
如此一来,她只好再借助鸟兽的力量,可是这几天下来,依旧没有消息。
虽然文蔷的事没着落,不过今日在林大人府上倒是得知了新的事。
林大人将她领到书房,指着一张图纸说道。
“阮娘子,上次麦田病害的事如今已经全部解决了,不过随着咱们的规模扩大,疏通了种植密度,也有了新的问题。”
“你瞧,这是原来的种植区域,这是如今的种植区域,扩散了不少。也正是如此,每日灌溉成了新的问题。原来的那些农户手动灌水已然行不通,不仅人力跟不上,灌溉不匀后续也会导致咱们的粮食收成不佳。”
“于是我便想着,趁着这批麦苗还未收成,先多挖一些水渠灌溉,到时第二批麦苗播种之际,再按照你曾经挖火道的方式,挖取地下水道,引水入渠,确保水源的充足匀称,届时收成肯定也会多不少。”
“尤其是咱们这地,我查询了下记载,好几年的春夏都是干旱之际,咱们得先防患于未然才行。”
阮眠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图纸,上面的确画得很清楚,地下水道,以及地面的水渠。
麦田广,当初选址的时候特意选在了有一定坡度的土地上,为的就是灌溉方便,能利用高度差,让土地均匀受水。
可是有一点,无论是水渠还是地道受水,都需要人工去河道取水灌入,光这一步的人力就得费不少力,而且可变性的因素太多,一旦人力出问题,就直接影响灌溉的时间。
思及此,阮眠顺势在林大人这张图纸上加了一样东西。
“大人,若有一物,能在需要时自动取水灌入水渠,那岂不是一举两得?还省去不少力气?”
这话倒是说到林大人的心坎上了。
“不瞒阮娘子,我也是想过若有这种便好了,但我目前查阅典籍,未能找到最合适的,所以我还想用一些时间,去找找可行的办法。”
而阮眠此刻已经有了想法:“大人给我几日的时间,我定给你交个满意的答卷。”
“阮娘子是有法子?”
对此,阮眠的确有办法。
当初她在洞穴求生时,面对丧尸围城,取水不便,就是利用洞穴中一条条的暗道,加上自制的取水车,从暗河中所取。
她既然答应了林大人,回村后她便着手去画下图纸。
取水车的原理就是水车轮轴之理。
不过需要用到空心的竹子,而武恒之地,冬夏温度差大,尤其是冬天温度特别低,霜冻期很是漫长。
竹子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能力不强,在此地无法生存,更别说能去野外寻找竹林了。因此,她只能借助外力。
她摸上玉镯进入空间。
里面虽然没有竹子,可是却能兑换相应的东西,上次兑换农药的时候,她就发现空间的强大处远超乎想象。
不仅能兑换到所需药品,还能兑换到很多的植物苗。
毕竟是个种植空间。
所以竹苗也不在话下。
有了竹苗,就着空间温暖适宜的环境,不出几日便能长成一片竹林。
竹子本身生长速度就很快,更别提在空间了。
而真正长起来的速度,甚至让阮眠都愣了。
不到三日,空间里就已经发出了一大片竹林。
她欣喜地砍伐几株,将原材料拖在屋舍后院。
又特意请来了手艺活精进的阮瑾修,如今的阮瑾修,经过姑母的推销,在关城那是响当当的手艺人。
制造取水车的时候,姑母特意将阮瑾修从关城送到金铩村。
她一边看着图纸,一边感慨:“此物精妙,只需制造完毕,那麦田灌溉完全不成问题了啊。而且还能同等比例缩小,再制成商品,售卖给一些大商户,定能赚银子。”
“那些大商户就想着剥削农户为其种地,但人力效率不高,产量也不高,若买了咱们这东西,效率不必说,还一劳永逸,收成好了,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