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要修炼到八百的高度,阴功需积累达三千的数量。
公平对待自己、他人以及亲人和冤家,才符合西天取经的本愿。
面对魔兕的刀兵毫不畏惧,即便徒劳地施展水火之术也没有过错。
老君降伏了魔怪然后朝见天庭,笑着把青牛牵回。
话说那大路旁呼唤的是谁?
乃是金皘山的山神土地,捧着紫金钵盂叫道:
“圣僧啊,这钵盂里的饭是孙大圣从好地方化来的。”
“因为你们不听良言,误入妖魔之手,致使大圣历经万端辛苦,今日才将你们救出来。”
“快来吃了饭,再赶路,不要辜负孙大圣的一片恭敬孝顺之心。”
三藏说道:
“徒弟,万分亏得有你!”
“感谢的话说不尽!”
“早知道不走出那圈子,哪会有这杀身之祸。”
行者说道:
“不瞒师父说,只因您不信我的圈子,却让您受了别人的圈子。”
“多少苦楚,可叹!可叹!”
八戒说道:
“怎么又有个圈子。”
行者说道:
“都是你这多嘴多舌的蠢货,害得师父遭遇这么一场大难!”
“让老孙上天入地,请天兵、水火还有佛祖的丹砂,都被他用一个白森森的圈子套走了。”
“如来暗示了罗汉,对老孙说出那妖怪的根源,才去请老君来收服,原来是个青牛作怪。”
三藏听了,感激不尽道:
“贤徒,这次经过此事,下次定然听你吩咐。”
于是这四人分吃那饭,那饭热气腾腾的。
行者说道:
“这饭放了很久了,怎么还热?”
土地跪下说道:
“是小神知道大圣功成,才自己加热来伺候。”
不一会儿吃完饭,收拾了钵盂,辞别了土地山神。
那师父才上马,过了高山。
正是清除忧虑、洗净心灵皈依正道,风餐露宿向西行进。
走了许久,又到了早春时节,听到了一些“紫燕呢喃,黄鹂婉转。
紫燕呢喃香嘴困,黄鹂婉转巧音频。
满地落花如同铺锦,遍山发翠好似堆茵。
岭上青梅结豆,崖前古柏留云。
野外湿润烟光淡,沙岸温暖日色曛。
几处园林鲜花绽放花蕊,阳气回转大地柳树发出新芽。
正走着,忽然遇到一道小河,清澈的清水,寒冷的水波。
唐长老勒住马观看,远远望见河那边有柳阴低垂碧绿,微微露出几间茅屋。
行者远远指着那边说道:
“那里有人家,一定是摆渡的。”
三藏说道:
“我见那边也像这样,却不见船只,没敢开口。”
八戒放下行李,高声叫道:
“摆渡的!撑船过来!”
连叫了几遍,只见那柳阴里面,咿咿哑哑地,撑出一只船儿。
不多时,靠近这边岸边。师徒们仔细看那船儿,真是:
短桨分开波浪,轻桡泛起浪花。
船舱油漆彩饰,船板满满当当。
船头有铁缆盘绕,船后舵楼明亮。
虽然只是一只小船,也不亚于在湖上大海上航行。
纵然没有锦缆牙樯,确实有松桩桂楫。
固然比不上万里神舟,真可以渡过这一条河。
往来只在两岸边,出入不离古渡口。
那船儿很快靠岸,有梢子叫道:
“过河的,到这里来。”
三藏纵马走近看,那梢子什么模样:
头裹锦绒帕,脚穿皂丝鞋。
身穿百衲绵裆袄,腰束千针裙布衫。
手腕皮肤粗糙筋力硬,眼睛花眉毛皱面容衰。
声音娇柔细如莺啼,近看原来是个老妇人。
行者靠近船边说道:
“你是摆渡的?”
那妇人说道:
“是。”
行者说道:
“梢公怎么不在,却让梢婆撑船?”
妇人微笑不回答,用手拖上跳板。
沙和尚把行李挑上去,行者扶着师父上跳板,然后把船顺过来,八戒牵上白马,收起跳板。
那妇人撑开船,摇动桨,很快就过了河。
他们登上西岸,长老让沙僧解开包裹,取出几文钱钞给她。
妇人也不争执多少,将缆绳拴在靠近水的桩上,笑嘻嘻径直走进庄屋里去了。
三藏见那水清澈,一时口渴,便让八戒:
“取钵盂,舀些水来我喝。”
那呆子说道:
“我也正想要些喝呢。”
随即取了钵盂,舀了一钵,递给师父。
师父喝了有一小半,还剩下多半,呆子接过来,一口气喝干,然后服侍三藏上马。
师徒们找路向西行,不到半个时辰,那长老在马上呻吟道:
“腹痛!”
八戒随后说道:
“我也有些腹痛。”
沙僧说道:
“想必是喝冷水了?”
话还没说完,师父大声叫唤道:
“疼得厉害!”
八戒也说道:
“疼得厉害!”
他们两个疼痛难忍,渐渐肚子大了。
用手摸时,似乎有血团肉块,不停地骨碌骨碌乱动。
三藏正不舒服,忽然见那路旁有一个村舍,树梢头挑着两个草把。
行者说道:
“师父,好了,那边是个卖酒的人家。”
“我们暂且去化些热汤给您喝,顺便问问有没有卖药的,讨帖药,给您治治腹痛。”
三藏听了很高兴,便驱策白马,不一会儿,到了村舍门口下马。
只见那门儿外有一个老婆婆,端坐在草墩上搓麻线。
行者上前,打个招呼说道:
“婆婆,贫僧是从东土大唐来的,我师父乃是唐朝御弟。”
“因为过河喝了河水,觉得肚腹疼痛。”
那婆婆喜笑颜开地说道:
“你们在那边河里喝水来?”
行者说道:
“是在这边东边的清水河喝的。”
那婆婆高兴地笑道:
“好玩!好玩!你们都进来,我跟你们说。”
行者立即搀扶唐僧,沙僧立即扶着八戒,两人声声叫唤,腆着肚子,一个个只疼得脸色发黄眉毛紧皱,进入草舍坐下,行者只叫:
“婆婆,务必烧些热汤给我师父,我们谢谢您。”
那婆婆暂且不烧汤,笑嘻嘻跑走后边叫道:
“你们来看!你们来看!”
那里面,噼里啪啦的,又走出两三个半老不老的妇人,都望着唐僧嬉笑。
行者大怒,喝了一声,把牙一咬,吓得那一家子跌跌撞撞,往后就跑。
行者上前,扯住那老婆子说道:
“赶快烧汤,我饶了你!”
那婆子战战兢兢地说道:
“爷爷呀,我烧汤也不管用,也治不了他们两个肚疼。”
“您放了我,等我说完。”
行者放了她,她说道:
“我这里是西梁女国。”
“我们这一国全是女人,没有男子,所以见了你们欢喜。”
“你师父喝的那水不好了,那条河叫做子母河,我们国王城外,还有一座迎阳馆驿,驿门外有一个照胎泉。”
“我们这里的人,只要到了二十岁以上,才敢去喝那河里的水。”
“喝水之后,就会觉得腹痛有了身孕。”
“到第三天之后,到那迎阳馆的照胎水边照去。”
“如果照得有了双影,就会生下孩子。”
“你师父喝了子母河的水,因此有了胎气,不久就要生孩子,热汤怎么能治?”
三藏听了,大惊失色地说道:
“徒弟啊!像这样怎么办?”
八戒扭着腰撒着胯哼道:
“爷爷呀!要生孩子,我们可是男身!”
“哪里开得了产门?怎么能生得出来。”
行者笑道:
“古人说,瓜熟自然掉落,如果到那个时候,一定从肋下裂个窟窿,钻出来就是了。”
八戒听了,战战兢兢忍不住疼痛说道:
“算了算了!死了死了!”
沙僧笑道:
“二哥,别扭别扭!”
“只怕弄乱了养儿的肠子,弄成个胎前病。”
那呆子越发慌了,眼中含着泪。
扯着行者说道:
“哥哥!你问问这婆婆,看哪里有手法轻的稳婆,预先找几个,这一会儿一阵阵的疼得厉害,想必是阵痛。”
“快了!快了!”
沙僧又笑道:
“二哥,既然知道是阵痛,不要扭动,只怕挤破了胎膜。”
三藏哼着说道:
“婆婆啊,您这里有没有医生?”
“让我徒弟去买一帖堕胎药吃了,打下胎来吧。”
那婆子说道:
“就是有药也不管用。”
“只是我们这正南街上有一座解阳山,山中有一个破儿洞,洞里有一眼落胎泉。”
“必须喝那井里的水一口,才能解了胎气。”
“但现在取不到水了,前些年来了一个道人,名叫如意真仙,把那破儿洞改作聚仙庵,护住落胎泉水,不肯轻易赐给别人。”
“想要求水的,必须准备花红彩礼、羊酒果盘,诚心诚意地奉献,只求得他一碗水哩。”
“你们这些行脚僧,怎么能有许多钱财置办?”
“只能听天由命,等着生产罢了。”
行者听了这话,满心欢喜说道:
“婆婆,您这里到那解阳山有多远的路程?”
婆婆说道:
“有三十里。”
行者说道:
“好了!好了!师父放心,等老孙去取些水来您喝。”
好个大圣,吩咐沙僧道:
“你好好仔细看着师父,如果这家人无礼,欺负师父,你拿出以前的手段来,装出吓人的样子吓唬他们,等我去取水。”
沙僧遵命,只见那婆子端出一个大瓦钵来,递给行者说道:
“拿这钵头去,一定多取些来,给我们留着应急。”
行者真的接过瓦钵,出了草舍,驾云而去。
那婆子才望着天空礼拜道:
“爷爷呀!这和尚会驾云!”
这才进去叫出那几个妇人来,对着唐僧磕头礼拜,都称他们为罗汉菩萨,一面烧汤做饭,供奉唐僧,不再细述。
却说那孙大圣驾起筋斗云,不一会儿见到一座山头,阻挡住云头,就按下云头,睁大眼睛看,好山!
只见那:
幽美的花朵排列如锦缎,野生的草如同铺开的蓝色毯子。
山涧的水流相连落下,山间的云彩一样悠闲。
重重山谷沟壑中藤萝茂密,远远的峰峦上树木繁茂。
鸟儿啼叫大雁飞过,鹿饮水猿攀登。
翠绿的山峦如屏风和屏障,青色的山崖似发髻和发鬟。
尘埃滚滚实在难以到达,泉水山石涓涓流淌让人看不厌。
常常看到仙童去采药,经常遇到樵夫背着柴薪回来。
果然不亚于天台山的景色,胜过三峰和西华山!
这大圣正观看那山没看够,又只见背阴的地方,有一处庄院,忽然听到狗叫声。
大圣下山,直接来到庄院,倒是个好地方,看那:
小桥连通着流动的水,茅屋依靠着青山。
村里的狗在篱笆处叫,隐士自在地来来往往。
不一会儿来到门前,见到一个老道人,盘坐在绿草地上,大圣放下瓦钵,上前问候,那道人欠身还礼道:
“从哪里来的?到这小庵有什么事?”
行者说道:
“贫僧是东土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
“因为我师父误饮了子母河的水,现在肚子疼肿胀难以忍受。”
“问当地的人,说是结成了胎气,没有办法可治。”
“打听到解阳山破儿洞有落胎泉可以消除胎气,所以特地来拜见如意真仙,求些泉水,搭救师父,麻烦老道长指引一下。”
那道人笑道:
“这里就是破儿洞,现在改叫聚仙庵了。”
“我不是别人,正是如意真仙老爷的大徒弟。”
“你叫什么名字?”
“等我好给你通报。”
行者说道:
“我是唐三藏法师的大徒弟,贱名孙悟空。”
那道人问道:
“你的花红彩礼,都在哪里?”
行者说道:
“我是个过路的借住的和尚,没有准备来。”
道人笑道:
“你好傻呀!我师父护住山泉,不曾白白送给别人。”
“你回去准备好礼,我好通报,不然请回吧,别想别想!”
行者说道:
“人情比圣旨还大,你去说我老孙的名字,他必然会给个人情,或许连井都送给我。”
那道人听了这话,只得进去通报,却见那真仙在抚琴,一直等到他弹完琴,才说道:
“师父,外面有个和尚,自称是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想要落胎泉水,救他师父。”
那真仙不听还好,一听到说悟空的名字,就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急忙起身,下了琴床,脱下素服,换上道衣,拿一把如意钩子,跳出庵门,叫道:
“孙悟空在哪里?”
行者转头,看到那真仙的打扮:
头戴星冠光彩艳丽,身穿金色丝线的法衣红色鲜艳。
脚下的云鞋绣满锦绣,腰间的宝带环绕着玲珑。
一双绣锦的凌波袜子,半露出裙子和绣绒。
手拿如意金钩子,杆头锋利像蟒蛇和龙。
凤眼明亮眉毛竖起,钢牙尖利嘴巴泛红。
额下的胡须飘动像烈火,鬓边红色的头发短而蓬松。
容貌凶恶像温元帅,只是衣冠不一样。
行者见了,合掌行礼说道:
“贫僧就是孙悟空。”
那先生笑道:
“你真的是孙悟空,还是假托姓名的?”
行者说道:
“你看先生说话,常言道,君子出行不更改姓名,坐下不改变姓氏。”
“我就是悟空,哪有假托的道理?”
先生说道:
“你可认得我吗?”
行者说道:
“我因为归依佛门,秉持诚心的僧教,这一段时间登山涉水,把我那小时候的朋友也都疏远了,没来得及拜访,少见尊颜。”
“刚才询问子母河西乡的人家,他们提到先生乃是如意真仙,所以我才知道。”
那先生说道:
“你走你的路,我修我的真,你来拜访我做什么?”
行者说道:
“因为我师父误饮了子母河的水,肚子疼成了胎,特地来到仙府,拜求一碗落胎泉水,解救师父的危难。”
那先生怒目道:
“你师父可是唐三藏?”
行者说道:
“正是,正是。”
先生咬牙恨道:
“你们可曾遇到过一个圣婴大王吗?”
行者说道:
“他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妖怪的绰号,真仙问他做什么?”
先生说道:
“是我的侄子,我是牛魔王的兄弟。”
“之前我哥哥那里有信来告诉我,说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可恶,把他害了。”
“我这里正没地方找你报仇,你倒来找我,还想要什么水!”
行者陪笑道:
“先生错了,你兄长也曾与我做朋友,小时候也曾结拜为七弟兄,但只是不知道先生的府上,有失拜访。”
“如今令侄得了好处,现在跟着观音菩萨,做了善财童子,我们尚且比不上,怎么反而怪我呢?”
先生喝道:
“这泼猴!还巧言狡辩!”
“我侄子还是自在为王好,还是给人做奴才好?”
“不得无礼!吃我这一钩!”
大圣用铁棒架住说道:
“先生别说打的话,先给些泉水吧。”
那先生骂道:
“泼猴!不知死活!”
“如果三个回合能敌得过我,就给你水;敌不过,只把你剁成肉酱,才给我侄子报仇。”
大圣骂道:
“我把你不知好歹的孽障!”
“既然要打,上来看看我的棍!”
那先生的如意钩劈手还击。
二人在聚仙庵激烈打斗:
圣僧误食成胎水,行者来寻如意仙。
哪知真仙原来是妖怪,倚仗强势护住落胎泉。
等到相逢说起仇隙,争执不下不能如意。
你来我往言语不和,心怀恶意要报冤仇。
这一个因为师父受伤性命来求水,那一个为侄子身亡不给泉水。
如意钩厉害如蝎毒,金箍棒凶狠似龙巅。
当胸乱刺施展威猛,落脚斜钩展现妙玄。
阴手棍打受伤处重,过肩钩起近头鞭。
锁腰一棍如鹰抓雀,压顶三钩像螳螂捕蝉。
来来往往争夺胜负,反反复复两次来回。
钩缠棒打不分前后,不见输赢在哪一边。
那先生与大圣战斗了十几个回合,敌不过大圣。
这大圣更加猛烈,一条棒像滚滚流星,朝着头乱打,先生败了力气,倒拖着如意钩,往山上跑了。
大圣不去追赶他,却来庵内找水,那个道人早就把庵门关上了。
大圣拿着瓦钵,赶到门前,用尽力气一脚,踢破庵门,闯了进去,看见那道人伏在井栏上,被大圣喝了一声,举起棒要打,那道人往后跑了。
这才找出吊桶来,正在打水,又被那先生赶到前面,用如意钩子把大圣钩住脚一摔,摔了个嘴啃地。
大圣爬起来,用铁棒就打,他却闪在旁边,拿着钩子说道:
“看你能不能取我的水去!”
大圣骂道:
“你上来!你上来!我把你这个孽障,直接打死!”
那先生也不上前抵抗,只是阻止住,不许大圣打水。
大圣见他不动,却用左手拿着铁棒,右手用吊桶,将绳索才哗啦啦地放下。
他又来用钩。
大圣一只手支撑不住,又被他一钩钩住脚,扯了个踉跄,连同井索一起跌下井去了。
大圣说道:
“这家伙真是无礼!”
爬起来,双手轮着棒,没头没脸地打上去。
那先生依旧跑了,不敢迎战。
大圣又要去取水,无奈没有吊桶,又担心被钩扯,心中暗暗想道:
“暂且去叫个帮手来!”
好个大圣,拨转云头,直接到村舍门前叫了一声:
“沙和尚。”
里面三藏忍痛呻吟,猪八戒哼哼不停,听到叫唤,二人欢喜道:
“沙僧啊,悟空来了。”
沙僧连忙出门接着说道:
“大哥,取水来了?”
大圣进门,对唐僧详细说了前面的事,三藏流泪说道:
“徒弟啊,像这样怎么办?”
大圣说道:
“我来叫沙兄弟和我一起去,到那庵边,等老孙和那家伙战斗,叫沙僧趁机取水来救你。”
三藏说道:
“你们两个没病的都去了,丢下我们两个有病的,叫谁服侍?”
那个老婆婆在旁边说道:
“老罗汉只管放心,不需要你的徒弟,我家自然会照顾服侍你。”
“你们早上来的时候,我们确实有爱怜之意,刚才看到这位菩萨云来雾去,才知道你是罗汉菩萨。”
“我家绝对不敢再害你。”
行者呵斥一声说道:
“你们这些女流之辈,敢伤害谁?”
老婆子笑道:
“爷爷呀,还是你们有福气,来到我家!”
“如果到第二家,你们也不能完整了!”
八戒哼哼着说道:
“不能完整,是怎么回事?”
婆婆说道:
“我一家四五口,都是有些年纪的,把那风月之事都停了,所以不肯伤害你们。”
“如果到第二家,老的少的都有,那些年轻的人,哪个肯放过你们!”
“就要和你们交合。”
“假如不依从,就要害你们性命,把你们身上的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呢。”
八戒说道:
“如果这样,我绝对没事。”
“他们都是香喷喷的,好做香袋;我是个臊猪,就算割了肉,也是臊的,所以可以没事。”
行者笑道:
“你别耍嘴,省些力气,好生孩子。”
那婆婆说道:
“别犹豫,快去求水。”
行者说道:
“你家可有吊桶?”
“借一个用用。”
那婆子随即往后边拿出一个吊桶,又准备了一条绳索,递给沙僧。
沙僧说道:
“带两条绳索去,恐怕井深一时要用。”
沙僧接过桶索,就随大圣出了村舍,一同驾云而去。
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解阳山界,按下云头,直接到了庵外。
大圣吩咐沙僧说道:
“你把桶索拿着,暂且在一边躲着,等老孙出去挑战。”
“等我两人交战激烈的时候,你趁机进去,取水就走。”
沙僧恭敬地依照命令行事。
孙大圣抽出了铁棒,靠近门高声叫道:
“开门!开门!”
那守门的看到,急忙进去通报道:
“师父,那孙悟空又来了。”
那先生心中大怒道:
“这泼猴太没规矩!”
“一直听说他有些手段,今天果然知道,他那条棒确实难以抵挡。”
道人道:
“师父,他的手段虽然高明,您也不比他差,正是个对手。”
先生说道:
“前面两次,被他赢了。”
道人道:
“前两次虽然他赢了,不过是一时猛劲;后面两次打水的时候,师父您钩他两次跌倒,难道不是旗鼓相当吗?”
“他先前无奈离开,现在又回来,必然是三藏胎儿成形身体沉重,埋怨得厉害,不得已才来的,肯定有怠慢他师父的心。”
“保证我师父一定能取胜无疑。”
真仙听了,高兴得满心欢喜,笑嘻嘻一阵威风,挺着如意钩子,走出门来喝道:
“泼猴!你又来干什么?”
大圣说道:
“我来只是取水。”
真仙道:
“泉水是我家的井,就算是帝王宰相,也必须准备礼物羊酒来求,才仅仅给一些。”
“何况你又是我的仇人,竟敢空手来取?”
大圣道:
“真的不给?”
真仙道:
“不给,不给!”
大圣骂道:
“泼孽障!既然不给水,看棍!”
摆一个架势,猛冲过去,不容分说,朝着头就打。
那真仙侧身躲过,用钩子急忙招架还击。
这一场比之前更激烈,精彩啊:
金箍棒,如意钩,二人愤怒各自心怀仇恨。
飞沙走石天地昏暗,扬起尘土日月忧愁。
大圣为救师父来取水,妖仙因为侄子不允许请求。
两家都全力奋战,在这里一决胜负。
咬紧牙关争胜负,切齿决定刚柔。
越有机会,越抖擞精神,喷云吐雾鬼神发愁。
乒乒乓乓钩棒响,喊叫声吼震山丘。
狂风滚滚催树木,杀气纷纷过斗牛。
大圣越争斗越喜悦,真仙越打越谨慎。
有心有意相互争斗,不决定生死不停休。
他们两个在庵门外交手,蹦蹦跳跳的,斗到山坡之下,苦苦相持不再细说。
却说那沙和尚提着吊桶,闯进庵门,只见那道人在井边拦住说道:
“你是什么人,敢来取水!”
沙僧放下吊桶,拿出降妖宝杖,不说话,朝着头就打。
那道人躲闪不及,把左胳膊打折了,道人倒在地上拼命挣扎。
沙僧骂道:
“我本要打死你这孽畜,怎奈你是个人身!”
“我可怜你,饶了你!让我打水!”
那道人喊天喊地,爬到后面去了。
沙僧这才将吊桶向井中满满的打了一吊桶水,走出庵门,驾起云雾,望着行者喊道:
“大哥,我已经取了水走啦!饶了他吧!饶了他吧!”
大圣听到,这才用铁棒支住钩子说道:
“你听老孙说,我本来打算斩尽杀绝,无奈你不曾犯法,二来念及你兄长牛魔王的情分。”
“先前我来,被你钩了两下,没取到水。刚才来,我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哄你出来战斗,却让我师弟去取水了。”
“老孙要是肯拿出真本事打你,别说你是一个什么如意真仙,就是再有几个,也打死了。”
“正是打死不如放生,暂且饶了你让你多活几年罢了,以后再有来取水的,千万不可刁难他。”
那妖仙不知好歹,动了一下,就来钩脚,被大圣闪过钩头,赶上前,喝道:
“休走!”
那妖仙措手不及,摔了一个跟头,挣扎不起来。
大圣夺过如意钩,折成两段,总拿着又一撅,撅成四段,扔在地上说道:
“泼孽畜!还敢无礼吗?”
那妖仙战战兢兢,忍辱不敢说话,这大圣笑呵呵,驾云而起。
有诗为证,诗说:
真铅如果要炼制需要真水,真水调和真汞干。
真汞真铅没有母气,灵砂灵药是仙丹。
婴儿错误结成胎象,土母施功不费力。
推倒旁门尊崇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大圣驾着祥光,赶上沙僧,得到了真水,高高兴兴,回到原处,按下云头,直接来到村舍,只见猪八戒挺着肚子,倚在门枋上哼哼。
行者悄悄上前说道:
“呆子,什么时候占了房子?”
呆子慌了说道:
“哥哥别取笑,可有水来吗?”
行者还要逗他,沙僧随后就到,笑道:
“水来了!水来了!”
三藏忍痛欠身说道:
“徒弟啊,累了你们了!”
那婆婆也很高兴,几口人都出来礼拜说道:
“菩萨呀,真是难得!难得!”
赶忙取个花瓷盏子,舀了半盏,递给三藏说道:
“老师父,细细地吃,只要一口,就能解了胎气。”
八戒说道:
“我不用盏子,连吊桶等我喝了吧。”
那婆子说道:
“老爷爷,吓死人了!”
“要是喝了这吊桶水,恐怕连肠子肚子都化没了!”
吓得呆子不敢乱来,也只喝了半盏。
没一顿饭的工夫,他们两个腹中绞痛,只听咕噜咕噜三五阵肠鸣。
肠鸣之后,那呆子忍不住,大小便一起流出来,唐僧也忍不住要去安静的地方解手。
行者说道:
“师父啊,千万不要到有风的地方去。”
“小心啊,一时吹了风,弄成产后的疾病。”
那婆婆马上取来两个干净的桶,让他们两个方便。
不一会儿,各自方便了几次,才觉得疼痛止住了,渐渐的消肿了,化了那血团肉块。
那婆婆家又煎了些白米粥给他们补虚,八戒说道:
“婆婆,我的身子结实,不用补虚。”
“且烧些汤水给我洗个澡,然后好吃粥。”
沙僧说道:
“哥哥,洗不得澡,坐月子的人沾了水浆会生病。”
八戒说道:
“我又没有生孩子,左右只是个小产,怕什么?”
“洗洗干净。”
那婆子烧了些汤给他们两个净了手脚。
唐僧才吃了两盏粥汤,八戒就吃了十几碗,还想要添。
行者笑道:
“蠢东西!少吃些!别弄成个沙包肚,不像样子。”
八戒说道:
“没事!没事!我又不是母猪,怕什么?”
那家人真的又去收拾做饭。
老婆婆对唐僧说道:
“老师父,把这水赐给我吧。”
行者说道:
“呆子,不喝水了?”
八戒说道:
“我的肚子也不疼了,胎气想必已经消散了,轻松没事了,还喝水干什么?”
行者说道:
“既然他们两个都好了,把水送给你家吧。”
那婆婆谢了行者,将剩余的水,装在瓦罐里,埋在后面地下,对众老小说道:
“这罐水,够我的棺材本了!”
众老小都很高兴,准备斋饭,摆开桌凳,唐僧他们吃了斋饭。
安安静静,休息了一宿。
第二天黎明,师徒们谢了婆婆家,离开村舍。
唐三藏攀鞍上马。
沙和尚挑着行李。
孙大圣在前面带路,猪八戒拢着缰绳,这里才是洗净了口孽身干净,消除了凡胎身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