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117章 边关烽火惊帝阙,太子筹谋御外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7章 边关烽火惊帝阙,太子筹谋御外忧

第117章边关烽火惊帝阙,太子筹谋御外忧

寒冷刺骨的狂风犹如锋利无比的刀刃一般,无情地划过朱标的脸颊,那阵阵刺痛仿佛要将他的面庞割裂开来。他孤零零地伫立在宽阔而又空荡的街道中央,身形显得有些单薄和无助。

从身旁侍卫惶恐的口中,朱标获知了一个令他心头一沉的消息——朱棣此时竟然不在王府之中!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实在太过诡异了,尤其在当前这种局势之下,更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此时此刻,边疆战事吃紧,频频传来紧急军情;国内也是忧患重重,各种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对于朱标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宛如一根根尖锐的芒刺深深地扎入他的后背,让他坐立难安。

朱标紧紧地皱起眉头,那两道浓眉几乎拧成了一团麻花,显示出他内心极度的忧虑与不安。然而,他深知自己身为太子,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绝不能轻易被情绪左右。于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翻涌的心潮,强行将那份忐忑压抑在了心底深处。

与此同时,北方草原上的也速迭儿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这一系列异常的举动,显然并非偶然发生。长期以来,瓦剌对富饶繁荣的大明王朝垂涎三尺,始终虎视眈眈。此次趁着大明推行改革的关键时刻突然发难,其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而朝廷内部那些胡惟庸遗留下来的残党势力,就像隐匿于暗处的一条条致命毒蛇,时刻准备瞅准时机猛扑上来,给大明带来沉重一击。

“回宫!”朱标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必须尽快回到皇宫,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朱标一路疾行,匆匆赶回奉天殿。他甚至顾不上更换身上那略显凌乱的衣衫,便心急如焚地命令身旁的侍从赶紧去召集朝中的各位重臣前来议事。

时间不长,那些位高权重、身负重任的文武百官们便纷纷快步踏入殿内。此刻的奉天殿里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仿佛有一片沉甸甸的乌云笼罩在上空,压得众人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诸位爱卿!”朱标的声音骤然响起,在这空旷而寂静的大殿之中来回回荡,犹如一道惊雷划破了这片沉闷的死寂,“边关告急!情况危急万分!”

听到这话,在场的大臣们皆是心头一震,脸上露出惊愕之色。紧接着,只听朱标继续说道:“那瓦剌的也速迭儿率领大军悍然侵犯我国边境,如今已然接连攻破我方数座城池!从前方传来的边关告急文书,短短一日之间,竟如雪片般连发八道之多!”

朱标话音刚落,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一片哗然。

有的大臣怒目圆睁,拍案而起,大声怒斥道:“什么?那瓦剌竟敢如此嚣张跋扈、肆意妄为!简直不把我大明王朝放在眼里!”

另一些大臣则满脸焦急与愤恨,指着地图指责道:“这些边关守将平日里究竟是如何操练兵马的?怎会如此不堪一击,让敌军轻易就长驱直入!”

还有不少大臣急忙拱手向皇帝和太子进言:“陛下,太子殿下,眼下形势紧迫,当务之急乃是速速派遣精兵强将前往增援边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一时间,各种议论声、斥责声交织在一起,使得原本凝重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朱元璋稳稳地端坐在那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那张久经风霜、布满威严的面庞此刻阴云密布,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一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睛,闪烁着熊熊怒火,犹如两道火炬,冷冷地扫视着殿下那群因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显得有些慌乱无措的大臣们。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朱元璋猛地一拍扶手,怒喝道:“肃静!”这声怒吼如同平地惊雷一般,骤然在大殿之内炸响开来,震得在场众人皆是浑身一颤。一时间,原本嘈杂混乱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一个个战战兢兢地屏息而立,惶恐不安地等待着这位铁血帝王接下来的旨意和训示。

沉默片刻之后,朱元璋微微侧头,将视线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太子朱标身上,用略带一丝询问意味的口吻说道:“标儿啊,对于此次瓦剌大军悍然入侵之事,你可有什么看法?”

朱标闻言赶忙向前迈进一步,先是恭恭敬敬地向朱元璋行了一礼,然后才挺直身躯,一脸凝重地开口回答道:“回禀父皇,依儿臣之见,此番瓦剌胆敢如此肆无忌惮地侵犯我国边境,恐怕并非只是简单的边境小摩擦那么简单。儿臣私下揣测,在这背后定然有人暗中推波助澜,其真正目的就是妄图动摇我大明王朝的统治根基,从而引发一场巨大的动荡与危机!”

听到朱标的这番话,朱元璋的眉头不禁皱得更紧了几分,追问道:“哦?那你可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你的推断吗?”

“父皇,儿臣虽然目前还没有掌握确凿无疑的证据来证明这其中存在阴谋,但瓦剌偏偏挑在此时此刻举兵入侵,这时间节点实在是太过于凑巧了。要知道,咱们大明朝如今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国库里的钱财已然所剩无几,导致军队的物资补给都出现了问题,整体防御力量也因此变得相对薄弱起来。倘若内部没有叛徒给他们通风报信、里应外合,那瓦剌又怎么可能这般轻而易举就冲破了我大明坚固无比的边境防线呢?”朱标面色凝重,条理清晰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听到此处,朱元璋不禁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这个长子向来思维敏捷、考虑周全,而且对于各种事务往往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那么,以你之见,面对当下这种棘手的状况,我们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去应对才好呢?”朱元璋看着朱标,语气严肃地开口询问道。

只见朱标眼神坚定如磐石,声音低沉却有力地回答说:“父皇,儿臣觉得当务之急乃是先要稳定住边疆的战局形势,万万不能让敌军进一步长驱直入。与此同时,必须立刻着手严厉追查朝廷之中是否潜藏有通敌叛国的奸细。至于与瓦剌之间的这场战争,切不可盲目地与之正面交锋、强行硬拼,而是需要运用智谋巧计方能取胜!”

朱标的这番话一出口,朝堂之上的众多大臣们顿时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他,脸上皆露出好奇和期待之色,纷纷暗自揣测这位太子殿下所谓的“智取”之法到底会是什么

朱标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瓦剌远道而来,粮草必然是他们的命脉。我们可以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道敌后,直捣其粮草大营。一旦瓦剌粮草被断,军心必乱,不战自溃!”

此言一出,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殿内,一时间惊呼声四起,此起彼伏,仿佛要冲破那宫殿的穹顶一般。

“太子殿下,此计虽妙,但其中蕴含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呀!倘若不幸被那狡诈多端的瓦剌察觉,我们派出的这支出类拔萃、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恐怕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惨状啊!”一位大臣满脸忧虑地说道。

另一位大臣紧接着附和道:“是啊,太子殿下,还请您再三思量啊!切不可因一时之勇而让我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呀!”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眼中满是担忧之色。

然而,朱标面对众臣的劝谏,却是丝毫不为所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只见他昂首挺胸,义正言辞地说道:“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若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又怎能惧怕些许风险呢?只要我们的计划足够周密详尽,行动迅速如风,必定能够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此时,一直坐在龙椅之上默默观察着这一切的朱元璋缓缓开口了。他凝视着自己这个足智多谋且英勇无畏的儿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情。他深知朱标不仅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更具备非凡的胆识和气魄。在这关键时刻,他坚信朱标一定能够带领大明王朝成功渡过此次危机。

于是,朱元璋大手一挥,果断地做出决定:“好!既然如此,那就依你所言!朕现在赋予你全权处理此事的权力,可以随意调动一切可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务必要全力以赴,将那来犯的瓦剌一举击退!”

听到父皇的旨意,朱标毫不犹豫地跪地领命,大声回应道:“儿臣谨遵圣谕!必当竭尽所能,不负皇恩浩荡!”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而坚定,回荡在整个大殿之中,令人为之振奋。

朱标站起身,目光扫视全场,沉声道:“传令下去,调集精锐部队,即刻出发!同时,锦衣卫严查朝中奸细,务必将胡惟庸余党一网打尽!”

一道道命令从奉天殿传出,整个京城都开始运转起来。

朱元璋缓缓地走到朱标的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那宽阔而坚实的肩膀,眼中流露出深深的信任和期许,用一种低沉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啊,朕对你一直寄予厚望,如今这大明江山社稷,朕便全权交予你了!望你能不负众望,将我朝治理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呐。”

朱标抬头仰望着自己敬爱的父亲,目光坚定而执着。他深知这份责任之重大,不仅要守护好大明的万里河山,还要保护好自己的亲人以及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黎民百姓。于是,他郑重地点头回应道:“父皇放心吧,儿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必保我大明千秋万代,永享太平。”

就在此时,只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侍卫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匆匆跑进殿内,单膝跪地抱拳施礼后高声喊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此刻正在宫外求见,声称有万分紧急的军情需要当面禀报......”

话说那燕王朱棣,身穿着一袭黑色的战袍,迎风而立于宫门外。凛冽刺骨的寒风吹拂而过,战袍随风舞动,发出猎猎声响。他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双眸之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只见他手挽缰绳,稳坐马背之上,身后紧跟着三千名经过精心挑选而出的燕云十八骑。这些骑士个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他们胯下的战马奔腾不息,马蹄翻飞间扬起滚滚尘土,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一般,沿着官道向着遥远的边疆方向急速驰骋而去。

“弟兄们!”,朱棣高举马鞭,声如洪钟,响彻云霄,“瓦剌贼子犯我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父皇和太子殿下信任我们,将这平叛卫国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当如何?!”

“杀!杀!杀!”三千将士齐声怒吼,声浪震天,仿佛要将这寒冷的空气都撕裂。

朱棣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他要让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瓦剌人知道,大明的铁骑,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挑衅的!

“传令下去,全军加速!”,朱棣厉声道,“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边疆,让那些瓦剌贼子知道,什么叫做雷霆之怒!”

在前往边疆的路上,朱棣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兵贵神速,但也不能盲目冒进,他命令斥候四处侦查,随时掌握敌情。

同时,朱棣也在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战术,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报!”,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单膝跪地,“燕王殿下,前方发现瓦剌游骑,约莫百人左右!”

“哼,区区百人,也敢在我大明境内撒野!”,朱棣冷笑一声,“传令下去,全军停止前进,就地设伏!我要让这些瓦剌人有来无回!”

很快,三千燕云十八骑便在道路两侧隐蔽起来,他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不多时,一支百人左右的瓦剌游骑出现在视野之中。

他们衣衫褴褛,面色狰狞,手中拿着弯刀和弓箭,一边前进,一边肆无忌惮地抢掠着沿途的村庄。

“放箭!”,朱棣一声令下,顿时万箭齐发,如同骤雨般倾泻而下。

瓦剌游骑猝不及防,顿时人仰马翻,惨叫声不绝于耳。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竟然会在这里遭到伏击。

“杀!”,朱棣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手中的马鞭挥舞如风,每一次抽打,都能带走一条鲜活的生命。

燕云十八骑紧随其后,如同虎入羊群,将瓦剌游骑杀得溃不成军。

仅仅半个时辰,战斗便结束了。百余名瓦剌游骑全部被歼灭,无一幸免。

“打扫战场,继续前进!”,朱棣冷冷地说道,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然而,就在朱棣率领着他那浩浩荡荡、气势如虹的大军沿着既定路线马不停蹄地继续赶路之时,一封神秘且至关重要的密报如飞鸟传书一般,迅速被送到了远在京城的太子朱标的手中。

“殿下,此乃锦衣卫加急送来的密报,请您过目。”一名侍卫恭恭敬敬地将密报呈递给朱标,并压低声音说道:“据探子回报,胡惟庸余党近来行动异常活跃,常常昼伏夜出,行踪飘忽不定。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似乎正在与一群身份不明的人暗中接触,其行为举止甚是诡异,行迹极为可疑。”

朱标听闻此言,面色凝重地接过密报,匆匆扫了几眼之后,眉头便紧紧皱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他喃喃自语道:“身份不明之人?这究竟会是何方神圣呢?”此刻,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让这位一向沉稳冷静的太子也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局势的剧变。这些突然出现的陌生人,到底怀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又为何要与胡惟庸那些早已失势的余孽相互勾结?一连串的问题如同乱麻般缠绕在朱标的脑海里,令他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沉默片刻后,朱标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色。只见他双手握拳,用低沉而冰冷的嗓音下达命令道:“立刻去查!务必要将这些人的身份和来历查得水落石出!同时也要弄清楚他们与胡惟庸余党的具体关系以及所谋之事!不得有误!”

“遵命!属下等定当不辱使命!”那名锦衣卫首领抱拳应诺,随后转身带领手下如疾风般离去,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此时的奉天殿内,只剩下朱标一人孤零零地站立着。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地上,映照出他那修长而略显孤寂的身影。望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夜空,朱标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不能及时查明真相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恐怕将会给朝廷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想到此处,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焦躁的心情,开始思考下一步该如何部署调查事宜。

边疆的烽火不断燃烧,战况愈发激烈,而朝廷内部也并不安宁,奸邪之徒趁机兴风作浪,使得整个大明王朝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一场空前绝后的巨大危机。

“来人!”朱标面色凝重地沉声喊道。他那低沉的声音在宫殿内回荡,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奴婢在。”一旁的侍从急忙应声答道,躬身行礼,等候朱标的吩咐。

“速速备好轿子,孤要立刻前去拜见父皇。”朱标目光坚定,语气果断。此刻,他深知局势紧迫,必须尽快向皇帝禀报这一系列严重的情况。

正当朱标准备动身前往乾清宫时,突然,又一名锦衣卫如疾风般匆匆赶来。只见他满脸惊慌失措之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显然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消息。

“殿下,经过一番严密追查,已经查清了!那些与胡惟庸余党暗中接触之人,竟是来自瓦剌的使者!”这名锦衣卫气喘吁吁地说道,话语间充满了震惊和惶恐。

“什么?!”朱标闻听此言,不禁失声惊呼。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瓦剌使者?他们怎么会与胡惟庸余党勾结在一起?这个惊人的发现让朱标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

“他们究竟意欲何为?”朱标眉头紧锁,口中喃喃自语道。一种不祥的预感如同乌云一般笼罩在他的心头,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殿下,我们的人经过多日探查和追踪,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原来,他们不仅仅只是之前所展现出来的那些小动作,而是正在暗中精心策划着一场规模更为庞大、影响更为深远的巨大阴谋啊......”

听到这话,朱标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原本平和的目光骤然间变得如同利剑一般锐利,直直地盯着面前的锦衣卫,沉声问道:“更大的阴谋?到底是什么样的阴谋?快给本殿一五一十道来!”

那名锦衣卫感受到来自朱标的强大威压,不由得身体一颤,稍稍犹豫了片刻之后,这才吞吞吐吐地开口说道:“回...回殿下,据我们目前掌握到的线索来看,他们......他们似乎想要......”说到这里,他又突然止住了话语,仿佛接下来要说的事情极其重要且危险,让他有些难以启齿。

“说!”见此情形,朱标猛地一拍桌子,厉声怒喝一声。这声怒吼犹如晴天霹雳,震得整个房间都微微颤动起来。

锦衣卫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说道:“他们似乎想……打开京城的城门,迎接瓦剌大军入城!”

朱标闻言,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好狠毒的计谋!若是真的让他们得逞,那京城岂不是要生灵涂炭?大明王朝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殿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锦衣卫焦急地问道。

朱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他必须尽快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能化解这场危机。

“传孤的命令……”,朱标缓缓说道,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突然,殿外传来一声惊呼:“太子殿下,不好了!”,一名侍卫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脸色苍白,声音颤抖,“胡惟庸余党……他们……他们已经开始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