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本官离开凉平州,本官就把你抬为平妻,到时你再也不用看李氏的眼色了,这些年委屈你了,”汪耀齐摸着钱氏的手含情脉脉。
“老爷,妾身能跟着老爷已是天大的福气了,只要能跟在老爷身边,受再大的苦都值得!”钱氏依偎在汪耀齐怀中眼神得意,她伏低做小这么多年,总算是要熬到头了。
然而此时钱耀祖被困在酒楼里整日里心惊胆战,但他之前有过几次在外面花天酒好几日不归家的经历,所以并没有引起钱家人的怀疑。
“王爷!被困在凌云峰的有七万人,其中仅剩五万余人存活,另外还有大概五万名左右早已逃离凉平州……”这还是因为山上有野物和树皮供他们挺过一段时日,否则怕是连一万人都没法活下来。
凉平州地处偏远,人口比其他地方要少得多,死了这么多人让这个地方的发展更加雪上加霜。
“什么!现在可安置好他们了?”萧君霁听了消息顿时坐不住了。
“已安置好了,食物和大夫都已经派过去了,只是那些尸体……”
“王爷,这些尸体还是焚烧妥善,否则引起瘟疫就糟了!”徐达开到底经验老到,沉得住气。
“这恐怕很难实行,如今那些尸体根本没办法转移……”负责安排这些事宜的官员此时也捏了一把冷汗。
“如今百姓情绪激动,对官府的人并不信任,恐怕是将我们和那凉平州知府当作一伙的了,为今之计便是将他们抓拿归案,让百姓重新信任我们,”徐达开知道现在该收网了。
“好,反正现在证据充足了,派去京城的人还没到,我们就先将那狗官抓住游街示众,到时候留条命押送回京就是了,有事也是本王担着,”萧君霁看出他们的犹豫,自然知道先斩后奏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有风险,不过他一个光杆王爷,没什么好怕的,干脆事情担了下来。
“王爷高风亮节,臣等佩服!”徐达开带头朝萧君霁行了礼。
萧君霁总觉得自己丝毫又中了这群老狐狸的计,不过如今他也顾不上这些了,有他担着这些老狐狸才能火力全开,尽快将凉平州的事情解决完。
“老爷!不好了,城外……城外集结了一大群人,逼我们开城门呢!”汪府管事连滚带爬地闯进钱氏屋里。
“啊!老爷!你看他!”钱氏惊呼出声。
“成何体统!赶紧给本官滚出去!”凉平州知府连忙安抚小妾。
“大人,实在是情况紧急啊!若再不处理,怕是……”老管家此时也顾不上什么规矩了,人都要冲进来了,到时府里如何能抵挡得住这群人。
“那群刁民不是被关在凌云峰吗?看管的人都死哪里去了?”凉平州知府听清消息顿时将怀里的女人推开,下床质问。
“老奴也不知,什么消息也没有,就这样了……”老管家额头直冒冷汗。
“蠢货!一群老弱病残能把你吓成这样!”凉平州知府套上衣服就要出去看情况。
“知府大人要去哪里?”萧君霁带着人将府里围得密不透风。
若是旁人,还真没办法这么快就将凉平州控制住,只是萧君霁如今不仅是当今最宠的儿子,还有个实力强悍的哥,光是派来保护他的人就不少了,何况还给他带了调动凉平州军队的令牌,随行前来赈灾的人还都是老手,除了让他赶路受点苦,还真没什么太大的风险。
徐达开还是头一次赈灾进行得如此顺利,不过也亏得是萧君霁来赈灾,要是换其他人,起码还要僵持一段时日,那凉平州百姓的死亡人数怕是还要涨上一涨。
“王爷怎么来了,下官招待不周,还望见谅!”凉平州知府见到是萧君霁过来,以为他是来询问城外情况的,并没有意识到事情暴露。
“不用你招待了,汪大人还是好好想想自己怎么办吧!来人!将罪人汪耀齐拿下!”萧君霁对他此时实在厌恶,见府里的人都被控制住后,直接带人抄家。
“王爷!下官实在冤枉,不知如何得罪了王爷,还望王爷开恩啊!”汪耀齐仍然不死心挣扎道。
“留着力气去跟百姓告罪吧!本王没时间听你在这里鬼哭狼嚎!都押下去!”
汪耀齐如何能不清楚自己事情败露了,只能面色灰白地被拖下去。
“老爷!老爷!救救妾身!”钱氏被拖出去后,看着自己屋里攒了好几年的金银首饰被这些官兵抄走,心痛无比。
抄家的官兵见她噪舌,直接拿块破布将她的嘴堵住。
汪府里整整搜查出整整五十几箱真金白银,外加不少金银首饰、古玩。
这些银子用来救济百姓正好合适,也省得朝廷再拨款下来了。
萧君霁将汪家人和钱家人、李家人押上囚车,带着长长的抄家队伍绕着城内走了三圈,由着百姓们泄愤,只要死不了人,便不会插手。
百姓们虽还没养好身体,但为了这一刻,硬生生挺了下来,粮食紧缺,没有烂菜叶子和臭鸡蛋扔,但粪水倒是泼了不少。
别说萧君霁了,就是看押他们的官兵也受不了,好不容易熬过这三圈,一群人赶紧将人押入大牢。
李氏此时身体虚弱,知道大势已去,虽为汪耀齐落马感到痛快,但也只自己不可能不受牵连,将早已准备好的认罪书写下,便在牢里自杀了。
汪耀齐知道后,痛哭流涕,许是李氏的死让他在这一刻有了些许良知,但事已至此,他如今的罪孽早已洗不清。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李氏族人此时早已认命,早在帮汪耀齐隐瞒灾情的时候,早已料到这一刻了,所以根本不挣扎,直接认罪了。
没多久,李家人和钱家人便被压上了断头台,在一众百姓的欢呼声中人头落地,仅剩主犯汪耀齐被押上京城等候发落。
他如今的情况并没有比李家人和钱家人好多少,在自知死罪难逃之后,每日活在煎熬中,时不时便被拉出去给那些百姓泄愤,生不如死。
徐达开一直在主张焚烧尸体,虽然百姓中还有不少反对的人,但对他们态度倒是软化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