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城防民生皆兼顾,备战诸侯心有数
夜色如墨,荆州城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
然而,城内的气氛却并不平静。
王厚站在城楼上,目光如炬,注视着远方的黑暗。
他心中明白,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如同三座大山,压在荆州的头顶,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腥风血雨。
“主公,曹操的探子最近频繁出没,看来他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贾诩走上前来,低声说道。
他的声音如同夜风般冷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王厚微微点头,心中已有定计。
他知道,曹操对自己的忌惮并非空穴来风,而孙权和刘备也将自己视为潜在的威胁。
荆州的局势如同一张紧绷的弓弦,稍有不慎便会断裂。
“我们必须先稳住内部。”王厚沉声道,语气中透出坚定不移的决心。
他转身对身边的谋士们说道:“从今日起,减免赋税,鼓励农业生产。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荆州才能长治久安。”
徐庶点头赞同:“主公所言极是。民心稳固,方能抵御外敌。”
王厚的目光扫过众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他深知,只有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能在这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他下达了一系列安民政策,减免赋税,鼓励农耕,力求让荆州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主公,您对荆州的发展充满期望。”庞统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
“是的,荆州是我们的根基。”王厚坚定地说道,“我们要让这里成为一片乐土,让百姓安居乐业。”
夜风轻拂,带来一丝凉意。
王厚站在城楼上,感受着这片土地的脉动。
他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已做好准备,迎接一切风雨。
“明日,我将亲自巡视各地。”王厚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决心与期待。
他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荆州的未来。
此时,城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王厚微微一笑,转身走下城楼,心中已然有了新的计划。
第二日清晨,天光微明,王厚便已整装待发。
他身披轻甲,腰间悬剑,骑在良驹之上,伴随着微凉的晨风走出荆州城。
城外雾气弥漫,地面还残留着昨夜的露水,略显湿滑。
王厚策马前行,耳畔是马蹄声有节奏地敲打在泥土上的细响。
“主公,天色尚早,不如用些早餐再出发吧。”蒋琬快步上前劝道,脸上满是关切。
王厚微微一笑,摇头说道:“百姓的日子艰难,我不能消极怠慢。”
随着王厚的巡视队伍在荆州各地行进,沿途风景徐徐展开,田野中的稻谷已是荣盛,微风拂动,仿佛掀起金色的波浪,这景象为王厚紧绷的神经带来些许慰藉。
在数个村镇驻足时,他亲自查看农田作物生长情况,询问老农对于新政策的看法。
“王大人,这段时日以来,我们的生活的确好了很多,多亏您减免赋税,并帮助分发种子。”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语气中满是感激之情。
王厚点了点头,握住老者布满茧子的手,坚定地说道:“你们是荆州的根本,大家安居乐业,方是我最大的欣慰。”
但他也注意到,仍有债务缠身的农户和心事重重的村民。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王厚命人设立了一处专门机构,以贴近民众、倾听诉求。
他将选派信任的官员,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支持这些机构运行。
某次巡查中,王厚发现了一名贪官与地方恶势力勾结,苛征重税、盘剥百姓。
他怒火中烧,亲自下令彻查此事,并使涉事官吏悬于法庭之上。
百姓聚集道旁,纷纷拍手称快,鼓噪如雷。
看到众人振奋的神情,王厚心中的沉重微微放下,满意地环顾四周。
行至日落时分,夕阳将大地涂上橙红色,一行人返回城中。
纤细的炊烟在村庄上空飘散,袅袅如墨染。
一路跋涉虽略显疲倦,但王厚的眼神却分明更为坚定。
“主公,您今日辛苦了。”文聘迎上前来,眼中含着敬意。
“这是我应尽之事。”王厚拉住缰绳,停下马匹,遥望渐暗的天幕。
他知道,这趟巡视只是开始,还有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回城。”王厚果断下令,策马而行,身后的众人亦紧随而上。
微风拂过,其目光坚定如剑,仿佛已洞见前方未知的旅程,预感到即将迎接的风起云涌。
王厚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方能守护荆州百姓的安宁。
自巡视归来,他便着手扩充军队,提升战力,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威胁。
荆州校场,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王厚身着戎装,骑着高头大马,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这支正在操练的队伍。
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映衬出他坚毅的轮廓。
“将军,新兵已经招募完毕,共计五千人,皆是身强体壮的青壮年。”魏延快步上前,抱拳禀报道。
王厚微微点头,五千新兵,对于荆州而言,无疑是一股新鲜血液。
但他深知,这些新兵未经训练,犹如未经打磨的璞玉,需要精心雕琢,方能成为利刃。
“训练之事,不可松懈。”王厚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翻身下马,走到士兵面前,亲自示范着每一个动作。
他的动作干脆利落,虎虎生风,引得士兵们一阵惊呼。
“练兵如练心,不仅要提升他们的战斗技巧,更要培养他们的忠诚和血性。”王厚的声音洪亮,传遍整个校场。
他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精湛的武艺,更要有坚定的信仰。
为了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王厚亲自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训练计划。
他将士兵分为不同的兵种,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刀盾兵注重防御,长枪兵注重刺杀,弓箭兵注重精准。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校场上便已经响起了震天的操练声。
士兵们挥汗如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每一个动作。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中却燃烧着熊熊的斗志。
王厚始终站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时而亲自指导,时而严厉训斥,丝毫不留情面。
他深知,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打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给我冲!再快一点!你们的速度就像蜗牛一样!”王厚怒吼道,声音如同雷霆般在校场上空回荡。
士兵们咬紧牙关,拼命地向前冲刺。
他们的脚步沉重,呼吸急促,但却没有人停下脚步。
他们知道,只有通过王厚的考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厚带领着荆州军,不断地进行着严格的训练。
在他的悉心调教下,荆州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士兵们的士气高昂,纪律严明,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随时准备出鞘。
这日,王厚巡视校场,见士兵们训练有素,心中甚是欣慰。
忽然,一名亲兵匆匆赶来,面色凝重:“主公,探马来报,江东孙权,似有异动……”
晚风徐徐吹过,伴随着树叶的轻声沙沙作响,王厚站在荆州城的城墙上,俯瞰着幽暗中的城池。
从远处传来的训练喊声隐隐约约地回荡在夜空中,提醒着他军队的活力与纪律。
他决心要确保荆州成为一座军事堡垒,以对抗即将到来的任何威胁。
自樊城之战后,王厚心中笼罩着一层警觉。
他深深意识到荆州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其势力的根基,更是曹操、孙权觊觎已久的战略要地。
尽管目前风平浪静曹操不会放弃对荆州的渗透,而孙权的异动又添变数。
王厚察觉到大战迫在眉睫,战争的阴影似乎无处不在地潜伏着。
为了应对这潜在的危机,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城防和稳定内部。
首先,他加固了城墙,派遣精兵布满每个角落,确保无懈可击。
城墙上,他用手敲敲坚固的砖石,能够感受到其中传来的微凉触感,那是让他安心的一部分。
他也明白,坚固的城墙还需要坚定的人民作支柱。
其次,他兼顾民生,保证内外无忧。
百姓在他的治下生活有所改善,王厚意识到,民心的安稳是胜利的基础。
每次他巡视市集,总能感受到人群中透出的繁忙与生机,那是荆州繁荣的象征,是让他安心的另一部分。
同时,王厚不遗余力地增训士卒,以显着提升军队力量。
他制定严格的日程,确立了各级别士兵的训练标准:长枪营、弓箭手、骑兵,每一种兵种在他眼里都是成败的关键。
汗水混合着尘土的气味充斥在空气中,他耳边充斥着士兵们的呐喊声,鼓舞着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王厚知道若大战爆发,荆州城墙必须经得起所有考验。
他看着渐渐回巢的鸟儿在天际划过的剪影,心中坚定如初。
城中的温馨灯光透出窗户,在阴影中闪烁,它们如同他心中燃烧的希冀,希望在这黑暗中支撑荆州蒸蒸日上的延续。
夜色中,王厚整理登城的披风,转身招呼文聘、魏延等一同巡视完毕,回到议事厅,刚一进门,贾诩和徐庶已在灯下等候多时。
面对灯光映照出的两张深思的面容,王厚用手拍了拍徐庶的肩,微微一笑,道:“各位,这只是开始,正如你们所说,安民是本。”
此刻,他早已做好了充足准备,昂首步入即将到来的困局,仿若航行于波涛汹涌中的舵手,坚定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