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 第249章 贤才军备两手抓,曹操乱世展雄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9章 贤才军备两手抓,曹操乱世展雄图

第249章 贤才军备两手抓,曹操乱世展雄图

曹操的目光越过校场操练的士兵,落在了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上。

精良的装备,严格的训练,焕然一新的军队,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欣慰,却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乱世之中,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没有足够的人才,即便拥有再强大的军队,也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传令下去,广纳贤才……不拘一格……”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

他要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士兵,更是能够运筹帷幄的谋士,能够冲锋陷阵的猛将,能够治理一方的能臣。

命令一下,如同春风吹过大地,迅速传遍了曹魏的每一个角落。

求贤榜贴满了城镇乡村,招贤令传到了每一位地方官员的耳中。

一时间,各地涌现出无数怀揣梦想,渴望建功立业的有志之士,纷纷奔赴许都,希望能够得到曹操的赏识。

曹操对前来应募的人才一一亲自面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人才。

他仔细询问他们的才能和抱负,认真考察他们的品行和能力。

他求贤若渴的态度,让每一个前来应募的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重视。

“先生大才,我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曹操紧紧握住一位年轻人的手,激动地说道。

这位年轻人名叫司马懿,才华横溢,见识过人,深得曹操的赏识。

曹操的目光落在了另一位年轻人身上,此人名叫郭嘉,虽然年纪轻轻,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识。

“奉孝,你对天下大势有何看法?”曹操问道。

郭嘉微微一笑,侃侃而谈,他的分析精辟独到,让曹操听得连连点头……

曹操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大胆的想法……

曹操看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些年轻人,就像未经雕琢的璞玉,蕴藏着无限的可能。

如果能加以培养,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曹魏的中流砥柱。

“诸位青年才俊,”曹操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感染力,回荡在宽阔的大殿之上,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年轻人的心头,“我曹孟德,欲兴办一所学校,名为‘崇文武备堂’! 凡有志于经邦纬国、沙场征伐者,皆可入学!”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谁也没想到,曹操竟然会有如此魄力,在战乱频仍之际,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兴办学校。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书院,而是囊括文韬武略的综合学府!

曹操目光扫过众人,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激动和期待,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

他要让这些年轻人明白,曹魏需要他们,天下需要他们!

“在崇文武备堂中,你们将学习兵法韬略,研习经世致用之学。朕会亲自挑选名师大儒,传授你们毕生所学。”曹操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朕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里汲取知识,增长才干,将来为曹魏,为天下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的话语,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年轻人的心田,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火焰。

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模样,身披战甲,驰骋沙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或是身着官袍,治理一方,兴修水利,安抚百姓。

曹操满意地看着这些眼神中闪烁着光芒的年轻人,他仿佛看到了曹魏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他深知,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记住,崇文武备堂的大门,永远为有志之士敞开。” 曹操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久久不散。

“朕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看到你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身影,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豪情!”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年轻人们带着激动的心情,纷纷离开了大殿。

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他们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自己,也为曹魏,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殿内,只剩下曹操一人。

他走到窗边,眺望着远方。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和深思。

“丞相,可是对这些年轻人有所担忧?” 忽然,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曹操转过身,看着不知何时出现在自己身后的荀彧,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文若,你觉得,光有这些年轻人……就够了吗?”

曹操眉宇间的那抹凝重,如夜幕般缓缓铺开,遮盖了夕阳在他脸上镀上的最后一丝暖意。

“文若,你觉得,光有这些年轻人……就够了吗?”

荀彧缓步上前,立于曹操身侧,目光同样投向远方。

“主公雄才伟略,广纳贤才,这些年轻人自然是未来的希望。然……”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言辞,“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人固然重要,但若无利器在手,精妙战术辅佐,恐怕也难在乱世中立足。”

曹操闻言,缓缓点头。

他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近来求贤若渴,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招揽人才之上,反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文若所言极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曹魏如今兵强马壮,但若兵器不够精良,战术不够灵活,终究难以百战不殆。”

他转身,走到案几旁,拿起一卷竹简,轻轻摩挲着。

竹简上记载着一些兵器的制造方法,但大多粗糙简陋,难以满足战场的需求。

“这些年来,我们也曾尝试改进兵器,但效果并不显着。文若可有良策?”

荀彧“主公,彧以为,当务之急是设立专门的机构,招募能工巧匠,集中力量进行兵器研发。”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例如,弓弩乃远程利器,若能改良其射程和精准度,必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此外,盔甲的防御力、刀剑的锋利度,皆有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