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 第267章 朝堂纷争难解难,折中之计定乾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24

    +
  • 恢复默认

第267章 朝堂纷争难解难,折中之计定乾坤

第267章 朝堂纷争难解难,折中之计定乾坤

大殿内,两派的争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甘宁慷慨激昂的言辞如同一道惊雷,激起了武将们心中的熊熊怒火,而文臣们则一个个脸色铁青,虞翻的反驳更是将这股剑拔弩张的气氛推向了顶点,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令人窒息。

孙权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晴不定,内心如同翻江倒海,难以平静。

他深知,江东的未来,就在他的一念之间。

究竟是选择休养生息,还是选择北伐中原?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了周瑜身上。

“公瑾……”孙权刚想开口,却突然被殿外传来的侍卫声音打断。

“报!荆州急报!”侍卫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内炸响,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了那名侍卫身上。

侍卫手持一封紧急文书,急匆匆地步入大殿,额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显得极为紧张。

孙权接过文书,快速浏览了几眼,脸色骤变。

他站起身来,沉声道:“此事重大,需从长计议。今日朝会到此为止,各部回去后仔细思量,明日再议。”说罢,他大步走出了大殿,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文臣武将。

待众人逐渐散去,鲁肃一脸诚恳地找到了孙权,轻声说道:“主公,有一事需与您商议。”

孙权停下脚步,望向鲁肃,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公瑾,有何高见?”

鲁肃微微躬身,道:“主公,虞翻所言不无道理。江东如今百废待兴,民生凋敝,确实不宜轻启战端。若再起战火,百姓将苦不堪言。”

孙权点头,心中逐渐认同鲁肃的观点。

他沉吟片刻,继续问道:“那依你看,应如何做?”

鲁肃北伐中原,开疆拓土,才能真正巩固江东基业。

因此,主公不妨采取折中之策,一面休养生息,一面暗中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图大计。

孙权闻言,目光微微一沉,若有所思。

他轻轻点头,说道:“此计确实可行。至于具体安排,待我深思熟虑后再做定夺。”

鲁肃闻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气,随即说道:“主公英明!夜已深,鲁肃告退。”

孙权目送鲁肃离去,心中却愈发坚定。

**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夜色如墨,将江东大地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唯有孙权书房内的灯火,依旧倔强地亮着,驱散着黑暗。

鲁肃感受到孙权目光中的犹豫,知道此时正是进言的好时机。

他向前一步,语气沉稳而坚定:“主公,周公瑾将军的北伐之志,雄心壮志,令人敬佩。然正如虞翻大人所言,我江东连年征战,民生凋敝,实难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孙权微微颔首,面色凝重。

他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心中的那份雄心壮志,却始终难以放下。

鲁肃敏锐地捕捉到了孙权的神色变化,继续说道:“因此,在下以为,可取折中之策。既不放弃北伐的希望,也不至于让百姓承受过重的负担。我们可以将备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第一阶段,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减轻赋税,鼓励农桑,兴修水利。同时,整顿吏治,选贤任能,稳定社会秩序。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恢复江东的元气,为未来的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肃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孙权的耳中,仿佛一道道清泉,滋润着他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第二阶段,暗中积蓄力量,训练精兵**。表面上,我们可以与曹操修好,以麻痹其警惕。暗地里,则要加紧操练水军,打造战船,囤积粮草。同时,还要广纳贤才,招募勇士,为未来的战争储备人才。”鲁肃继续说道,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江东水军横扫长江的壮观景象。

孙权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

鲁肃的计划,既考虑了现实的困难,又兼顾了未来的发展,可谓是面面俱到。

“**第三阶段,等待时机,一举北伐**。我们需要密切关注中原的局势变化,一旦曹操露出破绽,或者内部发生动乱,我们便可抓住机会,倾尽全力,一举北伐,夺取中原。”鲁肃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孙权听完鲁肃的详细计划,心中豁然开朗。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子敬,你之所言,深得我心。如此,便按你所说,分阶段实施备战计划。”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盯着鲁肃,语气坚定地说道:“只是,这三个阶段的具体细节,还需要仔细斟酌。子敬,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共同完善这份计划?”

鲁肃闻言,激动地单膝跪地,拱手道:“主公信任,鲁肃万死不辞!”

孙权连忙上前扶起鲁肃

孙权缓缓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支狼毫笔,蘸饱浓墨,在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写完,他放下笔,端详着纸上的字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神秘的笑容,轻声说道:“子敬,你说……这第一步,该从何处开始呢?”

晨曦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孙权的龙袍上,金线绣成的龙纹熠熠生辉。

他端坐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俯视着下方济济一堂的文武百官。

大殿内鸦雀无声,气氛庄严肃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诸位卿家,”孙权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大殿内回荡,“昨日之事,朕已深思熟虑。如今江东初定,百废待兴,不宜轻启战端。然北伐之志,不可轻弃。故而,朕决定采取折中之策,以保江东基业,以图未来大计!”

孙权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文臣武将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鲁肃听令!”孙权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鲁肃应声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朕命你为使,前往荆州,与刘备集团修好,共抗曹操,稳固联盟!”孙权的声音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臣领旨!定不负主公重托!”鲁肃的声音铿锵有力,他明白,此行责任重大,关系到江东的未来。

孙权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另一位大臣:“张昭听令!”

张昭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朕命你负责内部治理,恢复农业生产,整顿吏治,兴修水利,确保后勤供给!”孙权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张昭领命,面色凝重肩上的担子,重若千钧。

孙权环视一周,将众臣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缓缓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目光炯炯地望着北方,沉声道:“江东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诸位卿家,务必竭尽全力,辅佐朕,成就霸业!”

说罢,孙权转身走向后殿,只留下一句低沉的话语在殿内回荡:“来人,备战船……”

孙权的目光再次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了周瑜身上。

他深知周瑜的雄才伟略,以及对江东的忠诚。

此刻,也只有周瑜才能担此重任。

“公瑾!”孙权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大殿内回荡。

周瑜应声出列,单膝跪地,拱手道:“臣在!”

“朕命你为大都督,统领三军,对曹操防线试探进攻!务必谨慎行事,探明虚实!”孙权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也带着对周瑜的信任和期许。

周瑜闻言,心中热血沸腾,战意昂扬。

他明白,这是主公对他的考验,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语气坚定地说道:“臣领旨!定不负主公重托,扬我江东雄威!”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江东水军在长江上驰骋的壮观景象,听到了敌军溃败的哀嚎。

孙权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央,目光如炬,扫视着殿内众人,声音慷慨激昂:“诸位爱卿,江东之地,乃我等祖辈基业!岂能容他人染指!我江东,绝不屈居人下!我们要自立自强,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他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在大殿内炸响,激起了文臣武将们心中的豪情壮志。

他们纷纷起身,齐声高呼:“主公英明!我等愿誓死效忠,为江东大业,肝脑涂地!”

殿内气氛热烈,群情激昂。

孙权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众人,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相信,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江东的未来,必将一片光明!

散朝之后,众人纷纷领命而去,各自准备接下来的行动。

鲁肃整理行装,准备前往荆州;张昭则召集属下,开始着手处理内政;周瑜则回到军营,开始部署军事行动。

江东的局势,在这新策略的引导下,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江,朝着未知的方向滚滚而去。

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但也夹杂着一丝担忧。

夜深人静,孙权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他轻轻地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低声喃喃道:“江东的未来……究竟会如何……”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主公,探子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