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知识的力量
巍峨的京城在夕阳下镀上了一层金光,林尘和谢婉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他们来不及洗去风尘,便匆匆进宫面圣。
金銮殿上,皇帝精神矍铄,难掩喜悦之色。“爱卿平定边关,功不可没啊!”
“陛下过誉了,这都是臣的本分。”林尘躬身说道,语气不卑不亢。
“此次出使边关,朕听说你与婉儿经历了不少,快与朕细细说来。”皇帝兴致勃勃。
林尘和谢婉你一言我一语,将边关的见闻娓娓道来。从战火的残酷到百姓的流离,从两国之间的仇恨到最终的握手言和,他们的讲述生动而深刻,令皇帝时而动容,时而沉思。
“朕一直认为,武力是守护疆土的根本。”皇帝听罢,感慨道,“但经过此次事件,朕才明白,真正的长治久安,不能仅仅依靠武力。”
“陛下圣明。”林尘趁机说道,“臣以为,教育才是国家真正的根基。只有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才能的人,才能让国家更加强大,百姓更加富足。”
谢婉也附和道:“陛下,臣妾在边关时,见到许多百姓因为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用说学习先进的耕种技术了。如果能让他们接受教育,相信他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改善。”
皇帝沉吟片刻,缓缓点头道:“你们说的有道理。教育之事,的确刻不容缓。只是……”
他眉头微蹙,似乎有些顾虑。
林尘和谢婉对视一眼,心中明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
“陛下可是担心,推行教育改革会遇到阻力?”林尘试探着问道。
皇帝叹了口气,语气有些无奈:“是啊,此事说来容易,但要真正实施,恐怕……”
他的话还没说完,殿外突然传来太监尖细的声音:“王丞相求见——”“宣。”皇帝揉了揉眉心,神色间带着一丝疲惫。
王丞相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殿内,躬身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丞相来得正好,朕正与爱卿讨论教育改革之事。”皇帝指了指身旁的座位,“丞相也来听听吧。”
王丞相落座后,目光扫过林尘和谢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他知道,这两人是从边关回来的,此次面圣必然是为了边关之事。而如今,他们却堂而皇之地讨论起教育改革,这让他心中隐隐有些不满。
“陛下,”王丞相缓缓开口,语气沉稳有力,“老臣以为,教育之事,不可操之过急。自古以来,我朝便以农为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如今,边关战事刚刚平息,正是休养生息之时,若是贸然推行教育改革,恐怕会动摇国本,得不偿失啊!”
王丞相的话音刚落,几名老臣也纷纷附和,言辞恳切地劝说皇帝三思而后行。
林尘和谢婉对视一眼,心中早有准备。他们知道,教育改革势必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而这些老臣,大多是保守派的代表,他们信奉祖制,认为任何改革都是对传统的挑战。
“王丞相此言差矣!”林尘起身反驳道,语气坚定有力,“教育并非动摇国本,而是强国之本!试问,一个国家若是没有足够的人才,如何能够发展壮大?若是百姓愚昧无知,如何能够抵御外敌入侵?”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掷地有声地说道:“边关的经历让我明白,知识就是力量!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百姓更加富裕!”
谢婉也站起身,补充道:“王丞相,您说要以农为本,这固然没错。但是,您想过没有,如果农民能够识文断字,掌握更先进的耕种技术,岂不是能让粮食产量更高,百姓生活更加富足?”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如同春风化雨,却又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王丞相眉头紧锁,正要开口反驳,林尘却抢先说道:“陛下,臣恳请您给臣一个机会,让我们在朝堂之上,与各位大人好好辩论一番,阐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好处!”
他的语气坚定,目光灼灼,仿佛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皇帝沉默了片刻,最终缓缓点头:“准奏。”
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辩论,即将在朝堂之上拉开帷幕……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气氛剑拔弩张。林尘和谢婉并肩而立,面对着朝臣们质疑的目光,神色坦然自若。
“王丞相,您说教育改革耗费巨大,恐国库空虚。”林尘不疾不徐地开口,声音清晰有力,“但您可知,培养一名优秀的工匠,他所创造的价值,远非几两银子可以衡量。而培养一名优秀的将领,他所守护的,是万千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的目光炯炯有神,扫过殿内众人,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投资,它所带来的回报,将是无法估量的!”
谢婉接着说道:“诸位大人,边关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许多孩子流离失所,无法接受教育。我们希望能够建立更多的学堂,让所有的孩子,不论出身,不论贫富,都有机会读书识字,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带着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被他们的真诚和决心所感染。
王丞相见众人开始动摇,心中暗自着急,他正要开口反驳,却见林尘从怀中掏出一叠厚厚的纸张。
“这是我们连日来整理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创办师范学院、编写新式教材等等。”林尘将方案递给身旁的侍卫,“请陛下过目。”
皇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起来。方案内容详尽,逻辑清晰,充分考虑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定。
良久,皇帝放下手中的方案,目光扫过殿内众人,缓缓开口:“朕意已决,支持教育改革!”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尘,谢婉。”皇帝看向二人,“教育改革之事,就交给你们二人全权负责,务必尽心竭力,不可辜负朕之所托!”
“臣(臣女)领旨!”林尘和谢婉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辩论,最终以林尘和谢婉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他们心中清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准备马车,我们去国子监。”林尘对谢婉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
金色的阳光洒在雕刻着祥云的马车上,为其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辉。林尘和谢婉并肩坐在车内,二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喜悦,但更多的却是沉重。
“婉儿,你说我们真的能做好这件事吗?”林尘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迷茫。虽然在朝堂上他慷慨激昂,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教育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困难重重,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谢婉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说道:“我相信你,我们一定可以的。”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夜空中指引方向的星辰。“你还记得那些边关的孩子吗?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林尘反握住她的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是啊,为了那些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他也必须竭尽全力。
马车缓缓驶入国子监,这里便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然而,此刻的国子监却显得有些冷清,只有零星几个学子在院中漫步,与林尘想象中的景象相去甚远。
“大人,您来了。”国子监祭酒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姓张,为人正直,在学界颇有威望。他见到林尘,连忙迎了上来,眼中带着几分期待,也带着几分担忧。
“张大人,不必多礼。”林尘虚扶了他一把,开门见山地说道,“此次前来,是想向您了解一下国子监的情况。”
张祭酒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大人有所不知,如今国子监虽然名义上是最高学府,但实际上却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许多优秀的先生都去了各大世家任教,其次是教材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听着张祭酒的讲述,林尘和谢婉的眉头越皱越紧。看来,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比他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大人,您看……”张祭酒欲言又止,目光落在林尘身上,带着几分询问。
林尘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张大人,我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