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二百零八章 还真给鼓捣出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零八章 还真给鼓捣出来了

又过了一个星期,就在电风扇厂车间封顶的当天,一辆辆卡车开进了李家台子。

这么大的动静,连周围几个村子都被惊动了,纷纷过来看热闹。

当看到车上装的全都是猪崽,鸡苗的时候,外村人又没忍住心里泛酸。

看看李家台子,再瞅瞅他们村。

李天明这能人咋就没生在他们村呢。

他们几个村为了建养殖场的事,反反复复开了无数次村民大会。

可到现在也没定下个章程。

最难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向村民发起集资,虽然是学的李家台子。

但大家伙谁也没把握,这件事一定能办成。

万一赔了呢?

多年的积蓄全都打了水漂,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就这么犹豫来犹豫去的,商量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

现在看着李家台子又干了起来,还一下子进了这么多的猪崽,鸡苗。

他们哪能不眼红。

这边忙着卸车,李天明也找到了孙嘉璐。

“老孙,今年的任务更重了,养殖场这里,还得你多费心。”

“再重也不怕,我只怕村里给我的担子轻。”

像他们这种被打倒的Fd学术权威,要是在别的地方,不但每天要干又脏又累的重体力活,还要接受无休止的批斗。

每天吃不好,睡不好,经常有人会因为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扛不住选择自我解脱。

可就算是死了,也摘不掉头上的帽子,还要被钉上一个“自绝于人民”的罪名,闹不好还会连累家人。

可在李家台子,他们享受到的待遇,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尽可能多的为村里做贡献,来回报善待他们的父老乡亲们。

猪崽、鸡苗,再加上养殖场自行繁殖的,工作量确实不小,相比去年,差不多翻了一倍,但孙嘉璐却很有信心。

去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饲养员也都培养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工作,定时清理,观察生长情况,这些并不难。

“天明!”

这边正说着,吴月华小跑着过来了,一把拉住了李天明的胳膊。

“你跟我来。”

着急忙慌的,这小老太太有啥事啊?

走进吴月华和孙嘉璐的房间,李天明不禁被吓了一跳。

好家伙的!

咋把日子过成这样了。

地上摆满了各种工具、材料,还有那张书桌也成了工作台。

呃?

那是什么?

桌子上一个方不方,圆不圆的东西吸引了李天明的注意。

看着眼熟!

等等!

这个难道是……

“吴老师,您还真给鼓捣出来了?”

虽然模样有点儿怪,但这分明就是个……

电饭煲!

难怪年前年后,李天明每次去海城,吴月华都会要一堆东西,什么电子管、电阻、电容之类的。

原来这小老太太给他憋了一个大的。

李天明只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描述了一下电饭煲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没想到吴月华居然真的做成了。

机械专家的名头,还真不是虚的。

“你看看是不是这个东西,你当时说得太复杂了,还有好多不对的地方,其实电饭煲的工作原理没你想的那么神秘,主要就是由一个锅和一个加热装置组成,加热装置通过电流使锅体发热,从而煮熟米饭。不过这种设计虽然能够实现煮饭的功能,但缺乏精确的温度控制,煮出的饭质量不稳,很容易烧糊了。”

吴月华说着,直接上手,将电饭煲给拆开了。

“我又加了一个温控装置,能够在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至水分完全蒸发,然后自动断电或进入保温状态。”

牛啊!

太牛了!

只是听他胡说了几句,这小老太太还能举一反三,现在这个电饭煲差不多已经是个成熟产品了。

“我们来试一下,昨天我已经试过了,总的来说,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吴月华说着,把孙嘉璐叫了进来。

“淘米,煮饭!”

这小老太太是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

孙嘉璐知道吴月华要干什么,笑呵呵的去了。

将淘好的米倒入锅筒,然后加水,接上电源,开始加热。

“声音这么大?”

通上电,整个电饭煲立刻嗡嗡作响,感觉随时都会……

爆炸!

“这是试验品,做工肯定会粗糙些,如果要生产的话,还需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能定型。”

有道理!

李天明没敢再废话,聚精会神的盯着那个电饭煲。

初代产品,不像后来经过多年发展后的成熟产品功能那么多,暂时只有煮饭的功能。

过了整整30分钟,单从时间上来看,这种电饭煲在农村完全没有市场。

但在城里就不一样了,只要能确保安全性。

双职工家庭,早上出门上班前,将米放进锅里,中午回家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又省时又省力。

啪!

这动静听着就像是跳闸一样。

“好了吗?”

吴月华点点头。

“现在自动跳转到了保温功能。”

哦!

李天明闻言,他这个见多识广,眼光领先了几十年的人都不禁感觉很神奇。

但是……

“吴老师,是不是糊了啊?”

李天明闻见了一股子糊味儿,再看电饭煲从边缘缝隙飘出来的也不再是水蒸气。

吴月华也闻到了,反应过来,赶紧断电。

将电饭煲的盖子启开,一股子焦糊味儿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锅里的米饭也微微泛黄。

“可能是温控系统还不够精准,没关系,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肯定能解决。”

吴月华信誓旦旦的说道,关于这一点,李天明是绝对相信的。

只听他说了一个功能,还有错漏百出的工作原理,吴月华就能鼓捣出来一个半成品。

成熟的产品,还会远吗?

“吴老师,不着急,咱们慢慢来。”

吴月华没说话,只是盯着那个电饭煲陷入了沉思。

想着解决办法。

李天明见状,也没再打扰,叫孙嘉璐一起出去了。

“老孙,回头把你们之前住的那间屋子收拾出来,把吴老师的工作室搬过去,地上堆那么多东西,不留神容易摔着,你们可是村里的宝贝,千万不能出事。”

孙嘉璐也在为这件事犯难,李天明这么说可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

“还有就是……千万别让吴老师累着,一定要严格控制她的工作时间。”

郄国良、孙嘉璐他们是宝,吴月华这个小老太太更是宝中宝。

要是累坏了身体,李天明可没地方再找这么一位专家。

猪崽和鸡苗都卸了车,按照事先计划好的,分别赶去了相应的猪圈和鸡舍。

“天明,咱们村是越来越红火了。”

李学庆从工地那边过来,看着原本空荡荡的猪圈、鸡舍又填满了,也是喜不自胜。

“刚才不少乡亲都议论呢,今年分了红,明年就盖砖瓦房。”

其实不用等到明年,现在村里就有好几家申请了宅基地,打算给家里的孩子盖房娶亲呢。

最受欢迎的地方正是大戏台后面那一片,谁都想和李天明住得近一些。

“盖新房好啊,去年咱爷俩还说,要把村里土坯房都扒了呢。”

等村里人人都住上砖瓦房,好日子才算是真的来了。

“天明!”

正说着,郄国良又走了过来。

“李主任也在,正好我有个事和你们商量一下。”

说着递过来一本书,正是李天明之前从市里的图书馆借来,然后弄“丢”的。

“这是啥?”

李学庆虽然认识字,可让他看书就有点儿难为人了。

李天明接过那本书,看了两行,大概也猜到了郄国良的想法。

“老郄,你这是打算在村里弄蔬菜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