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张亮上门
当然,胖得也不算太多,小孩子本来就长得快,两个月时间,身高也长了一些,所以感觉胖了很多的感觉。
“阿娘,你看我的小白兔!”李丽质下了地,快速跑去隔壁,提了一个笼子,双手抱着,递给长孙。
快两个月时间,小白兔已经长大了不少,看着笼子里的兔子,长孙笑着接过去。
“你想吃兔子吗?是烤着吃还是炖着吃?”长孙问道。
李丽质连连摇头道:“这是我的小白兔,不能吃,不能吃。”
“你们呢?没有兔子吗?”长孙问另外几个女儿,她对待儿女,基本上能做到一视同仁。
看着几个笼子,里面居然有条狗,长孙嘴角不由一抽,宫里养兔子无所谓,养狗………
没办法,自家女儿,想养狗就养吧,幸好不是猛兽。
其实长孙不知道,李丽质和汝南郡主都问过,想要小老虎,也就是村里没有,否则薛玖还真给她们两只小老虎,让李世民去头疼。
很显然,薛玖在李世民心目中,还只是一个出色的少年,并没有如今手下文臣武将那么重要,后续并没有找他,吃过饭就带人回去了。
薛玖更懂人情世故,酒楼客人没管,水榭的客人,每一位都带着四瓶美酒回家,桑葚,青梅,橘子,桂花四种口味。
果味浓郁,颜色又漂亮的美酒,一群贵妇都很喜欢。
李世民也很惊讶,没想到女儿长胖了一圈,这仅仅是两个月而已。
“这个臭小子,给本王的闺女穿这些。”李世民不满的骂道。在他看来,送那么多丝绸给薛玖,结果给自己女儿穿麻布衣服,这就有些过分了。
长孙是懂纺织的,笑着说道:“二郎这次可看走眼了,这布可不一般。”
“不一般?”李世民疑惑的看向女儿。
“带公主去把衣服换了,然后全部送过来。”长孙吩咐道。
“诺!”两个宫女应了一声,随后带着李丽质向后面走去。
“哪里来的兔子?薛玖送的?算他有点良心,这季节想吃一口活的可不容易。”李世民看着茶几上的笼子说道。
“别闹,这是长乐的宠物,你给她吃了还不得伤心难过。”长孙笑着道。
“她的宠物?”
“已经养了一个多月了,从一只小兔子养大的。”
“可惜了!”李世民有些遗憾的咂咂嘴,兔子他并不稀罕,不过活的还是不错。
宫女很快送来李丽质身上穿的衣服,手套帽子都是兔皮的,李世民拿过外套看了起来。
“这布料挺厚实的!”李世民说道。
“嗯,二郎你有所不知,长安今冬出现了两种布料,一种叫做毛线,可以织毛衣,就是这种。”长孙说着从衣服堆里面拿出一件毛衣递给李世民。
“另外一种就是这种厚实的羊毛布,比起麻布更加保暖。”
“里面是羊毛?”
“是的。”
李世民看了又看,还闻了又闻,随后说道:“这布也是用羊毛织的。”
“是的,用羊毛和麻混合纺织的。”
“嘿!羊毛居然能织布!”李世民忍不住笑了,这可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多了一种织布的材料,而且数量不少,至于羊毛味道重的问题,只要能御寒,并不重要,以后多洗几次就好了。
羊毛织布,里面填充羊毛,羽毛,这样的冬衣,御寒效果一点都不比皮裘差,而且更轻便。
李世民觉得,最好的反而是毛衣,不需要纽扣,也不用腰带,严实合缝的穿在身上,岂不是能不透风。
当然,李世民并不知道,毛衣外面要加外套,才能发挥最好的保暖效果。
还有毛线织的围巾,这代替丝巾,也代替皮裘,作为百姓御寒的东西,应该是非常好的。
长孙给李世民围上,还拉上去遮住嘴巴。
围上去就感觉到暖和,李世民扭扭脖子,觉得挺不错的,虽然比皮裘粗糙一些。
“如果长一些,岂不是可以把脑袋一起包起来。”李世民比划着说道。
“应该是可以的。”长孙笑着道。用围巾代替帽子,她也觉得可行。
“这些也是薛玖那小子想出来的?”李世民问道。
“我觉得是,如果是薛家其他人,不至于以前不拿出来。”长孙点点头道。
“看来都小看了他,这小子的能力,居然在民生。”李世民摸着嘴角胡子思索着道。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他很聪明是肯定的。”
“嘿嘿!那小子以后也是我们李家的女婿。”
长孙微微一笑,夫妻两人就像偷到鸡的狐狸,很是得意。
“哈哈哈!哪里逃!”
“滴滴!”
伴随着一阵笑声,李丽质拿着一把木刀,吹着哨子从里屋跑出来。
李世民脸一黑,好不容易才让她们变得文静,出去一个多月,又故态萌发。
“我觉得还是不要管得太严了,你看她们这次回来,精气神明显好了许多。”长孙迟疑了一下说道。
“是吗?”
“是的,尤其是芍药,她开朗了很多,气色也变好了不少。”长孙很肯定的说道。
“这些你做主就是了。”
“宫里看着她们的人太多,可以让她们去薛玖那里,他那随便玩,没人会说她们。”
“行!你安排就是,不过也不能让她们太贪玩,弄成野丫头就不好了。”李世民叮嘱道。
“怎么会,大一点难不成还让她们出宫不成。”长孙翻了个白眼道。
“嘿嘿!”李世民只觉得心中一片火热,对宫女挥了挥手。
长孙仪态端庄,气度不凡,又一副国泰民安的长相,确实有母仪天下的资本。
“不知尊驾何人?为何要见我?”薛玖看着有些面熟的中年人问道。
“我是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前来拜访薛郎君,是有一事相求。”面容憨厚的中年人笑着道。
“原来是张将军,快快请坐!张将军有事尽管说就是,能做到的我绝不推辞。”薛玖热情的邀请道,他也想起来了,确实是见过的,只是人太多了,又换了便装,所以一时没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