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7章 第三机械制造厂

而除了那两种使用方法外。

像是手榴弹、鱼雷、水雷、炮弹、火箭弹等的填充,李枭就没有多说,他只说了一些现在人们还在摸索中的使用方法。

或者用c4炸药制作的一些大威力、大杀伤力的武器。

至于662高性能炸药,这个就不用说了,几乎可以装填任何武器,无论是导弹还是火箭弹,或者是地雷、手榴弹、炮弹之类的。

装配后的杀伤力,要比装填tNt炸药的武器要大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李枭不打算参与后面的实验,因为没多少必要,不是哪款炸药都能像c4炸药一样,玩出那么多花样来的。

也不是哪款炸药都有那么良好的可塑性、稳定性。

和王部长聊了一个多小时,李枭两人这才回到了轧钢厂,带着张向东弄了一张临时通行证后。

李枭就去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了忙乎,组织罗教授一些人,对晶体管计算机进行拆卸,打包。

虽然晶体管计算机要比电子管计算机小上太多了。

但想要转移也很麻烦,根本就无法整体转移,需要拆卸很多东西,毕竟晶体管计算机里面的零部件可不少,像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等!这还不算完。

在进一步的还有阻容器件、脉冲变压器、各种插件板、电路板、机箱等等!。

一些零件里面又有很多众多的电子元件、机械部件,像是存储器,除了磁芯外,还有大量的二极管、三极管。

当然了这些零部件肯定不会全部都拆除,那样和重新组装一个没多大区别,不过就算这样,也拆除了数百个零部件。

把几人都累出了一身汗。

特别是李枭,不仅是心累身体还累,拆除的过程中,他不仅要示范,还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和教学没两样。

把计算机搬到计算机研究所。

之后李枭又忙了起来他们科室搬家的事,上面给他们新建的厂子叫第三机械只造厂,厂子的人数比起轧钢厂来要低上很多,只有2000多人。

这个规模放在四九城内,只能算得上是中小厂子,像是一些大厂子,至少也要有上万人。

不过搬到新厂这件事,倒不用他多操心,他只要管好研究部的搬迁就行。

其中最麻烦的还是一些人情往来,在轧钢厂呆了大半年,他认识的人还是不少的,无论是厂长还是副厂长。

或者是后勤部的一些科长之类的,他们关系处的都还不错。

搬到新厂之前,怎么要吃上一顿,喝上一顿,人情往来嘛!在哪个年代都一样,这些可都是人脉。

等到了计划经济年代,要想多弄些物资,这个只能找关系,要不没关系别人凭什么帮你。

站在丰泽园门口,目送厂内的领导离去,李枭也拍了拍张奎的肩膀道:“走吧!咱们也回去吧。”。

两人坐上张向东开的车,直接就回了第三机械厂。

第三机械厂距离轧钢厂其实并不远,最多也就有三四公里的路,因为厂内生产的是军用产品。

整个厂子的守卫也要比起轧钢厂要高上一个等级,无论是谁,必须查看证件后才能进去,李枭两人当然也不例外。

在门口拿出证件让值班的保卫看过后,两人这才进了厂区。

这进厂的大门口两侧,就是机械厂的警卫室、传达室,负责厂内的保卫安全,以及负责来访人员的登记、引导。

靠墙的两边,就是保卫人员休息的宿舍了。

顺着进厂道路再往前,道路的两侧,就是个小型的宣传栏,此时的宣传栏上,已经贴上了不少公告,有厂规、厂记,以后的一些宣传,表扬、批评也都会放在这些公告栏处。

在往里面深入,就是厂区车间了,锻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装配车间等等,而在这些车间旁边就是仓库区域。

这样的设计也有便于机械的生产以及存放。

再往后就是办公区,机械厂的办公区是两排二层的小楼,这两排二层小楼都在左边,这也是厂内唯一的小楼。

在这个年代盖楼其实还是比较麻烦的,平房则要省事多。

右边则是李枭的研究部,研究所都是平房,是一个四合院的样式,四面都房围了起来,也只有一个出入口。

这也是上面特意设计的,楼房对于他们来说作用并不大。

关键是地方要大,想要讨论、交流时也好有一个地方。

除此之外,在研究所内部,还有几座单独的小厂房,这些小厂房就是他们的研究制造、组装所用。

食堂目前厂内设置了两个,东边一个西边一个,一个职工一食堂,一个是职工二食堂。

两个食堂完全能满足,目前两千人吃饭的需求。

隔着食堂就是动力车间、配电室了、锅炉房了,这些都都算是动力区,左右两边都是单独搭配的。

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为了将来做打算,如果以后要是扩招的话,就会在左右两边增加两个生产区。

二则是为了分担负荷,确保能源供应充足,如果一个出现了故障,还有另外一个可以使用。

办公区再往后,就是大会堂、文体活动场所、医务室等场所了,这个十一厂子内的标配。

毕竟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这个年代一厂子就是一个小社会,他们这还算是小的可能看不出来,如果大厂子的话。

在厂区内就能满足员工们的衣食住行。

不仅有自己专属的医院、学校,甚至就连电影院都有,如果他们将来厂子能达到万人规模以上的话,这些也都会逐一建设。

车停在办公楼下,李枭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也没有区研究所。

而是直接去了张奎的办公室,虽然搬迁不用他操心,但之后的生产任务,以及人员的安排,还需要他跟张奎商量着来。

两人一聊就是一个下午,这才把厂内今后的发展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