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姞姓要造反?周宣王的苦衷。
(惊恐,这才是儒家真正的形态吧!)
(难评。)
(其实还好了,周公旦是人性之善,人性之恶都用,起码比那些只用人性之善,不用人性之恶,然后被人打的哭爹喊娘的强得多。)
(虽然我三观破碎了,但我这波站周公旦,边境的诸侯国对抗戎狄,他们好惨的啊!如果他们还要搞周礼那一套,真的就是宋朝一样,跪着叫戎狄爸爸了,对待敌人,我希望我们的勇士比敌人还残忍,有些人不配享受人的待遇。)
(恩,我也得也是,虽然我无法想象,一个以周礼治国的时代,会让子民采用戎狄的生活习俗,但只要不是吧自己的女人女儿让戎狄肆意践踏,我觉得都能接受。)
(话说,阉割了儒家的人,才是真的虎吧。)
(这里点名批评一下春秋时期的儒家,真的,我觉得春秋儒家就跟学武功一样,他只练了一半,另一半他给忘了,我想送他们一句话: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自宫之后,未必成功!)
(对,周公旦的儒家才是一个完整的,混沌的,才是具有非常强的攻击力的。)
.........
大周,
姜子牙原本以为周公旦要被骂成狗了,可是怎么弹幕区的画风给变了?
“这些后世子孙搞什么呢?”
“难道在他们心中,这么搞还是对的不成?”
“这些人就是慕强啊。”
旁边,周公旦幽幽的说:“起码,这样让姬周很强,不会被外地侵略,也许后世子孙明白了被人奴役的痛苦,才如此的渴望战力。”
姜子牙嘴角一抽,似乎说得通了。
........
春秋,
孔子感觉到很多目光盯着他。
有人冲着孔子行礼:“孔师,你推崇人性之善,可曾想过,只有善良没有野性,我们都会成为任由他人欺辱的对象?”
孔子张了张嘴,他很想说,这可是治国大道啊,难道还要推崇这种残暴的制度吗?
可弟子们却有好多都起身,“孔师,我们觉得儒家应该如周公旦一样,儒家也需要人心之恶。”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准备另开儒家一派。”
“自此别过!”
“各自安好,他日相见,我们必然会让孔子掉落圣人之位。”
孔子伸了伸手,却抓了一个空。
...........
北宋,
司马光本来想要替周公旦辩解的。
可是,风向好像没有骂周公旦的。
这让他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那还是关心一下姞姓杨国吧!”
.......
【姞姓杨国,其实就是采用戎狄的制度。】
【他为了增强战斗力,无所不用其极。】
【这也解释了杨姞女为看上了晋穆侯,因为,她生活的地方,是戎狄的习俗,你想想,多野蛮,多残酷,多不讲究。
而晋国,那是礼乐之邦,一个风度翩翩的晋穆侯,和一些整天拉着自己嫂子和弟妹一起放羊杀人的野蛮人对比。
我觉得是个姑娘都知道该怎么选吧!】
【所以,姞姓杨国很强大,这就是周宣王不会牺牲杨姞女的原因。】
镐京。
周宣王对着姞姓重臣说:“咱们就用很简单的博弈来说明问题。”
“选择一:孤牺牲杨姞女,牺牲姞姓杨国,便宜的是晋穆侯,便宜的是犬戎,孤的敌人又多了一个,对孤来说,这个风险无穷大的。
而好处呢,什么都没有!”
“如果孤不这么做呢。”
“选择二:孤牺牲杨姞女,杨姞女不嫁给晋穆侯,晋穆侯就无法跟犬戎联手,他就不会这么轻易的灭掉姞姓杨国,只要姞姓杨国存在,戎狄想要突破北方屏障,那就要牺牲很多兵卒。
这个选择,孤是不用承担任何风险,收益却是能损耗犬戎联军的有生力量。
你说孤为什么要让对手变得这么强呢?孤没病吧。”
【这就是周宣王给姞姓人的交代,他从未算计过姞姓杨国,也没有牺牲杨姞女,因为这么做是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周宣王的解释,你认同吗?】
【选择一,认同,博弈论出来的,周宣王这么做,真的是没有任何好处,还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选择二:不认同,里面肯定还有我不知道的隐秘。】
(这个难了,其实我想要选择一,可是,我觉得第二个才是正确的。)
(哈哈兄弟,我也是这种感觉。)
(为什么我就一直想要站晋文侯姬仇呢?)
(难道是美强惨的主角,才是我吗?)
(楼上的请别自恋。)
...........
大周,
周宣王看着选项一骑绝尘的不相信,他人都麻了。
“博弈你们不懂吗?”
“都给你解释了姞姓杨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不相信孤?”
下方,尹吉甫幽幽的说:“也许,是天子太聪明了,你把天下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我们无法肯定你说的那句话是真的,但我们相信,你肯定还有其他考虑。”
这就阴谋论了吧!
周宣王气的想要骂娘。
..........
春秋,
晋文侯姬仇激动的高呼:“后世子孙,真乃孤的知音啊!”
“周宣王他就是心思阴沉之人,不相信就对了。”
“说我娘是爱慕我渣爹,这事真假无所谓,但博主也说了,要看一件事,必须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
“要知道,两家联姻,可不是一个女子说了算的,姬周的女子啥时候可以决定两族联姻了?”
晋文侯一下子就指出了周宣王说法的漏洞。
.........
(对啊,博主,周宣王的说法太过于女频了,就算是杨姞女这么做,姞姓杨国难道也同意了吗?)
(我不相信!)
陈勇笑了,对,周宣王的说法中,最大的漏洞也是如此。
当然,有漏洞,就肯定有人要提出来。
毕竟,姞姓可不是随意让人欺负的。
【咱们就看看周宣王的解释。】
姞姓重臣哼了一声:“好,天子说牺牲杨姞女没有好处,只有祸端,那么,你怎么解释,这门婚事能成呢?”
“我们还是坚持认为,是你布局了这一切。”
周宣王要吐血了,解释不清了属于是。
人的成见就是一座大山啊!
他想了想,于是,准备摊牌了。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姞姓杨国也想要造反呢?”
“姞姓杨国也想要投靠入灭周者的阵营中呢?”
“同意这门婚事,也许是杨国国君自己的主意呢?”
周宣王这么一说,姞姓重臣就怒了。
他一脚踹翻了眼前的桌案:“天子,你在胡说八道,杨国为什么要造反?凭什么会造反?”
对于这个问题,周宣王叹了口气。
“那就不得不说周公旦的当初设置的监察体系!”
“你以为,当初只有用三监来防备武庚吗?”
“不不不,事实上,周公旦不止如此。”
“在东方,用鲁国监视齐国,用燕国监视孤竹国,箕子朝鲜,用毕国监视你们姞姓的南燕国等古夏遗民。
南方,用姬姓小宗监视庸国。
而晋国,主要就是来监视姞姓杨国的,孤承认,周公旦以及有作为的天子,其实都防备着姞姓杨国。
在渴望姞姓杨国强大,用他们对付戎狄的同时,我们也防止姞姓杨国做大做强,反噬姬周。
因此,姞姓杨国有造反的意思。
所以,他们跟晋穆侯勾结,才有了杨姞女嫁给晋穆侯的婚姻。”
姞姓重臣愣住了,心想,你们姬周玩的这么野吗?
竟然搞出了一个监察体系来?
【对,这里又是周公旦的一个千古功业。】
【这就是炎黄最早的,成体系的监察官僚系统。】
【以后,监察百官的三公九卿中的御史大夫,就是从这种体系思路中演变出来的。】
【周公旦不放心任何一个诸侯,每一个强力诸侯,都给他设置了一个监察者。】
周宣王说:
“所以,孤是绝对不可能主动促成这场联姻的,因为,在孤这里,晋国和姞姓杨国,就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他们如果一联姻。
孤还怎么制衡呢?”
【用博弈论来解释。】
【选择一:周宣王牺牲杨姞女,就是让姞姓杨国投入到了晋穆侯的怀抱,然后,这两个人,就会都成为他的敌人,姞姓杨国会跟着一起造反,给周宣王带来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
【选择二:周宣王不支持他们联姻,让他们保持监视和被监视的关系,周宣王才能有一个稳定的北方,作为戎狄第一波进攻的缓冲地带。】
【你觉得,周宣王的这种说法可信吗?】
........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今天身体有点不太舒服,所以更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