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 第270章 晋文侯姬仇如何跳出棋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0章 晋文侯姬仇如何跳出棋盘

(姞姓势力这么强!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姬周不用嬴姓,姜姓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姬姓也会被抵制呢?有谁能给解释一下吗?)

(这都看不懂吗?你果然穿越回去只能活半集,就周公旦做的那些事情,比如监视其他诸侯国,还有历代周天子夺取权力后就要加强集权,地方诸侯肯定要防着姬姓!

其次,姬姓内部斗争也很厉害,天子防备姬姓小宗,宁肯要其他姓氏的人,也不太相信姬姓。

其他姬姓诸侯,也怕天子起来之后,直接插手他们的内政,反正就是各种内斗。

这种情况下,从中央到地方,姬姓可不就是被抵制了。)

(原来是这样,我算是明白了。)

(如此说来,我觉得周宣王讲的故事可能是真的。)

........

大秦,

秦始皇坐在上位,目光悠悠的看向儿女们,再次发出了自己的考验题目。

“扶苏,高,阴嫚,胡亥,你们怎么看?”

扶苏这次也知道抢答了,趁着胡亥还在组织语言,他开口道:“阿父,我相信周宣王。”

“理由?”

秦始皇并未直接肯定和否定,而是发问,他要看看扶苏的理解程度。

“周宣王说的一句很对,姞姓可以背叛天子,但天子不能背叛姞姓。”

扶苏说:“这句话很重要,姞姓造反,他们只需要把造反的那一只族人献祭出去,任由天子处置即可。

可天子要先动手搞姞姓,姞姓就会联合抵制天子。

姬周是上古八大姓的天下。

虽然,天子和贵族存在明争暗斗,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和姞姓所有支脉结仇,这是不智之举。

如果这样干,就算是以后周宣王想要算计姞姓,都不太可能,人家就会防着他。”

秦始皇满意的点头。

还不算太蠢。

姞姓虽然不可能全是盟友,但你也不能把姞姓全部搞成了敌人。

很多人就无法理解这两件有啥区别。

胡亥见到扶苏就这么水灵灵的抢了他的说辞,气的磨牙。

他不服气的问扶苏:“大兄,既然你认为周宣王是对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接手姞姓杨国呢?他的行为,就等于把黄泥掉入床榻上,解释不清了啊!”

刚才还心情大好的扶苏瞬间就愣住了,是啊,这逻辑不通啊!

秦始皇则是笑眯眯的看着这一切,他想说;胡亥就是他的罪替啊。

一时间,所有皇子公主都懵了。

........

春秋,

晋文侯姬仇终于感觉事情不对劲了,这次风向真的变了。

他很愤怒,也很无奈,更加的是憋屈。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你们这么容易被周宣王说服。”

.........

北宋。

司马光很不甘心,他比晋文侯姬仇还难受。

这本来是周宣王身上的黑点,让博主这么一搞,好像这件事要成了周宣王的功劳。

他不能让这些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事情发生。

“无论周宣王怎么狡辩,最后接手杨国的都是他。”

“是他拿了好处。”

“既然你们要用利益来分析,那就不要搞双标。”

“正所谓,谁受益,谁主导,这难道不是你们最常说的话吗?”

司马光气呼呼的把自己的灵魂质问发到了弹幕中。

特效弹幕几乎霸屏,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

(虽然这个杠精每次发言都很弱智,但,这波我觉得他没错。)

(是的,我一直搞不懂,周宣王为什么要接手杨国,然后又说他是无辜的。)

(博主,你来说说,怎么解释?)

【既然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周宣王要接手姞姓杨国,那就让周宣王来给你说。】

镐京。

姞姓重臣问到了这个问题。

周宣王笑了:“看来,你在姞姓也是个蠢的!是不重要的角色。”

姞姓重臣眉头一皱:“什么意思?”

周宣王哼道:“意思是,孤接手杨国,不正是你们姞姓连同其他贵族一起合谋,想要谋害孤的手段吗?”

姞姓重臣一脸不可置信。

“天子,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吧,你说,你得到了杨国,你还吃亏了?”

“对,孤吃亏了,吃了大亏!”

周宣王冷哼。

【是的,在周宣王的视角中,他接手杨国,是踏入了人家给他准备的陷阱中。】

【这一次,是他最为凶险和无奈的举动。】

(看不懂啊,真的看不懂。)

(得了封土,就是等于踏入了陷阱?谁懂这个,赶给咱们科普一下。)

.............

北宋,

司马光都被气笑了。

“听听,人言否?”

“大家都来评评理。”

“周宣王得到了杨国,竟然是他吃亏了。天下如果有这个亏,我愿意多吃点!”

司马光不等弹幕刷屏,就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读书人中很多人皱眉沉思,都觉得周宣王是在胡说。

可有一个老农却开口了:“我瞅着,周宣王的处境好像跟商纣王一样啊!”

一句惊醒梦中人。

一些读书人恍然大悟。

“对啊,商纣王为什么会死,是被撑死的!”

“所以,贵族也想要撑死周宣王。”

看到这么多的读书人反应过来,老农往地上狠狠吐了一口唾沫,骂了一句:“一群蠢材,老汉我都明白的道理,这群人竟然看不透,原来,只要足够蠢,就能考状元啊,我果然是发不了家的。”

读书人:“....”这话有点伤人了。

........

天幕中。

姞姓重臣不相信。

但周宣王已经开始摊牌了。

他觉得跟蠢货再说下去没有意义。

“姞姓大宗应该没有给你说,其实不光你们姞姓不想要杨国,就连其他八大姓也都不要。”

“可杨国需要有人坐镇啊!”

“最后大家都不去,谁去呢?只能是孤派自己人去。”

“孤派了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要再派遣心腹?天子六师得分一师过去吧,孤甚至还得把单逨派去镇压边境。”

“你们不就是想要让孤身边的心腹越来越少,然后准备对孤动手吗?”

“孤等着你们出招。”

姞姓重臣张大了嘴巴。

他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个样子。

到了现在他似乎也明白了。

贵族们想要分化周宣王的势力,把天子最精锐的六师分拆出去。

这些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政变?

还是刺杀?

是要跟对付周厉王一样,还是跟对付周昭王一样?

姞姓重臣踉踉跄跄的走出了宫殿,他不想问了,也不想知道答案了。

他感觉自己被人耍了。

【对,这才是贵族和周宣王最后的博弈。】

【杨国,没人要,贵族都默契的放弃了对杨国的争夺,就是等着周宣王接手,只要周宣王以接手,周宣王就得再次分化自己的核心势力去镇压边境。】

【周宣王的在镐京的势力就得再次被削弱。】

【其实,贵族对付周宣王的手段,跟对付商纣王一样,就是想办法调走精锐。】

【为了就是给下一步刺杀周宣王做前期准备。】

.............

(我感觉这才是真相了。)

(是啊,贵族就跟对付商纣王一样,用来对付变法损害他们利益的周宣王,想要对付周宣王,不管是政变,还是刺杀,都需要让周宣王最精锐的力量从镐京离开。让周宣王接手姞姓杨国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这波我大概明白了周宣王时代的各种算计。)

.........

大汉,

吕后摸着刘盈的脑袋,慈爱的问:“我儿,你现在看清楚了吗?”

刘盈激动的点头跟小鸡啄米一样,他两眼冒光的说:

“阿母,我把整件事都想明白了,我给你重头讲一遍,请阿母斧正。”

“好,阿母听着。”

吕后笑吟吟的答应。

刘盈在心里复盘一下,就开始讲述。

“首先,这件事里面,周宣王是并没有做多少手脚的。

最开始,是姞姓杨国发现了晋穆侯的不对劲,经过证实之后,他感觉到了晋穆侯和申侯戎狄联手了,因为晋国监视姞姓杨国的同时,姞姓杨国也可以反向监视晋国,这是周宣王选择跟姞姓联盟后就达成了的合作。

当发现了晋穆侯的异动后,姞姓杨国并没有告知周宣王,甚至想要利用晋穆侯趁势而起,于是,他暗中接触了晋穆侯。

两人其实已经达成了联盟关系,但为了让关系更加稳固,于是决定联姻。

而两人联姻势必会引起周宣王的怀疑,于是,姞姓杨国把杨姞女推出来,吸引火力,让周宣王以为是杨姞女少女多情,才导致这场联姻不得不为。”

听到这里,樊哙插嘴问道:“你说杨姞女是故意欺骗周宣王?”

刘盈摇头:“不是,姞姓杨国怎么可能让一个不经世事的少女去欺骗周宣王,那可是当世最聪明的人,因此,姞姓杨国是让晋穆侯勾引杨姞女,这样杨姞女陷入爱河,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是真的,也只有真的,才能骗过周宣王。”

吕后点点头:“继续。”

刘盈见到阿母并未反对,于是继续说:“姞姓杨国骗过了周宣王之后,以为他可以掌握大局,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人家晋穆侯和申侯第一个对付的就是他,先一波把他搞死了。”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晋穆侯帮助申侯消耗天子的实力,但周宣王最后却胜了,胜利之后的周宣王就要进行改革变法,这事记载于逨鼎。

于是,贵族们就再次动起了心思,想要除掉周宣王,这才造成了,没有贵族接手姞姓杨国,为了就是让周宣王分兵,守护边境。”

樊哙又问:“如果周宣王不分兵怎么办?就是不管姞姓杨国呢?”

刘盈摇头:“这是阳谋,周宣王不管的话,姞姓杨国就落入到了戎狄手中,戎狄就能跟周宣王趴在晋国身上吸血一样,趴在杨国身上吸血,戎狄势力一强,势必会卷土重来,骚扰北地,外敌入侵,周宣王的变法就要拖时间了。

可周宣王已经很老了,他执政了四十二年,前面还有共和执政14年,在加上周厉王国人暴动时期,周宣王都已经是长大了,保守估计周宣王已经超过了70岁,甚至更大,他没时间再等下去了。

贵族就算准了周宣王的软肋,时间!生命。”

“对于贵族来说,他们要的就是阻止周宣王变法,甚至不惜把杨国拱手让给戎狄。”

“这就是贵族的无耻!”

朝中,一些人倒吸一口凉气,因为,他们感觉到了,跟大汉某一些异姓王的做法是一样的。

比如韩王信。

“阿母,我说对的吗?”

刘盈一副乖宝宝求夸奖的表情。

吕后问了句:“周宣王真的不知情吗?他在这件事上,真的没有算计?”

刘盈看了看刘邦,摇头道:“不可能!周宣王应该早就发现了,在杨姞女要嫁给晋穆侯的时候,他就察觉到了不对劲,毕竟,姞姓杨国和晋国是相互监视的关系,突然联姻,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可周宣王没有动作,反而选择了旁观,甚至,我感觉姞姓杨国被灭,都有可能是周宣王的引导。

所以,晋文侯姬仇觉得周宣王算计他母亲,也不是空穴来风,周宣王可能是顺水推舟,反正姞姓杨国和晋穆侯想要狗咬狗,他乐的看戏。”

这时候不等吕后赞扬,刘邦就拍手大笑:“好好好,不愧是乃公的种!这次你真的长进了。”

刘盈是胆小怯懦,但起码比扶苏强,因为刘盈是民间长大的孩子,没有受到儒家思想那么深的荼毒。

刘邦觉得自己总算是赢过了秦始皇。

............

北宋,

司马光放弃了再次抹黑周宣王。

很多事情,不用说结论,只需要把发生的每一个环节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以及当时采用的制度,和利益分配告诉大家。

其实大多数人都能把细节给补充出来。

人们相信史书,是因为很多人的认知里,史书就是唯一正确的。

人们把不是记载于史书的上的都叫做野史,可野史也好,正史也罢,都不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而是从其他人嘴里讲述的故事而已。

司马光决定,下一个看晋文侯姬仇如何评价。

周宣王这个点,他们儒家准备放弃了。

真的黑不动,这位周天子太强了。

..........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