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秘境:开局神话三国刘备 > 第222章 我派大将颜良北上御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我派大将颜良北上御敌

冀州邺城。

城外,旌旗蔽空,千军万马汇聚,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太原城被占据,整个并州北部全失!”

当这一惊人的消息传到袁绍耳中时,心中的震惊和愤怒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然而,此时的他已经集结好了大军,正准备踏上北伐的征程。

“他们有多少军队?”

袁绍强压下心头的怒火,面色阴沉地问道。

“报!据可靠消息,此次南下的鲜卑军队大约有 30 万之众,而且看起来他们这次似乎并不打算轻易离开,而是打算长期盘踞在那里,并没有掠夺完后就离去的意思。”探子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也就是说,轲比能不准备走了……”

袁绍喃喃自语道,眉头紧紧皱起,脸色变得愈发难看。

原本出征的喜悦瞬间被这一消息冲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就在袁绍心情沉重的时候,又有一名士兵匆匆跑进大帐:

“报,高干将军成功在太原抵御住了鲜卑的进一步南侵,但由于异族人数众多,高干将军请求支援。”

听到这个消息,袁绍的脸色终于稍微缓和了一些。

他点了点头,下令道:“暂时扎营,等候通知!”

说完这句话后,袁绍便在邺城城外的大帐内,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将们开始紧急商讨应对之策。

在他的左边,依次坐着田丰、沮授、郭图、许攸等谋士;而在他的右边,则是颜良、文丑、鞠义、张合、高览等一众勇猛的武将。

最低的也是二流水平,皆是河北大才。

“诸位,鲜卑南下并州,此事该如何解决?”

袁绍询问道。

如今并州北部虽然没有直接掌控,却也算是袁绍势力范围,麾下百姓被入侵,是要有些表示的。

然而,就这番话,却让在场众人都犯了难。

整个河北都明白,袁绍要再次率军讨伐公孙瓒,一定要收复整个河北。

但鲜卑入侵,河北分兵,这不是给了公孙瓒可乘之机。

“主公,河北局势不能再拖下去了,北方段尘,南方曹操,都不是等闲之辈,一旦主公在此耗费下去,很可能陷入被动,本次进入并州,驱赶异族容易,收拢异族却困难,恐怕很可能被拖延一到两年时间。”

没有人愿意说的话,郭图就要上了。

他的天赋为【情绪感知】好似是读心术一般,能够感知人的情绪,但更强大的是,他能感知一地的情绪。

如今,主公情绪明显是不想拖着,河北情绪明显是不想管,那他就不能管并州情绪如何了。

郭图最擅长说好听话,适合说的话。

然而此话说完,袁绍却依然眉头紧皱,河北诸人也都未曾表态。

这让他们怎么说,异族欺辱汉民,这本身就是政治正确,攻打异族是应该的,但如今局势紧张,北伐之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到了现在,谁敢说不打公孙瓒?谁又敢说不打异族呢?

“主公,异族入侵,我等可暂时派遣颜良将军率领5万河北卫精锐前去支援,配合高干将军北上,收复失地。”

沮授沉默良久,最终说道。

听闻此话,袁绍眉头舒展,这个方案可以,但颜良却有些难看了。

北方那可是30万骑兵,河北卫是步兵,其中刀盾兵占大多数,所谓派他前去北方,实则是看他在北伐中就是个跟跑的,起不到任何效果,才派他去西边镇守的。

至于说用5万精锐收复失地这话,众人也只当是听听罢了。

神话三国大汉确实强,但那可是鲜卑全部主力,整整30万,精兵预估也有好几万,以步对骑本就劣势,再加上人数完全碾压,敢于探头就是送死了。

“颜良,你看如何?”

袁绍面带期待之色,目光落在颜良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然而,颜良心里很清楚,袁绍所谓的让他收复并州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实际上,袁绍只是想稍微派遣一些兵力过去,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鲜卑南下,另一方面也是做做样子,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好堵住众人之口。

面对袁绍的询问,颜良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他又能说些什么呢?他愤愤地看了沮授一眼。

然而,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无奈地表示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哈哈,我派大将颜良率精兵入并州,必能保我并州无忧矣!”

袁绍见状,大笑起来,显得十分满意。

他的笑声在营帐中回荡,一众文臣武将也都纷纷上前,齐声恭维道:

“主公英明!”然而,这些恭维之词究竟有多少是出自真心,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在这一片阿谀奉承声中,田丰却始终一言不发,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直到最后,当确定了颜良将率军入并州的事情后,田丰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患得患失的感觉。

“等到河北平定,我一定建议主公踏平鲜卑,为并州报仇。”

心中不断的安慰自己,可说出这话,又有谁能够相信呢?

不愿意救百姓,光顾着内战,说白了就是这样。

·····

辽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近日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两天前,一群面色灰黄、疲惫不堪的百姓突然从西边涌现而来。

他们历经艰辛,跨越了雄伟的燕山山脉,最终抵达了辽东大平原。

这些百姓究竟是如何平安抵达的呢?

原来,早就得知消息的段尘,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立了多个补给点,为这些艰难跋涉的人们提供了必要的食物和水。

昌黎城外,段尘手持长枪,枪头被磨得闪闪发光,散发出令人胆寒的寒光。

他整个人气势如虹,与往日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在段尘面前,是一群骨瘦如柴的并州百姓,他们有的身体残缺不全,却依然顽强地爬行着,一步步靠近昌黎城。

他大步上前,亲自扶起一位老翁,关切地问道:

“西边的情况究竟如何了?”

这位老翁虽然头发乌黑,但面容却异常沧桑,显然是遭受了巨大的折磨,显然年龄不大,却早已经被现实折磨的沧桑了。

老翁颤抖着声音回答道:“死了,全都死了!那些鲜卑人一路上烧杀抢掠,所过之处,村庄里的鸡犬都几乎被屠杀殆尽啊!”

话音未落,老翁的眼眶已经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