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天幕直播,华夏兴衰看哭历朝天子 > 第208章 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强4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8章 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强41

“而且雍正对科举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罗玉华继续说道,“他很注重选拔人才,也很注重人才的质量。”

“他不仅对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策论等实际应用类的题目,用以考察考生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思维能力外 。还加强了对科举考试的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作弊行为,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 。”

“也就是通过这些改革和完善,使得科举制度在雍正当政时期,科学合理,并为朝廷选拔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

“除此之外,雍正对内府刻书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罗玉华继续道,“由宫廷内务府管理的刻印、印制、装裱后,所刻出的书,都被称为内府刻书。又或称 【殿本】【殿版】。”

“雍正认为,内府刻书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方式,能够将优秀的文化典籍保存下来,供后人学习和研究 。”

“你比如说,《古今图书集成》的这部巨着,便是华夏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以铜活字印刷的古代类书,共 1 万余卷 。”

“它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是记载着华夏文明的,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的百科全书 。”

“又是修书的……”嬴政听到这里,忍不住低声嘀咕一句,“看来朕也要好好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了……”

“不过……”话头一转,罗玉华皱眉道,“雍正虽然对于文化传承上做了不少贡献……”

“但他们大清朝几乎是每一任皇帝都避免不了要做的一件事,雍正也避免不了……”

“那就是文字狱……”

“因为清朝是满洲贵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在当时儒家传统文化深厚的汉民族心目中,皆视之为【异族】政权。”

“很多汉民读书人对清朝的统治,大多都是不肯承认的。”

她皱眉道:“所以,从清朝成立的那天起,统治者就需要不断地为其统治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但光是辩护是不够的,对于汉民族中出现的不利清朝统治的思想言论,清朝的掌权者们都会采取坚决打击的严厉政策。”

“不论你是谁,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她继续道,“只要在这方面越轨,都要受到制裁,轻者【重谴】、【革职】。”

“重者【立斩】、【立绞】、【弃市】、【寸磔】,甚至死了的也得剖棺戮尸。族人、朋友也得统统跟着倒霉。”

“这种近乎变态的思想统治,从顺治年间就已经开始了。到了康熙年间已经出现了好几起重大的文字案件。”

“到了雍正时期,清朝的思想统治更加严密。”她叹道,雍正八年,一向狂放不羁的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就因为在一次上疏言事时,一时粗心,将【陛下】写成了【狴下】。”

“雍正见后大怒,觉得他如此粗心,难以委以重任,当即便革去其职,放归乡里。”

“然而如果事情只是到了这一步,那还算幸运。”

“事后雍正思来想去,都觉得不对劲,这徐骏是个读书人啊,纵是平时对同僚放荡一些,对天子也应该遵守臣礼,怎么如此放肆,是不是有意所为呢?”

“于是他立马派人到徐骏家搜查,结果他派出的人竟在徐骏家中翻出诗集一部,内中有这样一句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这下立马便捅了马蜂窝了……”罗玉华摇头叹道,“明月有情、清风无意,这样的诗句,不摆明了是在怀恋明朝,厌弃清朝吗?徐骏这是反清啊……”

“于是雍正下令,【原任庶吉士徐骏,狂诞居心,背戾性成,于诗文囊内造作讥讪悖乱之语,应照大不敬律拟斩立决,将文囊尽行销毁。】”

“就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读书人便因为明月、清风,这样两个唐宋以来诗人,时常会用的常用语,得了个就地正法的结局……”

“而他到底是不是有意讥讪清廷。又有谁在乎呢?”

“……”嬴政和刘邦二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而且,这还只是《履园丛话》中记载的故事……”罗玉华没有给任何人面子,继续道,“雍正年间,最大的一桩文字狱案,其实是曾静、吕留良案。”

“这吕留良,是生于明崇祯二年,卒于康熙二十二年的一位思想家,被后世很多人尊为大儒。”

“吕留良很喜欢读宋人之书,志在求宋代学术之全。”罗玉华继续道,“他对历史上的学人多有评述。虽然在我看来,他的一些看法是有偏颇的。”

“但他与同时代的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一样,都具有主张务实,反对虚浮,坚持爱国主义,反对异族入侵的思想倾向。”

“在他的着作中,也体现了这些思想,比如他的诗句【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和刚刚那句不一样,是实实在在的用来表达他是拒清怀明的思想的。”

她继续道:“而曾静是湖南永兴人,在参加州试后,便不再进取,只在乡中讲学,号蒲谭先生。”

“曾静在读书时,接触过吕留良的着作,并对吕留良的一些看法主张十分赞赏。”

“因为曾静对清朝统治向来不满,所以在看到吕留良的着作后,仿佛找到了知音。”

“他派其弟子张熙到浙江吕留良家求教索书。”罗玉华叹道,“因为这时,吕留良已去世,他的儿子吕毅中便将父亲的诗文集赠给了曾静、张熙。”

“而曾静等人又开始这是在雍正七年时,与吕留良的学生严鸿逵开始互交互往。”

“恰好这时,川陕总督岳钟琪两次要求觐见,皇帝都没有批准。”

“曾静便见缝插针,竟派张熙前去劝岳钟琪反清。”

“岳钟琪便布置假现场,探知到张熙是受曾静指使的,便当即逮捕了曾静。”罗玉华继续道。

“而在曾静家中,他们翻出了吕留良的着作,还翻出了吕留良弟子严鸿逵、沈在宽等人的日记和诗文。”

“那吕留良着作中的反清倾向自不必说,严鸿逵、沈在宽日记和诗文中也可挖掘出反清的情绪。”

“尤其是严鸿逵的日记中,更是记载了索伦【拥火出石】、【热河发大水,淹死满洲兵两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