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蘑菇种植成功之后,撕裂了笼罩着中国头上的蘑菇威胁,蘑菇产生的不是云团,是所有希望华国能重新站起来的人握紧的拳头和志气。
欢呼雀跃的人群挤满了大街,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公社,在中华所有电波和报纸能够传播到的地方,你都能听到欢呼和庆祝声音。
也可能是许大茂做了好事情,就在这一年老天似乎格外眷顾许大茂和娄小娥这对夫妻,随着婴儿的发育,经过后续多次更加细致入微的检查后,有了更令人惊喜的消息——娄小娥竟然怀上了双胞胎!
喜悦之余许大茂很快意识到,生产对于娄小娥来说就是一项艰难的挑战,更何况这次还是多胞胎,其难度可想而知,当年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远没有现在这般发达,女人生一个都是一次大的灾难,更不要说一胎两个了。
面对如此状况,许大茂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也展现了他前所未有的细心,基本抛过手头上的一切不重要工作去照顾妻子的衣食起居,操持起家中大小事务,甚至连平日里偷懒睡觉都暂且搁置一边。
自从娄小娥怀孕之后,胃口变大也变刁了,许大茂时常从自己空间里,拿出各式各样美味可口的食物来犒劳安慰娄小娥。
这些美食多是许大茂在空间里制作的精致糕点,还有空间中新鲜的水果还有一次滋补的炖汤肉食,每一样都是许大茂用心挑选准备的,出去转一圈进门的时候提回来。
而娄小娥看见丈夫带回来的这各种市面上没有的东西,她也是知道轻重的人,从来不会多问一句,也不会多说什么,面对这些美味食物只会把脸吃成仓鼠。
她深知这次怀孕和生产对她是个大难关,毕竟怀的可是双胞胎,这其中的困难不能简简单单按倍数计算。丈夫许大茂对她的爱护让她很感动,自从怀孕之后丈夫许大茂更是为此付出了诸多心血,那份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让她感动不已。
女人有了孩子以后的想法就会有很大变化,尽千丝万缕的感激之情急于倾诉,但一想到腹中那两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小生命,她还是将所有的话语都深埋心底。爱他,给他生两个孩子折磨他,不得不说娄小娥现在的思想就挺现代的!
为了确保胎儿能够平平安安,娄小娥减少了不必要的危险行动,还要控制体重,加强锻炼,防止胎儿过大。
随着孕期的推进,胎儿在肚子里一天天变大,她的身体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笨重,无论是睡觉翻身还是日常的一举一动,都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自如。尤其是到了临近预产期的时候,那种行动不便愈发强烈起来。
就在距离预产期还有五六天的时候,许大茂当机立断,果断安排妻子提前住进了医院待产。
对于即将诞生的这一对双胞胎来说,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所以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行。也就这样,娄小娥在许大茂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之下,来到了分娩的时刻。
送入产房里的时候,娄小娥和许大茂都是紧张的,当时医院产房声音外面是能听见的,娄父和娄母也过来陪着小女儿!产房里面声嘶力竭的声音外面是可以听清楚的。
产房外的许大茂坐立不安,仿佛时间已经凝固;产房中传出的每一声呻吟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头。好在一切都还顺遂,经过漫长且艰辛的努力,娄小娥顺利产下了两个可爱的男婴!一家人也放下心来。
从产房出来许大茂静静地陪坐在病床边,目光落在妻子虚弱的脸庞上,病床上,刚刚诞生不久的小家伙安静地躺在母亲身旁,那小小的身躯用小被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皱巴巴、红彤彤的小脸,稀疏的头发贴在头皮上,身上都没有擦干净,看上去有些滑稽,但却让人感到无比可爱。
许大茂和妻子都是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在此时此刻目光里所剩下的都是孩子。夫妻俩就这样静静地凝视着自己的孩子,病房里弥漫着温馨与甜蜜的氛围,时间似乎都在这一刻静止了,只为让这份喜悦永远定格。
许大茂等待着妻子在医院里慢慢调整身体状态,中午他会出去带来媳妇喜欢吃的各种东西,顺便把孩子折腾的脏衣服尿布拿回家洗掉,孩子的哭闹是不分场合的,不分时间的。尤其是双胞胎,一个人哭的时候,另一个人也会跟着哼哼,身边基本上离不开人,娄小娥一个人也根本照顾不过来。
医生告知他妻子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可以办理出院手续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收到这个消息后,许大茂赶忙开始着手准备将妻子接回家中坐月子。
在那个年代,科技尚未如今日这般发达,生活条件也颇为有限,与现今便捷舒适、种类繁多的交通工具相比,简直没有可比性。
当时人们往往只能依靠一些传统而简陋的工具来满足日常需求,其中就有一种被称为“架子车”的运输工具,它在许多重要时刻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除了运输货物之外,还会担任各种用途,比如运送产妇和新生婴儿回家。
许大茂找了北平城特有的板爷,车是新车,人是老人,这板爷把他的车子打理的特别干净,许大茂带着板爷回家从柜子里拿出准备好的崭新厚棉被,小心翼翼的摊开铺在那辆架子车之上,又拿出一床被子放在车子里面。
和板爷一起到了医院,先小心翼翼的用被子把媳妇包裹起来,从病床上抱到架子车上安置好,再把两个小婴儿用一样的手法小心抱到娄小娥的一边放好,用厚棉被把娘儿仨包裹起来,不让一丝风进入棉被里。
调整好三个人的位置,确保母子仨能够舒舒服服地躺着。给板爷加了钱,车子在板爷的手上平稳前进,尽量避免道路的颠簸带给三个人不适。
经过一段不算太长但感觉格外漫长的路程,终于到家了。许大茂和板爷直接把车子抬进了家门,小心翼翼的把妻子和孩子抱进家才算完成了整个转移过程。
娄小娥坐月子的房子是许大茂以前小时候住的耳房,许大茂还特意做了装修,用了双层玻璃,又给屋子里面吊了顶,整个房子温馨而又舒适。耳房门又不开,从主卧里进入耳房,是当时许大茂父母做的设计,现在用起来也依然很好。
温馨而舒适的耳房,对于此刻正需要安心静养、坐月子恢复身体的娄小娥和孩子而言,在这个年代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住所。
娄母这段时间过来女婿这边居住,帮忙照看孩子,给女儿调整身下的褥子,陪着女儿聊天,看着外孙。许大茂安顿好妻儿之后,立刻转身忙碌起来:
烧水做饭,为妻子准备营养丰富的月子餐;跑到摇篮边查看宝宝有没有哭闹,及时更换尿布,新尿布,洗衣服,洗褥子。各种洗……就这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许大茂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照顾妻子和儿子的日常生活当中,
许大茂洗衣做饭、换尿布喂奶、陪妻子聊天解闷等等,每一项工作他都做得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毫无怨言。周围的邻居们都知道了许大茂这个新晋的“全职奶爸”,对他关爱妻子的行为赞不绝口,许大茂也算是在这个年代开了先河了。
每天许大茂都会精心为妻子准备好几顿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饭菜,以帮助她尽快恢复。同时他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地照顾着年幼的孩子。由于一胎生两,妻子的奶水不充足,所以还需要时不时地给孩子冲调一些奶粉。
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相当困难,抱孩子的姿势,奶粉的温度,每一次喂完奶之后又该怎么样正确的给孩子拍嗝,防止吐奶影响呼吸,不仅如此,关于如何照顾孩子还有很多学问呢!又比如孩子睡觉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势才最舒服等等;
这些细节问题,许大茂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并掌握。面对如此繁多的任务,即使像许大茂这样的天才也不禁感到有些头疼。你是天才,你也要照顾孩子啊!
但许大茂一想到妻儿能够在自己的悉心照料下健康,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不会的就学嘛,有多可怕,况且许大茂也有空间在作弊。
许大茂抱起孩子那满是尿渍的尿布,又拿起妻子换下来的衣物,装进盆中拿到自己小院子里,确定周围没有人之后,便悄悄地将这些东西扔进了自己的空间里,
只见空间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包裹住了这些物品。冲刷着每一处污渍,不一会儿的功夫,尿布和衣服就被清洗得一尘不染,再用清水淘洗两下,做出自己清洗过的样子。
从空间中将洗净的衣物取出来,然后整整齐齐地晾晒在了院子里,明媚的阳光洒落在这些衣物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温暖的太阳光不仅能够烘干衣物,还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坐月子期间穿上干爽舒适的衣服,对娄小娥身体恢复大有裨益。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也就许大茂这般精心的照例产妇和新生儿。大多数人家可不像许大茂这样,许多妇女生产后没休息几天就连忙投入到繁重的体力劳动当中去了,农村里的就开始抢工分,要挣自己的吃喝,根本顾不上好好调养身子,结果落下了一身病根儿。而且在带孩子方面,更是远不如许大茂这位有着现代思想的人来得讲究。
那个时期养育孩子通常比较简单粗放,多数家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一起长大。就像隔壁阎老师家一样,他家的老大在和弟弟玩耍的时候,后背上用几根布带子绑着家里的那个可爱的小妹妹!
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老大摔倒在地,小孩子也在底下一起摔倒,这个时期的小孩子好像都很皮实,也不见孩子哭闹,在哥哥后背依然乐呵呵的跟着哥哥一起继续玩,
不过阎大妈看见这种情况,打起来也是手下不留情,但打完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继续背着,小女孩还是喜欢跟着哥哥玩。
许大茂如同其他众多初为人父的男人一般,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喜悦,着手翻阅起厚厚的字典,仔细斟酌着究竟该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怎样独特而又饱含深意的名字。
这件事实际上早在孩子尚未降世之前便已悄然展开,然而经过漫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却始终未能最终敲定。其间的种种纠结,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许大茂内心深处其实更为偏爱诸如“许核弹”和“许氢弹”这样的名字,简单易听懂,命名不仅足够响亮,更是霸气侧漏,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当他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娄小娥时,却遭到了对方毫不留情的拒绝。许大茂一脸不解地嘟囔道:“不就是两个名字嘛,我觉着挺不错的啊!”可娄小娥却是一百个不情愿,她瞪大双眼反驳道:“哪能只是两个名字这么简单呀!”就这样,夫妻俩为此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足足争吵了半晌,可许大茂终究还是拗不过娄小娥。
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岳父岳母听的时候,两个老人家就好像看白痴一样,觉得这个人文凭真他妈可能是买来了,脑子有时候不正常。
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给孩子起名可是一件极为重要且讲究颇多的大事。不但需要考虑到对应的五行命理,还要蕴含美好的寓意。
于是乎,经过一番反复筛选比较后,他们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老大唤作许安然,希望孩子一生平平安安,怡然自得;而老二则取名为许安和,期盼其生活安稳和谐,幸福美满。
许大茂觉得也还能听,孩子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出了月子之后,后院花园里躺躺椅的就多了两个娃娃,为夫妻俩提供了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