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网游动漫 > 直击人性 > 第59章 踏实能干比不上能说会道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9章 踏实能干比不上能说会道的

在生活的宏大舞台之上,我们常常会目睹一种令人无奈且深思的现象:那些踏实肯干、默默耕耘的人,有时竟在现实的天平上,敌不过能说会道之辈。这一现象犹如隐匿在生活深处的暗流,悄然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与判断,就像富兰克林所讲:“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可现实中,一些“空袋子”却凭借巧言令色,看似站得风光无限。

在职场这个竞争激烈的“战场”,此类场景屡见不鲜。小李,无疑是公司里典型的实干派代表。每日,晨曦尚未破晓,城市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小李便已悄然坐在办公桌前,开始细致地规划一天的工作。对待每一个项目,他都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仿佛一位雕琢艺术品的大师,不容许任何瑕疵的存在。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他常常在办公室里披星戴月。当夜幕降临,城市华灯初上,大多数人都已结束一天的工作,享受着家庭的温馨或休闲时光时,小李却依旧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反复核对每一个数据,精心优化每一个方案细节。

在最近的一个重要项目里,小李负责的部分犹如布满荆棘的艰难征途,难题接踵而至。但他并未退缩,而是如同一位勇敢的探险家,查阅海量的资料,向众多行业专家虚心请教,在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中摸爬滚打。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为整个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然而,每当到了团队汇报的关键时刻,小李便陷入了困境。他站在众人面前,紧张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额头不自觉地沁出细密的汗珠。他试图将自己在项目中的努力与成果清晰地表达出来,可话到嘴边,却总是结结巴巴,只能简单地陈述事实。

那些在背后付出的无数艰辛努力,以及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都被他笨拙的表达所掩盖,如同明珠蒙尘,难以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反观小张,工作能力实则平平,却拥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平日里,对待工作总是敷衍了事,一旦遇到难题,第一反应便是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然而,奇妙的是,只要一到开会的场合,他就像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瞬间变得口若悬河。

在讨论项目方案时,他能将一些似是而非的想法描绘得天花乱坠,仿佛这些虚幻的创意马上就能为公司带来巨额的收益,让公司一夜之间走向辉煌。

凭借着生动的言辞、自信的姿态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他总能成功地吸引领导的目光,让领导仿佛看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年终评优的时刻来临,小张早早地便精心准备了一份精美的汇报材料。在这份材料中,他将自己在项目中的作用无限夸大,甚至把一些本不属于他的功劳,也巧妙地揽在了自己身上。汇报过程中,他声情并茂,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娓娓道来,配合着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成功地吸引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全部注意力。

而小李,依旧保持着他一贯的质朴,只是简单地罗列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任何华丽的修饰与渲染。

最终,小张凭借着出色的表达与自我推销,成功击败小李,获得了晋升的机会。小李望着小张得意的笑容,心中满是无奈与失落。自己数月来没日没夜的辛勤努力,就这样因为不善表达,而付诸东流,成果被轻易忽视。

“小李啊,不是我说你,你工作能力是有的,可这汇报也得讲究点技巧,你看人家小张,多会展示自己。”同事老王拍着小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小李苦笑着,眼中透露出一丝苦涩:“我也知道自己嘴笨,可我一直觉得,把工作做好才是最重要的,没想到……”

“现在这社会,光会做事可不行,还得会说,不然谁知道你付出了多少。”老王无奈地摇摇头,眼神中满是惋惜。

小李皱着眉头,脸上写满了委屈:“可我花了那么多精力在项目上,为了找到解决方案,不知道熬了多少个通宵,怎么就比不上他几句漂亮话呢?”

老王叹口气,拍了拍小李的背:“领导哪有时间去深究过程,汇报得好,印象分就高。你下次也得学着包装包装。”

校园里,同样在上演着类似的故事,宛如一幕现实的缩影。小组作业时,小王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心与实干精神,宛如一盏照亮团队前行的明灯。接到作业题目后,他便如同一位严谨的学者,主动投入到海量资料的查阅之中,深入分析研究,为小组制定出详细而周全的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负责撰写核心报告,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小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每一个困难他都努力克服,为了小组的荣誉,他不辞辛劳。

而小赵则截然不同,对待小组任务总是敷衍塞责,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或者与同学闲聊,仿佛这个小组作业与他毫无关系。

然而,到了汇报的时候,小赵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摇身一变成为了主角。他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小组的成果,将功劳大多揽在自己身上。他巧妙地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夸张的语气,把自己描述成项目的核心推动者,对小王的辛苦付出却只字不提。

老师和同学们被他精彩的言辞所迷惑,纷纷对他投以赞赏的目光,而真正的实干者小王,却被大家遗忘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小王,这次作业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咱们这组肯定不行。”小赵在汇报结束后,假惺惺地对小王说,脸上还挂着那看似真诚的笑容。

小王皱着眉头,眼中满是不满,毫不客气地回应:“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整个过程你做了什么大家都清楚。”

“哎,你这话怎么说的,我这不是在夸你嘛,而且汇报的时候我不也把咱们组的成果说得很好吗?”小赵狡辩道,试图掩饰自己的心虚。

“哼,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你就会耍嘴皮子。”小王气愤地转身离开,留下小赵在原地尴尬地站着。

小赵在背后小声嘀咕:“不就是嫉妒我汇报得好嘛,有本事你也说啊。”

小王忍不住回头反驳:“巴尔扎克曾讲‘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你从不思考如何实干,只知耍嘴,早晚露馅。”

在人际交往的场合中,踏实者也常常处于劣势,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阻隔。朋友聚会时,健谈者凭借着出色的口才掌控着话题的走向,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他们善于捕捉他人的兴趣点,如同技艺高超的舞者,在话题的舞台上翩翩起舞。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着各种精彩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整个聚会的氛围也因他们而变得热烈非凡。

而那些默默倾听、真诚待人的实干者,却因不善言辞,不知如何融入这热闹的氛围,只能在一旁尴尬地笑着。他们偶尔鼓起勇气插上几句话,却很快被健谈者如潮水般的话语所淹没,渐渐地被边缘化,仿佛成了聚会中的透明人。

“哎,你们听说了吗?最近那个新电影可好看了,剧情特别精彩。”聚会中,健谈的小张眉飞色舞地说着,手还在空中不停地比划着。

“哦,是吗?我还没去看呢。”实干的小李应和道,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试图加入话题。

“那你们可得去看看,我跟你们说,里面有个情节,简直绝了……”小张继续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丝毫没有给小李再说话的机会。

小李又试着说:“我最近看了本书,感觉也挺有意思的,讲的是……”

“等会儿啊,小李,我这正说电影呢,你那书先放放。”小张打断小李,继续高谈阔论他的电影,仿佛小李的话从未存在过。

小李有些失落,不禁想起卡耐基的话“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致意倾听的人。”可在这种场合,倾听似乎成了实干者无奈的选择,他们的声音被轻易地忽视,他们的想法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关注。

养老问题上,这种现象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人性与现实的复杂。赵大爷和钱大爷都已步入晚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需要子女在身边悉心照料。

赵大爷的儿子小赵,是个踏实孝顺的人,他对父亲的爱如同潺潺流淌的溪流,虽不张扬,却深沉而持久。自赵大爷身体抱恙以来,小赵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任,将这份责任视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房间,小赵便已轻手轻脚地起床,赶在父亲醒来前,精心准备营养早餐。他会根据父亲的口味和身体状况,用心搭配好各类食物,每一道食材的选择都饱含着他对父亲的关爱。

照料父亲洗漱时,他的动作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花瓣,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弄疼了父亲。到了服药时间,小赵会准时将温水和药物递到父亲手中,仔细叮嘱注意事项,那关切的眼神仿佛在告诉父亲:您的健康,就是我最在乎的事。

“爸,来,先把药吃了,这药对您身体好,吃了之后可能会有点犯困,您要是想睡就再睡会儿。”小赵轻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温柔与关怀。

“哎,好,儿子,辛苦你了。”赵大爷感激地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心疼。

“爸,您说啥呢,这都是我该做的。您为我操劳一辈子,现在该我照顾您了。”小赵笑着回答,笑容里洋溢着对父亲的敬爱。

“儿子,你也别太累着自己,工作上的事也别耽误了。”赵大爷心疼地说,他深知儿子为了照顾自己,付出了太多。

“放心吧,爸,我心里有数,工作和照顾您我都能兼顾好。”小赵拍拍胸脯,坚定地说道。

天气好的时候,小赵会小心地推着父亲去楼下晒太阳,与父亲一同感受阳光的温暖与新鲜空气的清新。他会指着路边的花草,和父亲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父亲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钱大爷的儿子小钱,却是个截然不同的人。他能说会道,每次见到父亲,甜言蜜语便如潮水般涌来:“爸,您这精神头看着比同龄人好多啦,肯定长寿!”“爸,我天天想着您,就盼着您健健康康的。”这些话就像甜蜜的糖果,哄得钱大爷十分开心。

然而,在实际行动上,小钱却极少付出。他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陪伴在父亲身边,钱大爷的生活起居大多依赖保姆照料。即便偶尔在家,他也只是坐在父亲身边,嘴上说着关心的话,却很少真正动手为父亲做些实事。

有一次,保姆请假,小钱答应照顾父亲。可一整天下来,他不是在打电话谈生意,就是玩手机。父亲想喝水,叫了他几次,他才不耐烦地去倒,结果慌乱中差点把水洒在父亲身上。

“爸,您看我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是抽不出太多时间,您多担待啊。”小钱打着电话,抽空对父亲说道,眼神却还盯着手机屏幕。

“行,行,你忙你的吧。”钱大爷无奈地摆摆手,眼中透露出一丝失落。

“爸,您渴了啊?等着啊。”小钱嘴上应着,却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去倒水,结果慌乱中差点洒了。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钱大爷抱怨道,语气中满是不满。

“哎呀,爸,我这不是着急嘛,您别生气。”小钱敷衍地说道,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钱大爷忍不住数落:“你每次都这样,光说不做,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一点都不上心。”

小钱不耐烦地回应:“爸,我这不是忙嘛,您就别挑刺了。”

钱大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墨子说过‘言不信者,行不果’,做人做事还是要实在些。”

日子一天天过去,邻里间的评价却令人心寒。大家常常夸赞小钱孝顺,只因他那些暖心的话语在邻里间流传,让大家都觉得他对父亲关怀备至。

而小赵虽然默默付出了很多,却因为不善于表达,很少被人提及。甚至有人觉得小赵对父亲不够关心,认为他不如小钱体贴。

赵大爷看着邻居们对两个孩子的不同评价,心中明白儿子的辛苦,却无奈于众人只看表面,不了解实际情况。

“钱大爷,您家小钱可真孝顺,天天把您哄得这么开心。”邻居张大妈羡慕地说,眼中满是对小钱的赞赏。

“哎,他就嘴甜,其实……”钱大爷欲言又止,心中有些无奈。

“还是小钱有本事,会说话又孝顺。你看赵大爷家那小赵,整天闷声不响的,也不知道对他爸咋样。”另一位邻居李大爷附和道,脸上带着一丝不屑。

赵大爷听到这些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忍不住说道:“你们可别光看表面,我家小赵那是实实在在对我好,照顾我从不含糊。”

“是吗?看着不像啊,小赵平时也不怎么跟人交流,哪像小钱,多会来事儿。”李大爷不以为然地说,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

赵大爷有些生气,提高了音量:“你们没看到小赵每天怎么照顾我的,就别乱说了。他虽然话不多,但做的都是实事。就像伏尔泰说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别让偏见蒙蔽了你们的双眼,对踏实做事的人公平些。”

李大爷撇撇嘴:“赵大爷,您也别护着了,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赵大爷无奈地叹口气,不再言语,心里满是对小赵的心疼。他知道,儿子的付出不应该被忽视,可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

这一现象背后,是人们认知的偏差。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听到的生动描述,而忽视实际行动。能说会道者敏锐地利用了这点,巧妙地包装自己,抢占了先机。而踏实肯干者虽拥有强大的实力,却因为不擅表达,在竞争中无奈地落于下风。

但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那些实干者的默默奉献。诚如李大钊所言:“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我们不能让失衡的天平持续倾斜,要学会洞察本质,给予实干者应有的认可与尊重。唯有如此,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环境,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让那些默默耕耘的实干者不再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