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网游动漫 > 直击人性 > 第98章 别老说自己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穷死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就咱这穷命,别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了。”生活里,这样的话是不是很耳熟?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穷”字挂在嘴边,却没意识到,这些脱口而出的抱怨,可能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命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预言”,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对一件事有了某种预期,你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朝着这个预期去发展,最终让这个预期变成现实。总把“穷”挂在嘴边,就是在给自己种下贫穷的种子。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慢慢侵蚀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在面对机会时畏缩不前,觉得自己根本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毕业于一所颇具声誉的大学,在校期间专业成绩优异,掌握的专业技能也相当扎实。然而,他总觉得自己出身平凡,既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又缺少资金支持,干什么都比别人矮一截。临近毕业找工作时,几家颇具规模的大公司看中了他的能力,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这些公司提供的平台广阔,发展机会众多,薪资待遇在行业内也很有竞争力。

一家知名企业的hR热情地向他介绍:“我们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个岗位能让你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项目,薪资福利也很优厚,发展前景非常好,你考虑一下?”

他却犹豫着说:“我怕我适应不了大公司的节奏,竞争这么激烈,我怕自己做不好。”

hR鼓励道:“从你的履历看,你的能力完全没问题,我们相信你有很大的潜力。”

他眉头紧皱,还是婉拒了:“我真的没信心,万一搞砸了,对我职业生涯影响太大了,还是算了吧。”心里想着:“像我这样没背景的人,在大公司肯定很难出头,还是找个轻松点的小公司吧。”

最终,他选择了一家薪资微薄、发展空间有限的小公司。入职后,他常嘟囔着:“我也没什么大追求,能有份工作糊口就行,那些好工作都是给有钱人准备的。”

在小公司里,每当有重要项目需要人手时,他总是往后退缩,不敢主动争取。

有一次,公司承接了一个与大客户合作的项目,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团队负责人在会议上鼓励大家踊跃参与,共同为项目出谋划策:“这次项目是公司的重要契机,大家有想法的都别藏着掖着,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话,后续晋升机会也多。”

年轻人心里其实很想尝试,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我能力有限,恐怕帮不上什么忙,还是让更有能力的同事上吧。”

会后,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劝他:“你能力挺强的,为什么不试试呢?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做好了说不定能升职加薪。”

年轻人却摇摇头,无奈地说:“我要是搞砸了,肯定会被骂,还不如少出风头,稳稳当当的好。”

同事着急地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谁一开始就能把事情做得完美,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成长的。”

年轻人还是不为所动:“我真没那个胆子,我就适合做些安稳的小任务。要是搞砸了,在公司都抬不起头。”就这样,一次次晋升的机会从他身边溜走。

他的生活也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工资低,便只能租住在狭小昏暗的出租屋里,通勤时间长,休息不好,工作效率也难以提高。遇到心仪的物品,只能在心里默默计算价格,然后无奈放弃,还忍不住向身边人抱怨:“这东西太贵了,咱可买不起,穷人的日子真难过。”

和朋友聚餐时,也总是纠结于费用,担心自己负担不起,这种心态让他在社交场合也越来越不自信。

有一回朋友约他去一家稍高档的餐厅吃饭,他连忙拒绝:“那家餐厅消费太高了,我可去不起,你们去吧。”

朋友劝他:“偶尔吃一次没事的,别老这么省。”

他却叹口气说:“你们不懂,我每个月工资就那么点,房租、吃饭都得精打细算,哪敢乱花钱。”

朋友不死心:“就当是给自己放松放松,偶尔奢侈一下。”

他苦笑着回应:“我可不敢,我还得留着钱应急呢,你们玩得开心就行。上个月生病去趟医院,那点工资都见底了,哪还敢乱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出身同样平凡的人。大学期间,这个人就不得不依靠勤工俭学来补贴生活费。在别人逛街、追剧的时候,他在学校图书馆勤工俭学整理图书,或是在食堂帮忙打下手。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从不把“穷”当成自己的标签,而是积极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有同学问他:“每天这么辛苦打工,你不累吗?干嘛不轻松点,反正家里也没钱,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坚定地回答:“我不这么想,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多学些技能,多积累些经验,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同学疑惑道:“可学那些有什么用,也不能马上赚钱。”

他耐心解释:“技多不压身,等机会来了,有能力就能抓住。现在积累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

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各种技能,从编程到设计,从写作到营销,不断充实自己。

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实习活动。在一次全国性的营销策划竞赛中,他凭借独特的创意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带领团队获得了二等奖。这次获奖不仅为他赢得了一笔可观的奖金,还让他在业内崭露头角。

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创业公司。公司初创阶段,条件艰苦,工资不高,但他干劲十足。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他从不抱怨,而是想尽办法解决。

有一次,公司的产品推广遇到瓶颈,传统的营销方式效果不佳,公司上下都为此发愁。他主动站出来说:“我最近研究了新媒体平台,咱们可以结合这些平台做推广,说不定效果不错,我有个初步方案,大家一起讨论下。”

同事们纷纷响应,有人好奇地问:“具体要怎么做呢?”

他兴致勃勃地讲解:“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做产品展示,再结合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营销,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先从热门话题入手,制作有趣的内容,提高曝光度。”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功,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公司知名度也迅速提高。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逐渐成为核心团队成员。不仅薪资大幅提升,还获得了公司的期权。如今,他已经实现了经济独立,还买了自己的房子。他用行动证明,只要不被“穷”的思维限制,就能打破命运的枷锁。

在小区的角落里,住着一位老人。老人年轻时便家境贫寒,几十年来,他总是把“我就是个穷命,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这句话挂在嘴边。

哪怕村里组织技能培训,能帮助大家学习养殖技术,增加收入,他也只是摆摆手说:“我没那命赚大钱,学了也没用。”

培训那天,村里的年轻人都积极参加,老师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展示着养殖带来的丰厚收益案例。可老人却坐在自家门口,抽着旱烟,看着培训的屋子,嘴里嘟囔着:“那都是别人的命好,我学不会,也赚不到那钱。”

后来,村里有人靠着养殖发家致富,盖起了新房,他却依旧守着破旧的老屋,继续抱怨。

有一次,邻居劝他:“你也试试呗,说不定能行。”

老人叹气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穷惯了,折腾不动了。”

邻居耐心劝道:“现在政策好,还有技术指导,你就当打发时间,说不定还真能改善生活。”

老人却不为所动:“我没那心思,也没那本钱,别劝我了。我年轻的时候都没成功,现在更不行了。”

村里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有人经营农家乐,又有人找到他,希望他能把老屋改造一下,参与其中。他还是拒绝:“我哪有那本钱,也没那本事,这好事轮不到我。”

来人解释:“前期有扶持资金,经营上也有培训,您就放心干。”

老人却直摇头:“我不懂这些新玩意儿,还是算了吧。万一搞砸了,钱没赚到还亏一大笔,我可担不起。”就这样,一次次改变生活的机会从他身边溜走。直到晚年,他依然一贫如洗,真的应了自己那句“穷命”的预言。

再看看小张,在一家工厂流水线工作。他每天抱怨工资低,工作又累,常说:“我也就只能挣这点辛苦钱,这辈子发不了财。”

工厂有内部晋升机会,需要通过技能考核,他却连名都不打算报,和工友说:“我没读过多少书,肯定考不过,去了也是浪费时间。”

工友小李劝他:“兄弟,我和你一样没多少文化,但咱试试总没坏处吧?我打算每天下班后学两个小时,就不信考不过。”

小张不屑地说:“你爱折腾就折腾,我可不陪你,我就知道我没那晋升的命。我要是去考,肯定被人笑话,还是老老实实干我的活儿吧。”

结果,小李每天下班后,在狭窄昏暗的出租屋里,就着昏黄的灯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李成功晋升,薪资翻倍,工作环境也改善了。小张却还在流水线上,重复着单调的劳作,继续抱怨着自己的穷日子。

还有在电商行业兴起时,不少人嗅到商机,纷纷投身其中。小王却总是说:“我没什么商业头脑,也没启动资金,做电商肯定赔本,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

朋友拉他一起创业,承诺前期资金和运营都有办法解决,他还是拒绝:“我可不想冒险,赔了本我可就惨了,你们干你们的,我没那命赚大钱。”

朋友无奈地说:“现在电商发展多好啊,咱们一起干,总能摸索出一条路,错过了多可惜。”

小王却不为所动:“你们是不知道我家的情况,赔了我连生活都成问题,我可不敢赌。”

后来,朋友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买了房买了车,还拓展了业务。小王却因为所在公司效益下滑,面临裁员危机,收入越来越不稳定。看着朋友的成功,他也只是酸溜溜地说:“人家运气好,我可没那运气。”

语言是有力量的,积极的语言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消极的语言则会像诅咒一样,把我们困在困境里。

当你抱怨自己穷时,你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匮乏和不足上,忽略了身边的机会。而且,这种负面情绪还会影响你给他人的印象,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消极、没有上进心的人,从而错过一些人脉和合作的机会。

想要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我穷”换成“我正在努力创造财富”,把“我买不起”换成“我如何才能买得起”。这种积极的语言转换,能让我们从消极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以更加主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别老说自己穷,因为你的人生,真的会被这些话影响。从现在开始,用积极的语言去塑造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有改变命运的能力,你会发现,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一步步向你走来。

正如西汉名相陈平,家境贫寒,然其从未言弃,更不抱怨贫穷。他凭借智谋与勇气,辅佐刘邦成就大业,不仅摆脱贫困,还青史留名。

再如宋濂,幼时家贫,却从不将“穷”字挂在嘴边,哪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依然坚持抄书求学,最终成为一代大儒。他们在困境中不被“穷”念束缚,终成大器。我们也应如此,摒弃消极话语,勇敢追逐梦想,向着光明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