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17章 九族都不要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兄弟们今日暴更】

接下来,郭允厚便与温体仁以及黑云龙一同对八大晋商的产业展开全面清查。

郭允厚好似冲锋在前的急先锋,亲自操刀主持清查事务,那架势,仿佛要将八大晋商的家产彻彻底底翻个底朝天。

这还不止,他还顺带将其他一些牵涉走私案的不法商人也一并查抄。

到了后来,就连那些并未参与通敌卖国走私案的商人,都让郭允厚有些蠢蠢欲动。

温体仁见状,赶忙上前阻拦,说道:“郭老大人,您可千万不能犯糊涂呀!

咱们此次前来,乃是奉旨办差,抓捕的都是通敌卖国的奸商。

对待这些合法经营的商人,咱们可不能乱来啊!”

郭允厚一脸尴尬地笑着说道:“温大人放心,老夫心里明白,不会胡来的。”

温体仁心中暗自骂道:“好你个郭老抠,嘴上虽说不会胡来,可手都已经在算盘上拨弄珠子了。

我老温要是不看紧点,指不定你郭老头脑子一热,就把山西境内的商人全都给收拾了,那到时候可就麻烦大了。”

…………

此刻,正在大同城中百无聊赖的信王朱由检,领着王承恩和黄道周整日四处闲逛。

他早已对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感到乏味,只见他在大同城内的街道上漫步,饶有兴致地向百姓们问东问西。

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人群。

朱由检转头对一旁的黄道周开口说道:“黄师傅,您瞧瞧,自打本王来到这大同之后,城中百姓生活可谓蒸蒸日上,如此热闹的景象,就跟过年似的。

再想想咱们刚来的时候,那代王把这大同城折腾得,都快成一座死城了,街上都瞧不见几个人影。”

黄道周听完,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代王作恶多端,与大同官府沆瀣一气,将百姓们折腾得苦不堪言。

如今殿下拨乱反正,为百姓们讨回公道,百姓们自然没了顾虑,敢出来安心做买卖,这大同城的人气确实比之前旺盛了许多。”

这时,朱由检开口叹息道:“可惜啊,本王尚未彻底解决大同的隐患。

这大同始终是代王的封地,只怕咱们前脚刚走,后脚百姓们又得遭殃。

要不是之前袁阁老和江大人阻拦,本王真想找个办法把代王给处置了,也算是替大同百姓除去这个祸害,为老朱家清理了这个不肖子孙。”

听到朱由检这番话,王承恩顿时耷拉着脑袋,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他心里清楚,这种话可不是他一个王府总管能参与讨论的。

黄道周对此倒是见怪不怪,随后笑着说道:“殿下呀,代王就藩大同,至今已两百多年。

即便殿下将如今这位代王废黜,将来朝廷还是得从代王一脉中重新挑选合适的人承袭代王爵位。”

这时,朱由检皱着眉头,一脸忧虑地开口说道:“黄师傅,您能不能想想办法,看怎样才能让皇兄彻底废掉代王的爵位,撤掉代王的藩王之位呢?”

他眼中满是对大同百姓未来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代王恶行的愤懑,急切地期望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大同百姓再次遭受苦难的隐患。

黄道周听此言,面露难色,缓缓开口说道:“殿下呀,自大明开国至今,被废除的藩王屈指可数,而且无一例外,全部都牵扯到谋逆大案之中。

代王虽说罪行累累,可并未涉及谋逆之举呀。

倘若皇上贸然废除代王一脉,日后该如何向其他藩王解释交代呢?”

朱由检紧皱眉头,陷入沉思,像是在绞尽脑汁思索着对策。

过了片刻,他忽然眼睛一亮,开口说道:“本王看代王府那座九龙壁挺不简单的,跟皇兄紫禁城的有得一拼,这算不算僭越?

能不能当作谋反的证据?

要不就以此为借口,本王上道折子,请皇兄彻底废了代王这一脉。”

黄道周闻言,顿时一阵无语。

他赶忙耐心解释道:“殿下呀,代王府中的九龙壁乃是初代代王建造之时,向太祖爷禀报过的,得到太祖爷首肯之后才动工修建的。

并且这座九龙壁上雕刻的是四爪蟒,并非五爪龙。

所以,以此作为借口根本站不住脚呀。”

朱由检闻听此言,顿时满脸沮丧,急得抓耳挠腮。嘴里嘟囔着:“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样才能解决代王这一脉这个大祸害呢?”

就在这时,前方不远处的酒楼中突然传来激烈的吵闹和打杂之声。

朱由检顿时精神一振,急忙抬头望去,只见酒楼里人群慌乱,叫骂声此起彼伏。他一下子来了兴致,说道:“黄师傅,王大伴,随本王过去看看。

如今这大同城内,是何等大胆之人,竟敢在本王眼皮子底下闹事。”

说罢,便匆匆朝着酒楼赶去。

黄道周和王承恩不敢耽搁,紧紧跟在后面。

来到酒楼二楼,只见一片狼藉,桌椅翻倒,杯盘破碎。

其中几名身穿锦袍的中年人正在肆意打砸,嘴里还骂骂咧咧。

一名锦袍男子尤为嚣张,大声叫嚷道:“本将军来吃个饭,还要收什么银子?

你们真是活得不耐烦了!本将军可是堂堂代王府下的奉国将军,正宗大明宗室。

自打本将军从娘胎里出来,就不知道银子长什么样。

吃你们一顿饭,居然还敢问本将军要钱?

真是给你们脸了!”

一旁的酒楼掌柜吓得战战兢兢,赶忙赔着笑脸开口说道:“将军息怒,将军息怒啊!

小人再也不敢了,今日这顿饭,就当小店孝敬将军们了。”

这名奉国将军听了,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本将军今日来吃饭,却被你这个区区商户搅了兴致。

这样吧,拿一千两银子出来赔偿本将军,本将军便既往不咎了。”

听到要赔一千两银子,酒楼掌柜差点惊掉下巴,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苦苦哀求道:“还请将军高抬贵手呀!

小店开这酒楼挣的都是些微薄的辛苦钱,实在是拿不出一千两这么多银子呀!”

这名奉国将军闻言,顿时暴跳如雷,张嘴骂道:“他娘的,你的意思是说,本将军连一千两银子都不值咯?”

说着,他猛地抄起地上的椅子,恶狠狠地便要朝酒楼掌柜砸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一声大喊:“全都住手!”

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众人纷纷转头望去。

只见一名身着锦袍的十一二岁少年站在那里,身后跟着一名中年书生和一个管家模样的人。

此时,这名奉国将军转过头来,看到是个小孩子,顿时来了兴致,阴阳怪气地说道:“呦呵,原来是个还在吃奶的小娃娃呀!

谁家的拴狗链子没拴紧,把你给放出来了。

看你这身穿着打扮,想来家里应该也有些钱财。

赶紧给本将军拿几千两银子来花花,不然本将军要是一不高兴,把你打死了,到时候你可就没地方说理去了。”

听闻此言,朱由检那原本就不算宽广的心眼,彻底被这位奉国将军的恶行给堵得死死的。

原本就因代王府在大同胡作非为而积压在心底的怒火,瞬间“噌”地一下窜了出来。

朱由检气得浑身止不住地哆嗦,脸色涨得通红,怒目圆睁,手指着这名奉国将军,大声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大同城内吃霸王餐,你真当朝廷钦差如同虚设?

还是以为大同的官员都被杀光了,你就可以在此无法无天?”

这时,这名奉国将军却只是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笑着说道:“你这小娃娃,懂得倒是不少。

但本将军告诉你,本将军身为大明宗室,朝廷的王法可管不了本将军。

至于你这么个小娃娃,在本将军眼里,连只蚂蚁都算不上,本将军随时都能碾死你。”

听到这番狂妄至极的言语,朱由检彻底被激怒了。

长这么大,就算是他那身为皇上的亲哥,都未曾对他说过一句重话,此刻却被这么一个不知隔了多少代的远亲如此羞辱,他怎能忍受得了?

随即,朱由检大声下令:“来人,把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给我拿下!”

顿时,几名锦衣卫如猛虎扑食般径直冲了上去,眨眼间便将这名奉国将军当场按得跪倒在地。

由于朱由检一行人出来时穿的都是便装,周围无人知晓他们的身份。

这名奉国将军被按倒后,顿时疯狂叫嚣起来:“小子,你疯了吧!

老子可是大明宗室,有奉国将军的爵位,你居然敢让人抓老子!

你是不是连自己的九族都不想要了?”

朱由检气得咬牙切齿,冷笑着说道:“说得不错,本王这九族是不打算要了,但这九族之内,理应包括你!

给本王老实交代,你叫什么名字?”

听着朱由检自称“本王”,这名奉国将军就算再愚钝,此刻也明白眼前这位少年绝非寻常之辈,定是位王爷。

毕竟在大明朝,没人敢胆大包天到冒充王爷。

可当下大同城内仅有两位王爷,一位是代王朱鼎渭,但其年龄与眼前少年明显不符,况且代王此刻还被圈禁在代王府中,不得随意外出。

那么,另一位便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信王,也是此次朝廷派来大同的钦差,这年龄恰好能对得上。

这名奉国将军瞬间傻眼了,脸色变得煞白如纸。

他下意识地瞅了一眼站在身旁锦衣卫身上挂着的腰牌,这一看,顿时冷汗直冒。

“噗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声音颤抖地哀求道:“信王殿下饶命啊,信王殿下饶命啊!按照辈分来算,我还是您的叔辈呢!”

朱由检闻听此言,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地说道:“什么叔辈不叔辈的,你刚才不是还嚣张地问本王是不是连九族都不想要了?

现在才想起自己是本王的叔辈,晚了!

来人,给本王掌嘴!”

锦衣卫们得令,毫不犹豫地径直上前,左右开弓就是一顿大耳刮子。

他们可不会顾及什么大明宗室的身份,别说是个奉国将军,只要不是亲王、郡王一级的,就没有他们锦衣卫不敢动的。

更何况他们身负保护信王的重任,刚才信王被这名不知死活的奉国将军羞辱时,他们可都在场。

要是这时候不好好表现一番,回到京城,一旦被皇帝知道自家亲弟弟在外边受了欺负,他们可都得吃不了兜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