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亮剑民用供应商 > 第93章 民生问题拖不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怕!为什么不怕?”

李云龙浓眉紧皱,目光如炬,声音雄浑有力地说道。

新一团曾经搞过养殖场,那片养殖场承载着特殊的记忆。

那时,还没出笼的鸡鸭鹅在圈舍里扑腾,可最终因为鬼子如恶狼般的扫荡,不得不把它们全都给杀了。

但也正是那一次搞养殖场,让李云龙深深意识到了提高民生的好处。

战士们有肉吃了,士气就像被点燃的火焰,明显更高了;肚子里有了油水,就像充满燃料的机器,能够接受的训练强度也更大;就连当时新一团驻扎的杨庄老百姓,也跟着受益,村子里多了几分生气。

在跟坂田联队那场惊心动魄的作战之后,李云龙曾在昏暗的油灯下,皱着眉头,仔细地进行过总结。

新一团之所以能跟鬼子坂田联队正面硬撼,除了武器装备得到了巨大提升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战士们的体力变得更好了。

那时候才刚组建的新一团,能有那么强的战斗力,就是因为训练强度够大!

所以现在听到泰源老技工们询问,李云龙想也不想,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可是因为害怕,咱们就不做吗?”

他的眼神坚定,仿佛能穿透眼前的一切障碍。

“鬼子践踏我们半壁河山,在飞机大炮的进攻下,我们害怕吗?怕!但我们还是要打鬼子。”

“老百姓饿着肚子支持我们抗战,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进部队,让我们打鬼子,难道我们不该努力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吗?”

“我们八路军总部首长说,抗日打鬼子这事急不得,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却是拖不得。”

李云龙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敲在众人心里。

就连赵刚都忍不住连连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抬手轻轻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老李啊,你小子这段时间的书可算是没白读。”

聂长川心中也是大受震撼。

他原本不抵触加入八路军,单纯只是因为八路军也是打鬼子的队伍。

现在见八路军一个小小养殖场的场长,竟然都对抗战有如此深刻的见识,顿时心中钦佩如泉涌,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不已,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没错!就是要这样,咱们才能拯救河山,把鬼子从我们的国土上赶出去。”

几名来自泰源的老技工,也是神情激动,紧握着拳头。

当初泰源城头的战斗,他们虽然没有参与,却也知道泰源沦陷之后,城中的老百姓遭到了怎样惨绝人寰的屠戮,此时回忆起来,眼中满是悲愤。

随后赵刚安排人,把几人送往正在筹备中的兵工厂。

刚刚还得意洋洋,仿佛打了胜仗的李云龙立刻垮下了脸,哭丧着脸道:“老赵,我心里苦哇,旅长把我要的炮兵,全都给弄走啦。”

赵刚看着李云龙,无奈地笑了笑,眼中却带着几分调侃:“那还不都是你自己的问题,谁让你自己擅作主张不向上级请示就跑到独立团的阵地去跟坂田联队作战的,上级首长没有枪毙你,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

如果是以前,李云龙肯定会犟嘴,梗着脖子说什么打鬼子的事情哪能叫抗命。

但读过几天书之后,李云龙的确懂了不少的道理。

他只是沉默地点点头,叹了一口气,神色有些落寞:“唉,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上战场。”

“这个你不用担心,咱们现在极缺军事指挥官和政工干部,我估计等方老弟那边走上了正轨,咱们就得重返战场了。”

说罢,赵刚仿佛看穿了李云龙的心思,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他的那点小心思:“我看你小子不是急着上战场,而是想方老弟提供的武器装备吧?”

李云龙立刻涨红了脸,像被踩到尾巴的猫,急得跳脚:“胡说,那是武器装备吗?那都是事关百姓生活的民生用品!”

“好好好,你小子现在也学方老弟那一套是吧?”赵刚笑着打趣道。

李云龙嘿嘿地笑了起来,挠了挠头,问道:“方老弟呢?”

“马上就到上课时间了,就等你了。”

“那还在这磨蹭啥,快走啊!”

李云龙扔下驴车,迫不及待地当先就往养殖场更深处走去,脚步急切而有力。

“方老弟!方老弟!我没迟到吧?”

李云龙咋咋呼呼的嗓门,引起了室内所有人的注意。

正在喝水的方恒抬起头,就看到李云龙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没迟到,还有几分钟。”

方恒笑着摇了摇头,示意李云龙赶紧找个位置坐下。

现在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八路军386旅养殖基地的深处,也是八路军农耕基地中心。

在确定好地方之后,386旅出动了一个团的战士,还发动了七星坳附近三个村庄的乡亲们一起,加紧修建了这座养殖基地和农耕中心。

为了更好的传授养殖技术,在养殖基地还搞了个教室。

从八路军方面调配过来的二十名政工干部,就是现在整个养殖基地的骨干。

他们除了养殖基地的工作之外,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还会接受方恒的养殖技术培训。

除了这些八路军的干部,七星坳附近的乡亲们也都有参与。

这其中,又以新一团曾经驻扎过的杨庄百姓最为积极。

在此次鬼子的扫荡中,杨庄百姓损失不大,反而尝到了不小的甜头。

以往鬼子来扫荡的时候,老百姓都是拖家带口,舍弃了家业躲进深山里忍饥挨饿遭冻受罪。

但这一次有了新一团养殖场的那些鸡鸭,杨庄老百姓不仅没遭罪,反而每天都能吃上肉。

到鬼子扫荡结束的时候,有些节俭的乡亲甚至还没把养殖场分发的鸡鸭吃完(当时分发的时候,宰杀好的鸡鸭是用盐腌过的)。

老百姓深切体会到了搞养殖的好处,自然就愿意出人出力,也就愿意跟着来学习。

方恒这段时间可是拿出了高考搏命的架势,那真是好好恶补了一番。

加上前番在养殖场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现在当个培训老师,倒也勉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