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秘途之路 > 第133章 深化与拓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南省乡村在初步振兴的基础上,新的发展课题接踵而至。一日,苏然在办公室审阅近期乡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虽然大部分乡村经济有起色,但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一些依赖特色农产品的乡村,受季节和市场波动影响,收入不稳定;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淡旺季差异明显,淡季时游客稀少,资源闲置。

苏然深知,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他向梁树林汇报后,决定再次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小组会议。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苏然率先发言:“各位,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果,但我们不能松懈。现在产业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乡村长远发展,大家谈谈想法。”

农业农村厅厅长一脸忧虑:“特色农产品乡村面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缺乏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低。比如咱们省北部的果香村,苹果丰收时价格却上不去,果农损失大。”

文旅厅厅长接过话茬:“乡村旅游淡旺季明显,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单一,缺乏文化内涵,难以吸引游客二次消费。像绿水村,除了自然风光,没有特色活动留住游客。”

财政厅副厅长梁甜也提出:“资金分配要重新规划,在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重点扶持短板领域。但目前资金缺口仍较大,需要更多渠道筹集资金。”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析问题根源。苏然认真记录,思考解决办法。许久,他开口道:“针对特色农产品乡村,我们要扶持建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鼓励电商平台与乡村合作,拓宽销售渠道。乡村旅游方面,挖掘各地文化特色,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丰富旅游产品。财政厅要优化资金配置,同时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贷款。”

会后,苏然带领团队前往果香村调研。果农们围上来,满脸愁容诉说苹果滞销困境。苏然安慰道:“大家别着急,政府会帮你们。我们计划引进苹果深加工企业,把苹果制成苹果汁、果脯,增加收益。同时,组织电商培训,教大家线上销售。”果农们听后,眼中燃起希望。

为推动果香村苹果深加工项目,苏然四处奔走,联系有意向的企业。经过多次洽谈,终于与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企业计划在果香村投资建厂,利用当地优质苹果资源,生产各类苹果制品。苏然还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保障项目顺利落地。

在绿水村,苏然与文旅团队深入交流,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得知村里有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和独特的民间传说,苏然提议以此为基础,开发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村里组织村民成立手工艺制作小组,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打造民俗文化展示馆,展示当地历史文化;举办民俗文化节,邀请游客参与传统民俗活动。

为解决乡村振兴资金问题,苏然与金融机构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一家银行同意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贷款,为有发展潜力的乡村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梁甜带领财政厅团队,制定详细的贷款审核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随着各项措施推进,果香村苹果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产品畅销市场,果农收入大幅提高。绿水村的乡村旅游也迎来新变化,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淡季不再冷清。村里还发展了特色民宿,游客可以深入体验乡村生活,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然而,新问题又出现了。乡村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很多乡村企业缺乏专业技术支持,经营管理不善。苏然意识到,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他与省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一方面,面向高校和社会,发布乡村振兴人才招聘计划,吸引农业技术、旅游管理、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到乡村工作。提供优厚待遇,包括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乡村人才培训,邀请专家到乡村授课,为当地村民提供农业技术、手工艺制作、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苏然的家庭始终是他的坚强后盾。田彩在工作之余,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让苏然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工作。苏甜和苏平也以父亲为榜样,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

随着人才政策的实施,一批批专业人才来到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乡村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帮助下,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旅游项目在管理人才的运营下,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中南省的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但苏然、梁树林和梁甜等人清楚,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未来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他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探索创新,为中南省乡村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