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

“当然,这些大商人背后都是错综复杂的世家和官员,所以他们把朝廷当成要饭的,也就很正常了。”

“普通老百姓的地位倒是拉的挺高的,但是那又有什么用。”

“我们大明的农税是二十税一,还要自己运过去,加上地方官的盘剥,最终成本都快十税一了。”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同情,说道:

“皇爷爷,看到了吧。”

“那些商人、巨富一家就给朝廷一点赏钱,一年整个大明只能收上来二百多万两银子。”

“而百姓却是每年交上来三千两百万担粮食,折合白银一千六百万两银子。”

“加上老百姓的运送成本,和下面官员那些小动作;

老百姓需要付出的成本,恐怕两千五百万两银子都打不住。”

“您可是出身草莽,一直勤政爱民,可结果是让百姓承担了九成的国家税收。”

“然而,这世家、巨富和那些大商人,仅仅需要承担一成的税收。”

“并且,孙儿敢打赌,这些税收大部分是中小商人出了,那些世家、大商人送给地方官点银子;

最多意思一下就过去了。”

“这就是古往今来的真相,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因为食利阶层,几乎不用承担国家的赋税,九成以上的税收都由最底层的老百姓承担了。”

朱元璋听到朱雄英这句话,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他的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懊悔。

他一直认为自己对百姓非常好,毕竟自己就是农民出身,最了解老百姓的不易。

没想到,自己这大孙一语惊醒梦中人,直接点破了大明这一朝和其他朝代没有什么区别;

都是老百姓承担了所有。

那些世家、商人依然在声色犬马,好不快活。

想到这里,朱元璋叹息一声,脸上露出愧疚的神情,说道:

“咱不应该把商税定的那么低,给他们那群人敛财的机会。”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责,“当初撺掇咱定这么低商税的官员,都该杀。”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向大本堂外边的二虎,大声喊道:

“把韩国公李善长、吏部尚书陶凯、户部尚书吕昶全部给咱叫到勤政殿,重议商税制度。”

二虎连忙应了一声,匆匆安排人去接三位大人进宫。

这个时候,朱雄英看到朱元璋一副焦急的模样,郑重的说道:

“皇爷爷,您当年之所以在商税上被他们忽悠,作出错误的抉择。”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边没有精通商业的人才,所以才出现这种事情。”

“所以,孙儿想重开稷下学院,推动百家争鸣。”

朱标听到自己好大儿的话,眼中满是忧虑与急切 ,连忙说道:

“雄英,你这这事情可是开千年之先河,会对现有的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

“你随父王一起去勤政殿,想要重开稷下学宫,最起码你要说服那三位大人。”

他微微停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接着说道:

“不对,父王还要把国子监祭酒周海也得请过来。”

“你只有说服他们四个人,才有重开稷下学宫的可能。”

朱雄英听到这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连忙说道:

“父王,那还等什么,我们还不赶紧去勤政殿,这重开稷下学宫,推动百家争鸣的好处;

您应该知道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拽了拽朱标的衣袖,显得迫不及待。

朱元璋看到朱雄英这么跳脱,神色变得异常郑重,目光紧紧地盯着朱雄英,说道:

“大孙,你知道你要面临什么吗?”

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沉:

“周大人是国子监祭酒,那里可是大明最高的文道学院。”

“还有吏部尚书陶凯,号称吏部天官,在大明没有丞相的这些年里,文官集团以他为尊。”

“户部尚书吕昶,可是咱们大明少有的精明人之一,否则,他也没有资格执掌户部。”

“至于韩国公李善长,你应该打小就对他很熟悉,他可是助皇爷爷开元建国。”

“他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生生铸造了大明的根基。”

“你真以为他们这一关,这么好过?”

朱元璋微微摇了摇头说道:

“你重开稷下学宫,推动百家争鸣,就是打破了千百年来独尊儒术的局面,他们会疯狂的反扑的。”

朱雄英却一脸坚定,神色庄重无比,说道:

“皇爷爷,独尊儒术愚昧百姓,大明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开启民智。”

“开启民智,就必须引进不同的思想火花,进行碰撞。”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就是孙儿,要重开稷下学宫的原因。”

朱元璋听到这里,忽然爽朗地笑了起来,看着朱雄英说道:

“你是咱的皇长孙,是咱大明的第三代继承人,你有这个想法,就算现在咱和你父王挡住你;

等我们百年以后,你也会干这个事情。”

“既然如此,趁着咱和你爹还在,就给你保驾护航。”

朱元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期许:

“你只要能说服他们,咱就给你最大的支持,助你重开稷下学宫。”

“走着吧,给皇爷爷说说,你想怎么干?” 朱元璋说完,便迈出了步子,向着勤政殿的方向走去。

就这样,这一路上朱元璋带着朱雄英向勤政殿而去,朱雄英时而兴奋地比划着;

时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想法,他的很多言论让朱元璋都颇为震惊,不禁频频点头。

半个时辰后。

一行人回到了勤政殿,只见韩国公李善长、户部尚书吕昶、吏部尚书陶凯,还有国子监祭酒周海;

几个朝廷重臣已经来到了勤政殿的外面。

几人看到朱元璋的到来,立刻停止了交谈,纷纷整理衣冠,恭敬地行礼。

朱元璋却是挥手说道:

“不用行礼了,都不是外人;

今日咱找你们有要事相商,都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