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强国,从清末开始 > 第64章 进驻镇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苗通愣了一下,目光在罗大刚身上停留片刻,又缓缓扫过四周。只见众人的目光都在盯着他。

“属下如今应对新丰一带的清军,已是捉襟见肘。虽说眼下新丰的清军有一万两千人之多,但属下保证绝不让他们跨过新丰半步!”

罗大刚听了这话,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可是亲眼见识过苗通训练的战兵和他们的战力,心里清楚得很,苗通此前一直都在打酱油。

不过,苗通平日里也算恪尽职守,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罗大刚低沉道:“我决定,让苗军帅镇守镇江和瓜州,我和吴将军等所有军士西伐。”

苗通听到此话,心里猛地一震,虽然之前已在心中暗自祈祷。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免得让罗大刚等人看出什么端倪来。

他先是呆呆地看向罗大刚,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随后又将目光转向吴如孝等人。

罗大刚瞧着他这副模样,虽说事先已经和吴如孝商量好了,但此刻,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小得意。

“怎么?苗兄弟有什么难处?” 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盯着苗通。

苗通心里早就把罗大刚感激了个遍,哪里还会有什么意见。

可他还是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道:“罗检点,属下现在只有一万九千战兵,镇江府城和瓜州那么大,怎么守得过来呀。就算勉强能守,可粮草兵器也撑不了多久的。”

罗大刚不紧不慢地说道:“粮草物资兵器这些,你不必操心。我会留下四百艘战船供你使用,天国会接应你粮草钱财,要是不够,还可以从安民军那里采购。”

他语气笃定,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苗通听了这话,心中一阵无语。安民军不就是自己嘛,这岂不是自己接济自己?

罗大刚见苗通不吭声,心里有些不悦,说道:“苗兄弟是不想镇守镇江,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出来。钱粮武备这些事,我已经禀明天国,天国也答应了。”

苗通立刻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属下遵令!”

罗大刚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安排了其他事宜和动身时间。

第二天,苗通便把新丰和大港的大部分守军调进了镇江城,只留下少量兵力把守原地。他还命令胡南安调遣两万多士兵前往新丰。

就在苗通率军进驻镇江城的当天下午,罗大刚就和吴如孝及其他太平军,全部乘船离开了。

罗大刚前脚刚走,苗通后脚就写了一封劝降信,派人送给了邓绍良。

邓绍良本来就因为孙仁的叛变,对苗通心怀不满,如今看到这封劝降信,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邓绍良收到书信的第二天,便命令在新丰对峙的清军,向苗通的阵地发起进攻。

然而,新丰的清军将领忌惮安民军,只是象征性地进攻了几次。

三千多清军,竟然被两百多守军击退多次。不过,这些情况邓绍良就不得而知了。

邓绍良得知镇江的太平军大部已经撤离,立刻安排丹阳的清军倾巢而出,前往进攻镇江。

苗通看着激烈的攻城战,心中冷笑连连。

他早就通知胡南安率军前来,打算先围歼新丰的清军,然后跨过运河,经过东湖,包围所有进攻镇江的清军。

只见太平州的长江江面上,排列着三个用木船搭建的临时浮桥,桥上满是身着土黄色军装、头戴短檐帽的士兵,他们步伐匆匆。

不时还有骡马拖拽着大炮和简易辎重车架,在桥上缓缓前行。

每个桥上的士兵都手持火枪,腰间挂着军刀,虽然行进速度很快,却井然有序。只有偶尔传来的军令声,打破响彻在江面之上。

“胡师长,部队还要半个小时就能全部跨过长江,大概两个小时就能跨过太平州另一侧,到达大港东。”

一个侦察兵骑着马,匆匆赶到胡应泽身边,报告道。

胡应泽骑在马上,眼睛紧紧盯着行走的队列,头也不回地说道:“嗯,按照既定计划,所有士兵到达地点后,立刻进行下一步行动。时刻留意侦察信息和参谋部指令。”

那个侦察队长回应一声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跨上马匹,朝着远处疾驰而去。

胡应泽自从进入苏中后,便把所有其他职位都抛弃了,一门心思做起了职业军人。

他和苗强一样,都是师长,而且军衔还比制度规定的高了一级,是少将。

目前安民军只有两个师长,还都超越了制度规定的军衔。

胡应泽心里清楚,自己的选择没错。只要以后继续坚定不移地跟随苗通,自己只要不太差劲,以后在军界肯定能有一席之地。

这将是自己的关键之战,为此,他还特意请教了胡南安一番,最后把他手下的大将葛壮要了过来。

胡应泽收回思绪,看着行军队列,心中感慨万千。

在苗通刚开始改革军制的时候,胡应泽心里还是有些反对的。但他内心对苗通的钦佩,让他还是坚持遵循了下来。

上个月的军事会议,虽然苗通没有参加,但警卫营长何世赞和秘书长沈明参加了。

在会议室里,两人代表苗通发表了一番演讲。

想起那场会议,胡应泽就能想象到苗通的野心有多大,以及他在军政方面的抉择是多么果断。

部队在大港东南稍作休整,便绕了一个大圈,包围了新丰清军的营垒。大军遭遇轻微抵抗后,便轻松击破了营垒。

新丰的清军被击毙五十三人后,剩下的一千二百人全部被俘虏,无一人逃脱。

胡应泽留下一千多士兵,配合新丰原来的士兵,押着俘虏前往太平州。

新丰战役结束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胡应泽立刻同团长级指战员和葛壮代表的参谋部,组织了一场会议。

虽然没有接到苗通的具体下一步指令,但总体作战计划是早就定好的。

会议决定,使用木材等所有能找到的漂浮物,连夜在运河上搭设五个浮桥。

第二天破晓时分,所有部队跨过运河。暂一师至暂四师,将丹徒清军的营垒团团包围。

暂五师沿着运河东布防,确保不让清军逃脱,中军和参谋部则跨河至西侧指挥作战。

当夜,清军将领邓绍良也组织了一场会议。“城中贼逆虽枪炮犀利,但已显疲态,属下明天定能破城。” 一个清军将领信心满满地说道。

邓绍良听了这话,虽然白天观摩攻城时,他心里清楚这将领有些夸大其词,但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

“嗯,若明天破城,邓某定为你请功。”

然而,邓绍良心里却充满了不安。他知道,城中是苗通的军队在把守。

如今城中有苗通的士兵不下七千,按照苗通的秉性和战力,早就应该在城外决战了,自己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可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苗通为什么要死守城池。

邓绍良看着部下们战意高昂,便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杂念。

第二天,清军还是按照之前的攻城方式攻打城池。日上三竿时,清军攻城士兵退后休整。

就在这时,城门突然大开,城中士兵鱼贯而出,在城墙下列出了整齐的阵列。在邓绍良的注视下,从城门处又推出了二十多门大炮。

不等邓绍良做出反应,阵列便朝着清军大军缓缓推进。

邓绍良压下心中的不安,朝周边将领大声说道:“欺人太甚!谁击破此敌阵,本提督作保,官升一级!”

只见一人争先请命,随后,千余清军朝着城外的阵列冲锋而去。虽然邓绍良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战场上的惨烈景象所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