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韬对此早有预料,脸上没什么意外的神色。

书这东西,不像吃喝,不是天天都要买的。

开业的新鲜劲儿一过,再加上畅销书就那么几本,买过的人短时间内不会再买第二本,营业额下降是必然的。

更让他有些在意的是另一个问题。

“最近收旧书,是不是越来越难了?”张韬一边将钱按面额捆好,一边问吴昊。

吴昊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韬哥。附近几个废品站的老板都学精了,知道咱们收书给的价高,他们也跟着抬价,有些品相好的,他们宁愿自己留着或者找别的渠道卖,也不肯便宜给我们了。”

货源被卡脖子,这可是个大问题。

二手书是书店利润的重要来源,也是吸引顾客的一大特色,如果源头断了,光靠卖新书,生意很难长久。

张韬手指敲着桌面,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既然别人能收,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收?”

吴昊一愣:“自己收?怎么收?”

“就在咱们书店旁边,再隔出一小块地方,挂个牌子——‘旧书回收’!”张韬越说思路越清晰。

“咱们直接面向读者收书!不管是看过的课本、小说、还是家里闲置的旧书,只要保存得还行,咱们都可以收!”

“咱们自己定价!根据书的新旧程度、是不是畅销、有没有破损涂鸦,分门别类给价钱。这样一来,咱们的货源不就稳定了吗?”

“而且,”张韬补充道,“回收来的书款,可以直接抵扣在店里买新书的钱!这样既能收到旧书,又能刺激新书的销售,还能把顾客都吸引到咱们这儿来!一举三得!”

吴昊眼睛越听越亮,一拍大腿:“哎呀!韬哥,这主意好啊!咱直接从读者手里收,省了中间商赚差价,成本还能降下来!用旧书换新书,肯定有不少学生愿意干!”

这思路,简直是盘活了整个生意!

说干就干。

第二天一早,张韬就召集了吴昊和另外几个兄弟,仔仔细细地给他们做了个“岗前培训”。

“……像这种《数理化自学丛书》,现在市面上抢手,只要里面没乱写乱画,八成新以上,回收价可以给到原价的三成!要是只有六七成新,就两成……”

“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只要不是太破,都可以按一成半到两成收。其他的杂牌武侠,给一成就行……”

“那些封面花里胡哨的言情小说,除非是岑凯伦、亦舒这种港台名家的,其他的,五分钱一本顶天了,还得看品相……”

张韬将自己对图书市场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回收定价标准,并反复强调了品相的重要性。

培训完毕,书店照常开门营业。

张韬特意找了块木板,用红漆写上“高价回收旧书,可抵购书款”几个大字,醒目地挂在了书店门口。

他还特意走到附近几条街巷口,对着来往的学生和行人,不厌其烦地宣传着书店的新业务。

光宣传还不够,得来点实际的。

张韬早有准备,他让一个机灵点的兄弟,抱了一摞半新不旧的课本和几本武侠小说,装作顾客的样子,来到回收点。

“老板,这书你们收吗?”

负责回收的吴昊,按照昨天培训的流程,一本本仔细翻看,然后拿起小算盘噼里啪啦一算。

“你这几本课本品相不错,给你算八块钱。这几本武侠有两本封面有点折痕,算一块五。一共九块五毛钱。你是要现金,还是直接抵扣买新书的钱?”

“抵扣吧!我正好想买那套《平凡的世界》!”那“托儿”兄弟声音洪亮地回答,然后拿着吴昊开的抵扣条,喜滋滋地进店选书去了。

这番“表演”,立刻吸引了不少围观者的注意。

“哎?旧书真能卖钱啊?”

“还能抵扣买新书?这倒挺划算!”

很快,就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犹豫着上前,小声地询问:“老板,我这……我这初中物理课本,你们收吗?上面写了点笔记……”

张韬笑着迎上去,接过课本翻了翻,耐心地解释起来:“同学,写了笔记没关系,只要不是大面积乱画,不影响阅读就行。你看你这本,保存得挺好,笔记也工整,我们可以按七成新的标准给你算……”

随着张韬的耐心解答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旧书回收的摊位前,很快就围拢了不少前来咨询和卖书的学生和市民。

看着这逐渐热闹起来的场面,张韬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盘棋,活了。

接下来几天,学生们如同潮水般从各个校门涌出,不少人目标明确,直奔张韬书店门口那块醒目的红漆木板——“高价回收旧书,可抵购书款”。

“老板!老板!你看我这几本,初二的语文数学,还挺新的!”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献宝似的捧着几本书挤到前面。

吴昊按照张韬教的,接过书仔细翻看,动作麻利地拨拉着算盘珠子:“嗯,不错,笔记不多,给你算一块八毛!”

“太好了!”女生眼睛一亮,“我能换那本《射雕英雄传》吗?还差多少钱?”

“换!正好够!还找你两毛!”吴昊爽快地开了抵扣条。

旁边立刻响起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哇!真能换钱啊!比卖给收破烂的强多了!”

“是啊!收破烂的才给几分钱一斤,还嫌弃上面有字!”

“我那套旧课本也能卖钱了?太好了,正好想买几本小人书!”

兴奋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

要知道,这年头的课本可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都是学校按人头定量发的。

学生正是好动顽皮的年纪,丢书、损毁书的情况时有发生。

张韬昨天就留意到好几个家长在书店附近焦急地打听,能不能买到某某年级的某某课本,脸上满是忧虑——学校就要这套教材,丢了补不上,孩子上课都成问题。

“课本!这才是真正的刚需!”张韬心中雪亮。

他立刻改变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