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停止了行进,朱由校命人将各路兵马主将都宣诏到了他的身边议事。
他从御车上站了起来,远眺眼前的崎岖山路,怪异的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怎么如此崎岖?”
李如柏在辽东几十年,自然对这里较为熟悉,抢先回答道:“当地人称此地名为‘十里丘’,别名‘驼峰’,方圆几十里都是山地,其中最大的山峰名‘大驼峰’,在前二十里便是,与之相对的是‘小驼峰’,两峰之间是一条平坦道路,可容大军行进,出了大小驼峰就是一马平川。这里虽然山多,但林草茂密,当地的百姓多上山砍柴烧炭为生。”
“哦,”朱由校明白的点点头,回头顾看了前后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又问李如柏,“此地道路难行,可另有出路?”
“陛下明鉴,”他指着两侧说道:“向左需绕行八十里,向右绕行七十里,但两侧均是密林沟壑交错,也不易行军。”
“呃,”朱由校皱起眉头,略带责备的口吻说道:“为何不早说?”
李如柏凸现惧意的回道:“陛下明察,此地正是用兵之地,正是道路难行才易于出其不意,当年凉国公蓝玉率兵征辽,走的就是这条道,元朝辽将纳哈出见明军忽如天兵般的兵临沈阳城下,仓皇中不得不请降。”
朱由校“哦”了一声,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十里丘”虽然地形不太好,但也起到了隐蔽行军的作用,给努尔哈赤一个措手不及。
正当他对李如柏的说法给予肯定的时候,袁崇焕的一番话却引起他的警惕。
“陛下,”袁崇焕拱手禀道:“此地既是兵家之地,努尔哈赤岂能忽略?当年凉国公经此地得辽,努尔哈赤就不会做纳哈出第二。此地既然险要,说不定努尔哈赤在此设伏等待我军呢!这是努尔哈赤唯一的机会,臣想以他之能,绝不会放过这么好机会。”
“嗯,卿所言在理,”朱由校点头赞同他所虑,说道:“此地多丘,林密茂盛,道路又崎岖,若埋有伏兵,我军虽有枪炮之利也难以施展,为确保万一,大军分开行进,步兵在前,骑兵在中,枪炮、辎重部队断后,另外,火枪兵全部上刺刀,祖大寿率一部兵马殿后,保护枪炮部队和辎重。不管这里有没有埋伏,朕绝不做庞统第二!”
朱由校迟疑了起来,陷入了沉思,他在想,此地若有伏兵,金人的目标不仅仅是明军最精锐的枪炮部队,还——他,整个大明帝国的核心人物!
和明军的枪炮部队相比,他更被努尔哈赤痛恨,所以,用他作为诱饵最合适不过,有埋伏正好打他个将计就计,没有更好,说明努尔哈赤没想过他们会穿越此地,直接兵临沈阳城下。
想到这里,他扫视身边的人,忽的将眼睛落在了祖大寿身边为他挑着将旗的小兵身上。这个旗手身材正好与他相仿,是个不错的替身。
“你,叫什么名字?”朱由校指着他问道。
小兵惊愕不已,不敢相信皇帝会注意他。袁崇焕、李如柏、祖大寿、鲁文等将也吃了一惊,把目光瞟向了不起眼的旗手。
祖大寿见着小兵吓傻了一般呆呆的不知回话,喝声斥责道:“陛下问你话呢!还不快回话!”
小兵吓得战战兢兢,立即下马跪在朱由校的御车前,吞吞吐吐地回道:“回陛下,小的刘顼。”
“刘顼,听你口音,是辽东人吧?”朱由校又问道。
“是,小的家在抚顺。万历四十六年,建虏进攻抚顺时,小的就当了兵。蒙祖总兵照顾,一直在身边挑将旗。”
“嗯,好,这次你不用挑将旗了,”朱由校边说边走下御车,众将军不明白他葫芦里卖什么『药』,一个比一个眼睛瞪的大。
朱由校扶起刘顼,对战战兢兢的他说:“你与朕对换衣服,你上车,朕替你扛旗。”
“啊!”
刘顼大惊失『色』,腿一下子就吓软了,“扑通”跪在地上,浑身颤抖的磕头求饶:“陛下,小的不敢……不敢……”
袁崇焕与众将军们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又想来个“偷梁换柱”之计『迷』『惑』敌军,这招屡试不爽,总能将努尔哈赤『迷』『惑』,如果“十里丘”真有金兵埋伏,可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他们再来个反伏击。这倒是个不错的计策,但是小兵刘顼可不知道,自然吓得面无颜『色』。
朱由校对着吓的魂不附体的刘顼宽慰地说:“不要怕,朕让你这么做是要担风险的,可能会有『性』命之忧,你明白吗?”
“啊,这……”
朱由校话说到这份上,傻子也明白了,这是让他做替身,就算明知道去送死也不能拒绝。
他恍然大悟,应道:“这是小的荣幸。”
“好!”
朱由校微笑起来,边说边脱下自己的铠甲与他交换,并让他坐上自己的御制战车。
朱由校也换乘了他的战马,成为祖大寿身边的一个扛将旗的“小兵”。
皇帝给他做旗手,弄的他很不自在,总感觉身后有刺一样很舒服。朱由校也不爽,这旗杆两米多高,少说几十斤重,对于养尊处优的他来说还真是费力的事,没挑多久就让别人替换了下来,在他身后当一名走卒。
刘顼就不一样了,刚开始还胆颤心惊的不适应,不一会儿就觉得爽极了,穿着皇帝的龙纹云锦绣山河甲,乘坐在宽大的御制战车上,周围有许多兵马护卫着,这种感觉甭提多爽了,做一回皇帝的替身,也算是过了“皇帝”的瘾,绝对够日后吹嘘了,日后可以自豪的对别人说:我穿过皇帝的盔甲,做过皇帝的御车,除了万岁爷,天底下没有第三个人,就连遥不可及、远远见到就令人生畏的袁大帅都成了自己的“跟班”!
真是威风极了,就算是死也值得了。
军队变换阵势后,继续沿着山丘之路,缓慢的穿越这片山路。大军分为三路,前军为步兵,由袁崇焕统领先行,朱由校的替身就在前军,与他同行。前军遇树砍伐,遇草铲平,遇石开路,为后军扫平道路,方便骑兵和炮兵行进。阿巴亥作为中军统帅前行,与前军相距两三里,祖大寿作为后军统帅,与中军保持一定距离前行,前进的速度非常缓慢。
在大小驼峰上埋伏的金兵依靠茂密的林木草芥隐蔽在山上,俯视山下的一举一动。努尔哈赤自从站在大驼峰之顶上,心里情绪一直没有平静过,他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交错的山间,紧张着明军的身影出现,所有金兵们也是个个绷紧了神经,等待着即将爆发的一场伏击战。
派出去侦测的人,已经发现了明军的动静,回报努尔哈赤,明军分成山中后三军,每军相距三里之遥,前军之中帅旗高耸,帅旗之下有一华盖遮阳的战车,战车之上端坐身穿黄『色』铠甲的人。
努尔哈赤听到这个情报,大喜过望,有帅旗说明袁崇焕就在前军,华盖战车上坐的就是明朝皇帝!
真是天赐良机!若能将这两人生擒或活捉,他不仅会扭转战局,还会创造第二次“土木堡之变”!
一想到这里,他就精神百倍!
他要让这里成为明军的坟墓,让世人永远记住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十里丘!
明军在弯曲的山间路中行进,队伍拉的很长,前后望去,根本望不见首尾。
行至大小驼峰时,地势稍微平坦,两座山峰,一高一矮,遥遥相对,山峰之上空彻无音,连虫鸣鸟叫之声都没有,这引起了千军主帅袁崇焕的注意。山林之间越安静说明越有问题。过了这么多的山头,不仅能听到鸟叫之声,还能见到山鸡、野兔等猎物的窜脱于草木,这里的异常寂静令他警惕。
何况,两座山间相对,相对之侧坡路缓势而升,形同“v”形,很适合从山上俯冲下来。
过了大小驼峰就是平原,所以,这里是最关键的地方,如果努尔哈赤真在两侧埋下伏兵,他们在两山之间狭窄的地段难以施展。
为了谨慎,他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后方的朱由校。
朱由校为了以防万一,命袁崇焕也找一名替身,他就不信,若真有埋伏,皇帝和三军兵马大元帅引不出他们。
袁崇焕遵照朱由校的旨意,也找了个替身,命替身和“皇帝”在前军之中,自己藏身在前军最后,成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兵。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前军继续向前开拔,中军、后军也紧随而动。
努尔哈赤在山顶上,背靠着一颗百年大树,身上披着一件明黄披风,眼睛深邃地望着大小驼峰的入口。他在这里已经一夜没有合眼了,当然,他也合不上眼,大战来临谁都没有心情入睡,何况还得知明朝的年轻皇帝就在前军之中!他原本打算先灭明军的枪炮部队和辎重,现在看来,对付明朝皇帝更容易!
就在他焦急的念叨明军怎么还没出现的时候,明军出现在了大小驼峰路口。
当他看到明军前头部队的旌旗时,一下子精神了起来,埋伏在两座山上的金兵也瞬间绷紧了神经。
刀剑出鞘,弓箭上弦,无数双眼睛紧紧的盯着明军一步步进入他们的口袋。
进入大小驼峰入口的明军,虽然已经过了最艰难的道路,但还是行进的缓慢,他们左右张望,十分小心。这让努尔哈赤更加相信他得到的情报。
努尔哈赤命军队蛰伏隐蔽,不许发出任何声音,也不许『乱』动,防止被明军发现,也让各路伏军不要在意前军的先头部队,等明朝皇帝进入山峰之间时再杀出,他的目标只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