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北移,是一个艰苦的迁徙,沿途各城池的女真人都闻讯跟随代善北迁,浩浩汤汤数万人,为了躲避明军的追击,他们只有加快北迁的步伐,尽快渡过黑水,才能免遭被歼的命运。 .
一路,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掉队,都是老弱『妇』幼,还有忍受不了极北之地的艰苦,偷偷逃走的也不在少数。
朱由校占领盛京后,四处派兵收复辽东各地城池,明军所到之处,不是空城是驻守的金兵望风而逃,短短十余日安定原辽东故土。
代善虽然向北迁徙,但是还有不少不愿意跟他走的女真遗民,这些留下的遗民自然成了辽东汉人的报复对象,他们曾在女真人的统治者过着奴隶般的日子,不仅生活艰苦,生命也得不到保障,努尔哈赤像暴君一样动不动杀汉人掠夺财富,所以他们恨死了女真人。
朱由校为了防止发生女真人与汉人仇杀,在占领盛京后发布安民令,下令将女真改为满洲,凡是归顺大明的满洲人皆是大明子民,分配土地照章纳税,有报复伤害满洲人者,按律严办,原女真贵族侵占土地一律回收重新分配辽东百姓,鼓励满汉通婚,凡是满汉通婚者,赐三代免除一切徭役赋税。
朱由校的政策,令留守在辽东的满洲人消除了顾虑和恐惧的心理,能够安分的留守在他们的家园,同时对北迁的代善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么有诱『惑』力的政策会造成人心浮动。
朱由校派出曹诏率兵追击代善,然而,追击三百里被莽古尔泰阻挡,莽古尔泰的勇猛威名不是吹出来的,是真真打出来的,曹诏不是对手,败退回来。
朱由校痛斥了他一番,没有罚他,因为曹诏是轻兵追击,没有携带火器,再加莽古尔泰是以逸待劳,失败是情有可原的。
代善率部渡过了黑水,抵达精里江以东,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阳光充沛,起传说的蛮荒之地简直是世外桃源。
这里远离辽东,想必明军不会再追过来了,于是代善与众人商议,暂居此地,遣部分别驻扎生养,共设六十四部,每部设一屯长,称六十四屯。
朱由校得知代善已过黑水,暂时放弃追击,又闻代善在精里江以东地区扎下了根,并建起六十四个屯作为根本,朱由校忽然意识到历史注明的江东六十四屯竟然是这么来的,不由的产生了一点点的好感,面对诸多将领要求渡江铲除女真残余势力的时候,他没有答应,因为他隐隐的感觉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不再是大明,而是来自遥远的西方。
大金已经元气大伤,几十年对大明不会构成什么威胁了,唯一有威胁的是大明几百年的宿敌——蒙古!
大明与辽东只有一条辽西走廊相连,当前能威胁这条走廊的只有蒙古了,何况,大明二百年来所谓的“天子守国门”针对的是蒙古,这个贯穿整个大明的北方威胁是该在他这里解决了。
朱由校召开袁崇焕,问其策,他对现如今的女真残余北遁极北之地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那蛮荒的鸟不拉屎的地方,寒冬一至不战自亡。
所以对言:“陛下,首逆努尔哈赤已亡,其子代善智谋不能与其父相,女真之势十去其九,又在蛮荒之地,生存之艰难非人可想象,陛下既已善待满洲人,恩殊披泽,可感召未降人。臣与陛下所虑略同,北防重心应转移至西部的察哈尔了,若不是我大明与建贼争锋,他察哈尔林丹安有复国之机?北方之患,犹如芒刺在背二百余年,臣建议,派使者出使察哈尔,晓之大义,归顺我大明,免遭努尔哈赤之覆辙。”
朱由校眯起眼睛微笑道:“朕正有挟复辽东之军威,慑察哈尔之意,朕希望能像努尔哈赤一样收服蒙古诸部,永绝北方之患,若能蒙汉一家,则天下太平,朕何愁我大明永不昌盛?”
袁崇焕拱手道:“陛下心系大明千秋,臣仰望不及尺寸。”
朱由校“呵呵”一笑,摆手道:“卿毋需奉承,朕召你来是商议派谁去察哈尔说服林丹汗。”
袁崇焕一听,眉头轻微一皱,不禁犯起难来,他的周围都是武将,鲜有官,打仗在行玩嘴皮子不咋地的粗人,还真难选出一个合适为使臣的人。
他难『色』的看了一眼朱由校,但见他凝『色』盯着自己,不由的心头猛然震惊,暗道:皇帝要让他出使察哈尔?
“陛下,”他冷不丁的一哆嗦,俯首叩拜,不敢抬头的禀道:“臣领兵在外,久不在朝,不知朝谁可担此重任。”
“我军难道找不出一个可以去游说察哈尔的人吗?”
朱由校问道。
袁崇焕彻底明白了,这是要让他去啊!皇帝不明说,是要他自荐啊!
他愕然道:“臣……臣愿为陛下分忧,前往察哈尔说服林丹汗,但……”他额浮出浓密的忧愁,担心的说:“林丹汗胸怀成吉思汗之志,只怕不会归顺大明。”
朱由校也不无忧虑的点头,“朕愿意与他联姻娶蒙古王族女子,也愿意派宗室女子嫁给他。”
袁崇焕不解,问道:“陛下,努尔哈赤已除,为何不挟极盛兵威伐蒙,而要联姻察哈尔?”
“女真不过昙花一现,蒙古是我大明百年之患,立国至今未能根除,朕不得不慎重考虑对其用兵。努尔哈赤对我明人虽然苛刻,但在蒙古诸部的方法十分成功,值得我们效仿。若能成蒙汉一家,朕何乐而不为呢?朕要试一试,效仿努尔哈赤一次。”
朱由校深有感触的叹道:“人言建州为蛮夷,却最能体会异族之心,在对异族之策,我们不如他们呀!”
朱由校边说边长声叹息,他认为,女真在在对待异族的政策是最成功的,否则不会在后来的大一统凝聚这么多民族,可惜,这样的辉煌历史他们是看不到了,但朱由校要借鉴其精华,学习他们的民族政策,才有利于他将来统一蒙、回、藏、疆。
袁崇焕不知朱由校的深意,但也明白了皇帝内心钦定了他,也不敢再多推迟,于是俯首道:“臣愿前往说服察哈尔,但请陛下开恩,赐一人同往。”
“哦,谁?”
朱由校满意的笑道。
袁崇焕道:“阿巴亥,他是蒙古人,臣想,有他同往,可事半功倍。”
朱由校点点头,同意的说:“嗯,好!你为正使,他为副使,待回来后,朕在京与你们封赏。”
“谢陛下隆恩。”
得旨后,袁崇焕和阿巴亥与第二日离开盛京,率领一队使团向察哈尔出发了,朱由校留在盛京的宫殿里,像是度假一般静待他们的消息。
他已做好打算,不管袁崇焕此行是否成功,他都会让李如柏镇守辽东,让袁崇焕跟谁他回京任职,日后图谋蒙古诸部,不过说起来,他心里似乎感觉说服林丹汗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林丹汗也是十分有野心的人。
有野心是好的,但是也需要实力。朱由校已经具备了实力,而林丹汗,已经没有机会了,他,要么依附大明,要么从世界消失。
朱由校在盛京的皇宫悠闲了几日,忽然得到京师内监国信王朱由检的奏报,称南洋近期忽然出现一支不明船队,专门劫掠南洋过往商船,在通往西洋的商船也经常遭到红『毛』战船扣押,勒索高额费用,令东南沿海商人叫苦不迭,海贸司衙门也纷纷书,埋怨海盗、红『毛』滋扰生事,不管是民船还是官船,收益大幅缩水,严重影响了海贸收入,请求朝廷减少海贸司的税负额度,令请求朝廷干预海事,保护大明海商安全。
朱由校览阅完,心头不免泛起忧愁,他所处的十七世纪正是大航海时代,也正是世界海运崛起、海盗猖獗的时代,他大力发展海贸易,却没有强大的海军作为后盾,已然凸显不足,变革大明,发展强盛的资本体系,海事事关成败,何况朝廷已经在海事获得了不小的收益,让许多固执的朝廷官员也改变了看法。
朱由校是容忍不了海事影响财政收入的,那是他成事业的根基,所以,下一步的重心是发展海军,稳定海收益,才能更加壮大国力。
龙江宝船厂有一艘荷兰战船,不知仿造的怎样了。
辽东之患已解,是该好好经营海了。
朱由校下定决心,待袁崇焕出师察哈尔回来后,不管结果如何都将班师回朝,日期定于七月三十日,八月十日抵达京师,在京大小官员在德胜门迎驾。
日期已定,朱由校晋封李如柏为辽东宣慰使、巡抚兼总兵官,调满桂部入辽东,曹诏等一干武将协助他镇守,以窥测察哈尔,北防残金,新军随驾返京。
然而,在他准备绪回京的前一天,一个令他震惊和无愤怒的事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