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科举不同于平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考试,虽然前世古代的那些考试也都是在摸索中进行,但现在的大周明显是没有借鉴的可能。
和那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不同,中原大地混乱千年之久,终于出了一个周皇一统天下,按理说千年的时间是无法进化出这样繁杂的社会文明的,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文明,但是奇怪的是关于千年前的一切没有一丝文献记载,这是平帆发现第一个不合理的情况。
好吧扯远了,现在要谈的是科举,大周科举在这个世界是正儿八经的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借鉴,所以他考核的主题很是奇怪。按理说这天下太平要选的本就更是文治能力稍强一些的人才,但是大周以武立国,这第二场考的却是调兵遣将的能力。
严格说来,这应该是武举考试的内容的吧,或者说周皇要的便是文治武功一流的全能儒将?
第一场考诗文,第二场考的竟然是将棋。
将棋是一种大周独有的棋艺,不是围棋,也不是象棋,要是真的说起来和飞行棋差不多,只不过更加复杂,其中规则也是相差甚远。
这个世界武力值很高,功夫大成之人可一人成军,如同江湖上的顶尖高手,若真的一位武皇高手出手,一人便可阻挡十万人马,武尊强者更加不用多说,格局的不同就表示了一个国家必须得用高手才行,能成为将军带领部下的再怎么也得是个武灵程度的人。
因此这个世界打仗和前世古代的那些国家又有所不同,将军带兵会根据自身战斗特点携带兵种,骑兵擅长速度,盾兵擅长防御,弓箭手远程输出。
当然其中又有重骑,轻骑,“枪手,刀兵。
这里打仗,在考虑兵种搭配的时候,还要注意带兵将领自身的能力,因为不同的将领有不同的能力,而带上的兵种更加能够增强这样的能力。
比方说某将军功法擅长速度,那么带上一队骑兵会对整个战场造成不错的支援,某些将军善守,那么盾兵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真正的战场比如攻城略地,两军遭遇战打起来了要比前世的那些复杂不少,因为要顾及的地方多了很多。
更加考验一个指挥者的智慧。
于是乎一种模仿两军对战的游戏产生,那就是将棋。
关于攻坚战,破城战有些情况是模拟不出来的,将棋的模拟在于正儿八经的两军对战那种模式,就是类似于两方人马在一片空地上厮杀,双方摆明车马,各展本领。
然后把将领的本事作为棋子的能力,生成一颗颗的棋子。就比如说,弓箭手,盾兵,骑兵这几种普通的兵种。
然后把整个战场分为上中下三路,双方如何排兵布阵且看各自本领。几种棋子没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在棋面上如果不动的话不会判断输赢,必须要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打倒三条路两次之后在攻破帅帐,这才算赢。
平帆第一次看见这奇怪的将棋的时候是懵的,这是…简化版的英雄联盟?上中下三路不同兵种就如同战士肉盾和射手一般,需要单独一条人马进行支援这不就是打野?要击败一条路上的棋子两次可以算作两个防御塔,只不过这里少了双方英雄上对位实力的单杀能力,所有的一切都要通过队伍的运营来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这样才能胜利。
这…要是让前世那些职业选手过来是不是就能做大将军了?咦?也不对,做大军统帅的话得是那些玩战术的教练啊什么的人。
这第二场考试的就是这将棋。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将这样一个项目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项,不过既然人家出题,那么自己就走一走过场吧。
随便走一走,反正自己也不是很多要做状元。
平帆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第二轮,其实不是所有人都服气的,天下学子千千万万,浩然书院虽然有名,但是他却一直和天下大流的读书人有些格格不入。
书院是真的在教导学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那些豪门世家出来的所谓读书人却无不是为了自身家族利益来参赛,在这之前他们甚至反对科举这一制度,因为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涌现,会对当今朝堂上的各大世家的统治形成阻碍,这科举考试其实也是当今陛下对于世家的打压政策。
虽然有人反对这一政策,但是当今周皇不同于其他皇帝,他个人雄才伟略,百战百胜,手底下自然有人跟着他,而这一派的人和世家形成对立,周皇对于朝堂国家的掌控比之平帆前世的那些古代皇帝要更加强大!马上皇帝的经历让他大多时候都是说一不二。
科举就周皇一意孤行搞出来的,第一次科举的苏哲在高中之后一路青云直上,也是眼馋了那些人,世家见此事无可阻挡,这才开始顺势而为。
第一场入围的人数已经涮下了不少,但是这保和殿内还是有着不少的人,平帆作为以前江南第一商会的会长,其实有许多人都认识他,只是没有人想到他能拔得头筹,作为书院四杰,平帆在人的眼中好像更加擅长商贾之术。
在侍者的带领下,平帆走进一间屋子,里面放有一副将棋,在就位之后有人过来与之对弈,作为擂主胜者晋级。
平时他也喜欢玩这个,可以说是在这个世界差不多唯一的消遣了。
一个个对手上台,然后被平帆轻易的击败,其他人在被击败之后会离开房间去寻找其他擂主,每人可失败三次,三次之后统计胜场,胜者次数多的排名就高。
再次击败了一个对手,平帆觉得差不多了,周皇让他来参加科举,自己不能太敷衍,草草了事会被记住,太过突出有不是好事,下次要不就输了吧,然后结束这次考试,继续准备自己的事情。
“姓平的!终于让我碰见你了!”
平帆抬头一看,这声音让他记忆犹新,正是那位“蔡珞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