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原来是因为粮草不济,所以才来归顺~我们冀州。
许定眼前一亮,心里如实的猜测着。
“哥,现在我们要不要~从粮仓之中,调拨一些粮草?”许褚走到许定身边,压低声量,小声的问。
“仲康,人家好心好意的,前来归顺。我们倘若~置之不理的话,一旦传扬出去,对于主公的名声,受损啊。”许定看了看阎柔,小声的说。
“好,我明白了。”许褚微微点头,转过身。
“阎柔,你的请求,当然可以。这样吧,我即刻派遣一名校尉,领兵五百,押送两万石粮食,跟你返回去。”许褚看着阎柔,沉声道。
“多谢许将军,有了这些粮食,将士们~就可以过冬了。”阎柔喜出望外,出言道谢。
“这样吧,城中还有上百件冬衣,你也一块拿回去。”许定想了想,决定好人做到底。
“太好了!阎柔代表将士们,多谢两位许将军,倾力相助。”阎柔朝着许氏兄弟,鞠躬行礼。
“好了,阎柔。你既然归顺主公,那么我们就是袍泽了。”
“从今天起,我希望~我们能精诚合作,团结一致,共同抵抗~乌恒和鲜卑。”许定走上前,伸手握拳,拳打在阎柔的左胸上。
“当然,我阎柔时刻谨记,自己身上流着汉人的血液!”阎柔点了点头,目光坚定。
“好了,事不宜迟,我带你前去粮仓。”许定微微点头,大步流星向外走去。
“许褚将军,阎柔~告辞了!”
——
幽州,渔阳郡,渔阳城。
太守府邸,正堂之中,校尉董袭,身穿黑色甲胄,腰间悬挂着长剑,满面扎髯,眉头紧皱,看着眼前的斥候都伯:“还没有~典将军的消息嘛?”
“启禀董校尉,暂时~还没有。”斥候都伯,抱拳说道。
“那你楞在这干什么?还不派出所有的斥候,前去右北平郡,打探消息!”董袭伸手指着斥候都伯,大声喊道。
“诺!小人领命。”斥候都伯,抱拳转身,向外走去。
踏踏踏!!一阵脚步声传来。
“报~!!启禀董校尉,黄叙将军,带兵五千,前来支援!”一名伍长,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朝着董袭,抱拳喊道。
“太好了!来的正是时候!”董袭不禁眼前一亮。
“快!随我出去,迎接黄将军!”董袭大手一挥,大步流星向外走去。
——
冀州,邺城,大将军府。
外院,会客正堂。
袁绍身穿大红色锦缎长袍,头插白玉发簪,腰间悬挂着一把佩剑,绕过屏风走出来。赵云身穿银白色鱼鳞铠,腰间悬挂精钢长剑,紧随其后,寸步不离的跟在袁绍的身边。
踏踏!!一阵脚步声传来,管家福伯急匆匆的走进来,看着袁绍,微微躬身:“老爷,府门外,房乔求见。”
玄龄,他来做什么?
“福伯,让他进来吧。”袁绍双膝跪坐,在主位上,看着福伯。
“好的,老爷。”福伯微微点头,向外走出去。
过了一会,房玄龄带着一名三十来岁左右,相貌清瘦,留着三尺长须,身穿黑色文士长袍,头戴进贤冠的中年文士,走进堂中。
“乔,拜见主公!”房玄龄朝着袁绍,作揖行礼,举止儒雅。
“玄龄,这位先生是?”袁绍将目光对准,房玄龄身后的中年文士,问道。
“主公,乔今日前来,正是要举荐一位大才。他是乔的至交好友,姓杜,名如晦,表字克明,京兆杜陵人。”房乔伸手,为袁绍介绍道。
“杜如晦,拜见大将军。”杜如晦朝着袁绍,作揖行礼。
袁绍眼前一亮,赶紧站起身,走下台阶,来到杜如晦的身前,亲手搀扶着他,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先生,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谢,大将军。”杜如晦缓缓起身,打量着袁绍。
“如晦,我~称呼你表字,如何?”袁绍想了想,想要拉近关系。
“大将军,客气了。”
“如晦~先生,玄龄是我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今日他亲自向我,举荐你。想必~先生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袁绍微微点头,勾勒出一抹弧度。
“不知,如晦,对于当今~天下大势,有何看法?”袁绍话锋一转,出言询问道。
“回禀大将军,当今天下,两汉朝廷,分而治之。”
“北汉强,而东汉弱。但是~北汉要消灭东汉,必然会兵力大损,伤筋动骨,损失惨重。”
“所以说,在十年之内,北汉和东汉,两个朝廷,还是会呈现,对峙的局面。”杜如晦侃侃而谈,冷静的分析。
“呵呵~好见解,一针见血啊。”袁绍微微点头,出言赞叹道。
“那~不知,如晦,有何良策?”袁绍嘴角微微上扬,笑着反问道。
“有,招贤纳士,广进良言,休养生息,厉兵秣马,等待天时。”杜如晦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缓缓开口。
啪!啪!!啪!!!袁绍不禁拍手鼓掌,微微点头,出言称赞:“妙!精妙!”
“大将军,你过誉了。”杜如晦微微点头,谦虚的说。
“先生之才,果然不同凡响。”
“玄龄,你应该~早一点,向外举荐的。”袁绍将目光对准房玄龄,笑着说道。
“主公,不是乔,想要隐瞒。而是如晦他,行走于大江南北,领略风土人情,通晓山川河流。”
“原来如此。来人啊!快上茶,上点心。”袁绍朝着外面,大声喊道。
“是,老爷。”管家福伯微微点头,朝着庖厨走去。
“如晦,玄龄,快坐下,别站着说话。”袁绍伸手示意道。
“多谢大将军。”杜如晦微微点头,微笑着走到左边第二个案桌前,双膝跪坐而下。
“如晦啊,依你之见。北方局势,我~应该如何应对?”袁绍出言询问道。
“大将军,北方公孙度,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足轻重。”
“北方的隐患,就在于鲜卑和乌恒,两大游牧民族。”杜如晦侃侃而谈,一针见血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