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习惯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品读赏析的官员,都没有明白,此间的含义。
因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历代统治者站在自身的角度,为了实施愚民政策对孔子思想进行的故意曲解!
“没错,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程处弼又肯定的念了一遍,自信满满,声音高昂。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百姓的文化知识高,认可、理解为政者推行的政策,为政者就应该给他们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在规定的范围内更好地行事。”
“如果百姓的文化知识不高,对于为政者推行的政策不能够认可、理解,为政者就要对他们进行引导教化,上下沟通,尽量做到使所有的百姓都明白。”
其实,孔子虽然是封建礼教正统的维护者,但是孔子也是朴素民主政治的倡导者。
不然,孔子也不会说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样的话。
只是一些古代的伪君子和卫道士,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歪曲了《论语》的一些含义而已。
“根据百姓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教养他们学习知识、掌握礼仪,增强他们与为政官吏沟通与协调,增进彼此之间的信赖,使官民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妥协,达到和谐共处,各尽其才!”
“这样,也更符合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程处弼已经有些沉浸在浩然博大的原味儒家文化之中了,神情清润,目若朗星,口若悬河,继续侃侃而谈。
“而且,草民曾闻秘书监魏大人,曾向陛下进又荀子之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听到程处弼这话,连魏征这喷子,也是咧嘴一笑,闪过一抹得意之色。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万民乃天下之本!官吏布德施政,为政通畅,百姓宽政得和,安居乐业,也这样也更有助于陛下统治万民,开创盛世!”
“好一个“得民心者得天下,万民乃天下之本”!说得好!难得贤侄未及冠礼,便有这样一番见识,真乃我大唐之英杰也!”
李世民拍案而起,抚掌大笑,龙骧虎步,走到了玉阶上。
“没错,当时魏爱卿所言,朕,深感赞同!借语孟子之言,便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主似舟,百姓如水,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我大唐要想长治久安,就一定要获得天下黎民百姓的拥戴!没有他们,便没有今日的大唐!”
“臣等(草民)恭喜,陛下圣言!恭贺陛下,洪福齐天!愿我大唐,万世昌荣!”
李二陛下都因为自个说出这么经典的话,眼里都笑成一条缝,下面的马仔不膜拜一下,那岂不是太不给面子,赶紧地一个个高呼万岁!
坦然地接受了所有人的点赞之后,李世民又有说有笑的望向了孔颖达问道:“这一局,朕做主,判程贤侄获胜,不知孔爱卿,可有异议?”
“老臣心服!”
连孔颖达自己都参与到了对李二陛下的膜拜之中,又怎能不心服!
如果不心服,那便是对李二陛下的否定,对刚才膜拜的文武百官的质疑!
同时,也说明了他孔颖达是个口服心不服的伪君子!
两相其害取其轻的买卖,谁都会做!
“承让了,还请孔祭酒,出第二道题!”
程处弼很淡然地接受了这廉价的胜利,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本书的一切最终解释权皆归作者所有”!
你孔颖达再牛逼,能牛逼过你祖宗孔子,而且还是他对他自己说的话的理解!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不知此话,又作何解?”
这一次孔颖达思考得就更加的长久了,眉头都皱得快要贴上头发了,差不多思考了一盏茶的功夫,才终于把问题提了出来。
黔驴技穷?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嘛!
“孔祭酒,你家那本书还是扔掉吧,真的是一本残次书籍,如果你没钱买书,也不要在下所赠,我可以暂时借钱给你嘛!”
程处弼呵呵一笑,又继续耻笑孔颖达。
“真的不要再误人子弟了,在下真的担心那些弘文馆、国子监的学子会被您老引入歧途,至于万劫不复,一个个都成了祸国殃民的小人!”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认为这是君子应该有的风范吧?
甚至可能有些大大,从小还被老师和家长,教育一定要做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要求我们一定要信守承诺,说话算话,说到就一定要做到。
但其实,孔子是很看不起这样的作为,还把这种作为,认为是小人的行径!
孔颖达也不说话,也不发怒,他已经有些熟悉了程处弼的套路,发怒和反驳,很容易被这小子抓住把柄,然后进行更强烈的羞辱!
“此言出自《论语·子路》,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记住了,孔祭酒,我就只教你这一遍,硁硁然小人哉!”
“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一定是小人啊!”
程处弼瞪着银光闪闪的眼眸,对视着孔颖达,“小人”两个字,咬得非常重!
孔颖达不做声,但那些弘文馆、国子监的学士、博士,一个个都铁青着脸,咬牙啮齿地,恨不得从程处弼身上咬下一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