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儿是朕与杨妃所生的子嗣,为朕的皇三子,虽然不是嫡子,但是其英果类朕,处事果敢决断,行事很有朕的风范。
如今高明被废为庶人,青雀也因为夺嫡之争不能胜任太子之位,稚奴过于仁德懦弱也不是太子之位的良选。
立嫡不成,若是立长立贤,则当以恪儿为先。
且恪儿自贞观七年便开始在地方上历任州郡,参与朝政,自权万纪为恪儿之师之后,恪儿当有良政,在州郡也多有贤名。
况若以恪儿为太子,在朝中也并非是无人可依。
特进萧瑀、宰相吏部尚书杨师道都是恪儿母族的良辅之臣,有他们支持着恪儿。
想必恪儿很快就可稳固住太子之位。
朕也将这一想法与贤婿交换了,朕想若是以贤婿的聪慧应该知晓稚奴与恪儿之间的孰优孰劣。
当贤婿告诉朕,恪儿的血统天赋高贵,朕方才明白朕似乎又做错了。
血统的天赋高贵,在寻常人看来是恪儿与生俱来的高贵优势,是他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起0点。
可是在立为太子之位上,这却是恪儿最大的缺陷。
必不能成为太子之位的缺陷。
正因为恪儿的血统天赋高贵,所以恪儿才不能胜任太子之位。
尽管恪儿是朕的儿子,可是恪儿也是前朝隋炀帝的亲外孙,在他的身上也流淌着前朝皇室的血液......
若是以隋朝为正统,无论是先皇、还是朕,亦或者还有朝堂上的文武重臣,亦或是千千万万的大唐官员、将士,都是乱臣贼子!
而若是以朕还有本朝为正统,恪儿身上流淌着的一半的血液,也代表着他是前朝余孽,人人得而诛之的前朝欲孽!
尽管朕知道,在恪儿作为隋炀帝的外孙之前,他先是朕的儿子!
是朕的儿子!
可是朝中的文武重臣会怎样想,朕不知道!
至少,贤婿的话就已经表现出了朝中文武重臣的一个鲜明的态度!
将来若是恪儿登基为帝,会不会受到母族的影响,会不会让前朝的势力抬头上升!
而那些跟随朕打下大唐江山,奠定这千秋功业的朕的文武重臣们,会不会受到那些势力的排挤、清算甚至是报复!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朝中上下关键的位子就只有这么多。
在权力的斗争面前,任何事情都会显得非常的渺小。
确实,李恪不适合担任太子。
朕不是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皇帝!
朕也不能容许在朕百年之后,朕用尽一生塑造的贤明的帝王形象还有哪些在朕的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们死在权力的斗争之中!
非但不能让他担任太子,因为他英果类朕,朕还要在他的头上套上一个紧箍!
朕要让他明白,燕王刘旦造反为霍光所杀,若是他将来谋反作乱,朕也能让托孤的重臣杀了他,而稳定朝中大局!
这是朕为稚奴,登上太子之位做的第一件事情!
否则,若是以稚奴软弱仁德的性子,若是在他登基之后恪儿不服造反作乱,只怕在朝野上下会掀起惊涛骇浪。
正如老祖宗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稚奴软弱仁德的性子,也不全然是坏事。
至少,若是他将来登基为帝,高明和青雀的性命也能够得以保全,而不至于手足相残。
为了不让高明的悲剧再发生在稚奴的身上,让历史再一步的重演。
这一次,朕几乎让所有朝中的重要大臣都在东宫兼任职务。
而高明与青雀也都被朕罢黜出京了。
朕必须要让天下人都明白,更要让稚奴明白,立他为太子之后,朕再无二心!
而稚奴也并非朕所想的那般软弱,性子温和,适用于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能够集思广益。
稚奴虽然参与朝政的时间较短,但并非养在深宫中的太子。
这得感谢贤婿,这几年的时光里,贤婿对稚奴教诲得不错,让稚奴体会到不少的民间疾苦。
做皇帝的,就怕不知道民间疾苦,而养出像晋惠帝司马衷那样‘怎么不吃肉粥’的蠢货皇帝而被大臣蒙蔽。
稚奴体会过民间疾苦,在朝政关于民间的请奏,就不易被大臣所蒙蔽。
而稚奴参与朝政的时间较短,这对于朕来说也是件好事。
他没有过多的受到朝中的权斗的利益所侵蚀。
换而言之,用贤婿的话来说,稚奴现在就是一张洁白的纸张,在他这张纸张上描述怎样的图案,由朕说了算。
是啊,朕现在虽然年华不再,可也并未到年老病衰的时候,朕完全可以亲自教授稚奴以帝王之道。
只要稚奴能将朕所授,尽了于心,也不愁将来不能成长成为一名出色的守成之君。
唉......
若是朕当年能够亲自悉心教授高明就好了。
若是朕亲自悉心教授高明,高明就不会怀疑朕有易储之心,他与朕的关系就不会因为青雀而越加的生疏,更不会闹出造反这般天大的笑话!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但现在高明也只是被废除太子之位,这也算是对高明最好的交待了。
若是待稚奴登基为帝之后,大赦天下,兄弟能够和睦,将来把高明接回长安城好好善待,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在让稚奴担任守成之君之前,朕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征服西域!
征服汉武帝曾经征服过的西域!
朕要让西域上再次遍布华夏的足迹,更要插上大唐的旗帜!
朕也有很多年没有御驾亲征了,这一次朕要御驾亲征,亲自去征服这片土地!
可是朕还没能亲征,稚奴也还没能登上帝位,而朕的高明就已经没了......
在黔州暴毙而亡!